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千年人參,百年陳皮”,不管是人參還是陳皮,在足夠長的時間尺度上看,都是“金貴”的。當然,千年人參是需要長在地里面的,而百年陳皮則要收藏在人們的手中,至于跨越千百年“時間”的東西要如何去證明,這就是其價值的體現。
先不說千年人參了,說回老李擅長的新會陳皮吧。相信很多朋友看著幾百上千元一斤的新會陳皮,都說太貴了買不起之類的話語。其實,商品價格終究是市場行為的結果,即所謂商品價格的高低,都是以供求關系來決定的,而對于商品的價值,就是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老李經常對讀者朋友說,老的新會陳皮比新的新會陳皮,其味道和效果都不是成正比的,這需要一個時間跨度的限定去衡量,例如同樣一批果樹同一個存放條件和環境下的皮,其陳化5年就一定會比新皮要強,味道要好,效果要優質,但如果陳化10年以后,是不是一定比陳化5年要強一倍呢?
答案還真不是,因為陳皮的陳化是有物質基礎的,并不能隨著時間無限陳化和效果遞增,因此一般來說陳化到了第八年以后,其轉化效果就會下降,最后陳皮的狀態就會趨于穩定。
也有讀者朋友問了,對于越老越貴的陳皮,其“貴”就是等于“好”嗎?200一斤的新會陳皮和2000一斤的新會陳皮,其根本的差異是不是10倍之間嗎?是不是味道就好喝10倍呢?是不是老陳皮比新陳皮的效果就要好10倍呢?
每年12月的新會大紅柑
一、“年份”導致貴
所謂好陳皮需要“三分看皮品,七分靠陳化”,陳化的時間于陳皮來說就是它的價值所在。
某些老年份的新會陳皮價格貴,無一不是在驗證著這一理論:市場對于老陳皮的需求量大(先不管真假 ),而生產老陳皮(真正的老皮)的時間需要以“年”為單位計算(生產時間決定價值),因此無論從“價格”或者“價值”上看,真正的老陳皮都需要“價格”來承托的。
但人們往往過分關注老陳皮的價格,而忽略了陳皮陳化的耗損成本。
以一斤新采摘曬干的柑皮計算,陳化幾年后其自身的耗損就包括內囊的掉落、自身的干燥、揮發油的轉化、斷裂、發霉蛀蟲等等剩下80%已經算是非常成功,此外還有倉儲的成本,就包括了人力成本、水電費、租金等等,因此陳皮的陳化除了主觀的自身重量變化,還有客觀成本疊加,可以說這些成本都不得不體現在價格上。
那么問題來了,當“真正的老陳皮”與“價格高”畫上等號時,假冒的老陳皮就有了利潤空間。消費者心理講究在商品價格最低的時候買到最好的產品,但往往市場又不存在價格低又品質最好的陳皮,所以年份造假的陳皮就可以滿足了這部分消費者的預期。
對此,在往期內容中老李曾經分享過的“新會陳皮的不可能三角理論”,即人們不可能找到同時滿足“價格低、陳化好、安全性高”等三個條件的陳皮,如果有,那么就得打醒十二分精神了。
陳皮的陳化是以物質轉化為基礎的緩慢氧化過程,而柑皮原始物質又是基于農作物自身的生長以及水土環境所決定的,所以我們并不能否定新會地區內各產區之間水土條件的差異,也就有了“產區劃分”的概念,但需要強調的是,后天的種植管理技術和先天的水土條件應該是同樣重要,并不能一味追求產區,而忽略了其他。
新會陳皮的“不可能三角”(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二、“概念炒作”導致貴
除了“老新會陳皮價格高”外,當前以產區劃分的新會陳皮也出現了明顯的價格區間,如普遍劃分為“一線產區”的新會會城鎮環城圈,即耳熟能詳的東甲、梅江、天馬、茶坑等等會城鎮的行政村為劃分的產區,其柑果、陳皮的價格比三江、雙水、睦洲等二三線鎮街產區的價格要貴一倍以上,尤其是以梅江村“塞口圍”那不過百畝的寸土寸金核心產區,其象征性意義就極大了。
以產區劃分的價格體系中,有多個因素,一方面是地租,即農田的成本。據老李所知,目前一線產區的土地租金都是“X萬元/畝/年”的價格在招標,而二三線的農田則在“千元”階段,其土地成本已經是導致最后農作物的成本不一樣。
新會梅江村塞口圍
其次也有“供給稀少”的成分,近年來隨著新會城區會城鎮的發展,不少過去為農用地的柑園都被房地產所代替,會城鎮的東擴和南進,讓特別是梅江村為首的開發,在最近十年已經達到了高峰,最后可以用的土地也所剩無幾,隨之而來就是所在產區的新會陳皮的供給減少。
老李認為,但凡能跑出價格的商品,必須是供給量在目前和未來都是能夠可預知供給量穩定下降的東西,因為只有被賦予了“奇貨可居”的玩法,才能夠有炒作的動機,才能打造稀缺性和價格高對應的操作空間。
新會某門店的新會陳皮以及售價
三、“市場需求”導致貴
一個物品的價格上漲,必定是隨著知名度而來的,所謂“品牌效應”。作為一個農業特產品牌來說,市場規模實現了從“十億級”到“百億級”的飛躍。
對此有朋友說新會陳皮的價格是炒作起來的,其實啊,盡管某些行業的某些商家會抱團去炒作新會陳皮,但人為炒作的力量仍然是無法長期控制一個產業的走向,只是建立在龐大社會化需求下對其產業進程的加速,即助漲助跌,而不能直接控制。一個產業發展,必然是基于時代背景下的趨勢,其發展的“核心”也是近年來市場對新會陳皮的需求決定了其規模的,而不是炒作而來的。
縱觀最近十年的新會陳皮行情,低谷就是2018年前后,而爆發點就是從2020年初開始的。在供給不足、市場需求爆發等因素的刺激下,傳統渠道商、電商、直播等紛紛下場,還有資本玩家以各種陳皮倉、金融皮等等玩法的加盟,讓整個新會陳皮市場躁動起來。
可以說,2020年以后的新會陳皮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會陳皮從過去的地方特產搖身一變成了大眾消費品,后續的市場龐大需求量和不斷發酵的市場知名度,讓新會陳皮的價格出現了多次大幅上漲,繼而到這個行業的資本也開始密集聚攏。
但總的來說,老李認為不管新會陳皮的價格如何貴都不是問題,而真正的核心問題還是在于“真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