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jīng)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礎是家庭。
——盧梭
作者:暖心
前兩天,朋友向我吐槽說:
剛把兒子送去夏令營三天,他就哭鬧著要回家,害得我給他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才作罷。
我一聽,有點不明白:好好的怎么把他送到夏令營了?
她說:
這孩子,一遇到不順就哭。
稍微批評幾句就受不了要離家出走;被同學嘲笑幾句連學校都不肯去了;
前幾天和小伙伴玩游戲搶不到第一也要回家鬧脾氣……
說完,朋友還長長嘆一口氣。
朋友的煩惱真的讓人感同身受,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太多玻璃心了。
稍微批評幾句就要離家出走;一遇到挫折就問爸媽怎么辦……
面對如此不扛事的孩子,究竟該怎么做才能讓他變強大呢?
其實,孩子未來是玻璃心還是內(nèi)心強大,重要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怎么做。
只要在教育中,只要讓孩子“丟掉”這4樣東西,就能養(yǎng)出內(nèi)心強大的孩子。
01
丟掉“懦弱”,讓孩子不再怕事
網(wǎng)上有人問:孩子膽小內(nèi)向怎么辦?
他說感覺孩子做什么事都很怕:
怕黑怕高、怕陌生人、怕自己一個人;
不敢在公開場合發(fā)言;
和同伴一起玩耍時,不敢表達意見;
別人搶走自己的玩具不敢要回來、被打不敢還手·……
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父母第一反應就是給孩子貼“膽小、懦弱”的標簽。
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孩子只會越來越懦弱。
據(jù)科學統(tǒng)計:那些性格懦弱的孩子中有一半是因為有一個強勢的家庭環(huán)境。
孩子都是在體驗中學習,他聽到的每一句對自己的評價和每一種糟糕的經(jīng)歷,都會在他們身上留下印記。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男孩上小學時,因為考試只考了87分,回家就被父母大罵:你怎么這么笨,下次考不到100分,就把你當廢品賣掉。
那時候,他真的以為父母會把他賣掉,所以從不敢忤逆父母,也不敢反抗,只有拼命學習。
漸漸地他越來越懦弱。
有時候被同學威脅和欺負,他也只能默默地忍受不敢吭聲。
一個孩子在壓抑的環(huán)境里成長,他會本能地失去反抗的意識,反而把聽話照做刻進骨子里。
在困難面前逃避、退縮、不敢嘗試,并不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而是父母壓制過后的本能反應。
想讓孩子遠離“膽小、懦弱”,必定少不了父母的信任與鼓勵。
父母的后盾,會給孩子勇氣去挑戰(zhàn)那些讓他們畏懼的事。
看過一位天津爸爸教兩歲兒子練跳遠的視頻。
起初孩子托著下巴,戰(zhàn)戰(zhàn)兢兢,并不敢跳。
但爸爸不斷對孩子說“相信自己”,哪怕是失敗了,也一直耐心鼓勵。
終于,一次次的嘗試后,孩子終于成功跳了過去,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當孩子出現(xiàn)畏難情緒時,父母千萬不要隨意責怪貶低。
而應及時的肯定和鼓勵,給予孩子試錯的底氣。
孩子的每一次試錯,都會讓孩子膽大一次。
02
丟掉“自私”,學會為他人考慮
一位老教師曾經(jīng)教過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反映室友都孤立他。
了解情況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非常自私。
洗澡的時候,每一次都要搶在第一個去;
有事的時候經(jīng)常找室友幫忙,室友有事找他幫忙卻不樂意;
每天睡得很晚,卻總是把音樂聲放得很大,別人怎么說他都不聽,而別人只要吵他一下,他就會大聲懟罵。
漸漸地,室友們越來越疏遠他,被孤立的他卻覺得是其他人合伙欺負他。
