一支俄軍突擊隊悄悄摸進紅軍城南部的居民區,破門而入時沒見到烏軍士兵,卻意外發現一名蜷縮在地下室的當地男子。 “我是為了躲抓壯丁才藏在這兒的”,男子顫抖著對俄軍士兵說。 這一幕被俄方鏡頭記錄下來,視頻里還能聽到小隊成員的嘀咕:“整條街靜得嚇人,烏軍人呢? ”
這支小隊在紅軍城的沙赫特約爾斯基區活動了三天,帶著步槍和無人機穿行在空蕩蕩的街道。 他們原本準備打一場惡戰,結果只遭遇零星抵抗,多數時間像在無人區“散步”。 最激烈的交火發生在舍甫琴科街拐角——俄軍用無人機炸毀了一輛落單的烏軍皮卡,但直到濃煙散去,也沒見其他守軍出現。
烏克蘭軍事群組“Deepstate”無奈承認:“獸人(俄軍)到處亂跑,我們的人卻連他們在哪都搞不清。 ”更諷刺的是,烏軍連續三天發布戰報聲稱“全殲滲透者”,但俄軍小隊仍在市中心活動。 混亂中,烏軍甚至多次誤擊友軍:一支巡邏隊剛聽到槍聲就朝陰影處掃射,結果打傷了自己人。
紅軍城本不該如此空虛。 這座十萬人口的城市是頓巴斯防線的命脈,控制著通往克拉馬托爾斯克的補給公路。 按烏軍部署,城內應有第155機步旅和第68獵兵旅駐守,外圍還有第3特種團等部隊策應。 但現實是,155旅因大規模逃兵事件早已名存實亡——該旅在法國受訓時跑了1700人,調往前線途中又有士兵翻墻溜走,連指揮官都被撤職。
城外所謂的“援軍”更靠不住。 西側季米特洛夫鎮的第38海軍陸戰旅被俄軍釘死在陣地,東側科特林村的第32機步旅自顧不暇。 當俄軍從茲韋洛伊方向突入城區時,烏軍司令部竟抽不出一支完整預備隊堵缺口。
兵力枯竭的跡象早已顯露。 庫爾斯克戰役耗盡了烏軍最后幾支機動部隊,而俄軍同時在哈爾科夫、蘇梅等地施壓,逼著烏軍拆東墻補西墻。 連60歲老人都被推上前線——烏克蘭新動員法案允許老年男性簽約服役,且規定“戰爭不結束不得回家”。
更致命的是軍心渙散。 基輔街頭爆發三年來最大規??棺h,數千人舉著“停止背叛”標語包圍總統府。 抗議隊伍里混著穿軍裝的士兵,有人高喊“停止清洗調查局”,矛頭直指高層腐敗。 這些畫面在社交媒體瘋傳,撕碎了“戰時團結”的假象。
俄軍顯然嗅到了機會。 他們放棄強攻紅軍城外圍,轉而用“輕步兵滲透”戰術:20人一組夜間潛入,專打后勤車隊和指揮節點。 一支小隊甚至摸到市中心伏擊軍車,隨后鉆進居民樓地道消失。 這種戰術像病毒般擴散恐慌——守軍分不清槍聲來自俄軍還是友軍誤射,只能縮在掩體里挨個匯報“安全”,指揮鏈徹底癱瘓。
紅軍城地下室的平民道出更殘酷的真相。 當俄軍問“烏軍去哪了”,躲藏的男子搖頭說:“他們早撤到城西了,留我們在這當盾牌。 ”城內滯留的4000多平民淪為戰爭道具,既擋不住俄軍推進,也換不來西方援助。
眼下俄軍正把紅軍城變成“捕鼠器”。 主力部隊沿T05-15公路切斷了烏軍補給線,無人機群24小時封鎖鄉村小道。 城內殘余的烏軍被分割在三個孤立街區,靠空投罐頭維持。 有士兵在加密頻道哀嘆:“我們像在棺材里等死。 ”
西方情報機構開始悲觀預測。 愛沙尼亞軍方去年就警告紅軍城守不住,現在連烏軍總司令都公開承認“沒有預備隊可用”。 俄軍16萬重兵壓境,正把這座空城變成絞肉機——40次沖鋒撕開防線后,重型火炮已抵近到能直射樓宇的距離。
德國突然凍結援烏資金,要求基輔“先反腐再撥款”。 美國政客放風說“澤連斯基該換人”,甚至點名要烏軍前總司令扎盧日內上臺。 這些信號像刀子扎進戰壕——一名烏軍中尉對記者吼:“他們在乎的只有自己的游戲!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