《性格的陷阱》一書提到一種性格:權力錯覺。
這種性格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我可以得到任何我想要的東西。
因為他們總是處于一種以“極度自我為中心”的狀態(tài),認為所有人都必須滿足他。
這樣的孩子,表面看似強勢,實際上內(nèi)心非常脆弱。
因為這些孩子太過自我,內(nèi)心無法接受一點被拒絕,一旦沒有被滿足,內(nèi)心的挫敗感會導致他們的情緒越來越暴躁。
《超級育兒師》有一期,孩子喜歡看手機游戲,必須一次看個夠,父母一旦拿回手機,孩子立刻嚎啕大哭。
去商場溜達,看見玩具小汽車就要買,不給買就大哭大鬧。
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爸爸抱著他又是認錯又是道歉,然后再答應孩子的要求。
就這樣,孩子只要不順心,就將家里的玩具全部摔到地上。
有研究發(fā)現(xiàn):
太自私的孩子,相對于一般孩子而言更容易發(fā)脾氣,也更加缺乏靈活性與對抗挫敗的忍耐力,遇事很容易大發(fā)脾氣甚至是情緒崩潰。
所以,父母千萬不能養(yǎng)成孩子“所欲所求”的心態(tài),要教孩子懂得“推人及己”。
總結(jié)2個方法,讓你的孩子徹底“丟掉”自私的一面。
1、培養(yǎng)同理心
有人這樣說:唯有被同理夠多的孩子,才可能發(fā)展出同理他人的能力。
自私的孩子,眼里只看得到自己。
對于這樣的孩子,需要采用同理心教育。
比如:
同伴一起玩耍,孩子霸道地將所有玩具占有,我們就沒收他手上所有的玩具,讓他明白“沒有玩具心里是什么感受”。
從體驗中讓孩子去感受,是培養(yǎng)孩子理解力的最好方式。
2、懂得拒絕孩子,學會做“甩手”父母
自私的孩子,通常是因為父母做得太多。
我們要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去做”。
比如:
當孩子喊著:
媽媽,我要喝水;
媽媽我餓了;
媽媽,幫我拿衣服等命令時,父母要學會“甩手”,讓孩子學會去付出。
積極的行為能夠被他人“看見”,孩子的眼睛才能更多看到別人的需求。
03
丟掉“依賴”,讓孩子學會獨立
有很多媽媽“訴苦”說:
孩子一遇到點困難,就找父母;
被同伴欺負了,讓爸爸幫忙打回去;
如果自己不在家,孩子一個人在家能餓上一天……
這時候,很多父母都在糾結(jié):幫吧,又怕娃一懶成病;不幫吧,又不忍心他受委屈。
其實,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該考慮的不是“幫不幫”而是解決孩子“依賴心理”太嚴重的問題。
有依賴性格的人,往往內(nèi)心會有一種“無助感”,總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獨自面對挑戰(zhàn),稍微遇到點困難,就喜歡依賴他人。
《幼兒教育》中指出:孩子過度依賴,往往是成人過度保護的產(chǎn)物。
孩子的依賴心理,多半是父母溺愛的結(jié)果。
有一個學霸,從小到大,所有的大事小事都是父母替他安排。
可自從進入高中以后,生活變得前所未有的艱難。
不會打飯、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
同學們都笑話他是“白癡”,漸漸地他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最后硬生生地憋出了抑郁癥,最終退學。
很多父母總是心疼孩子,什么都替他做了,最后讓習慣依賴的孩子失去了處理問題的能力,遇到事情只會逃避,最終難成大事。
教育孩子,除了要給孩子融洽親密關系,更要培養(yǎng)他足夠的自主能力去應對生活的困難。
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成長中學會分離。
要給足孩子成功的人生體驗,才能造就他強大的內(nèi)心。
有人總結(jié)過:媽媽的7次退出,成就孩子的一生。
3歲退出餐桌,讓孩子掌握自主吃飯的技能;
5歲退出臥室,讓孩子減少依賴;
6歲退出浴室,尊重孩子隱私,從孩子獨立洗澡開始;
8歲退出私人空間,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13歲適當退出家務,父母越“懶惰”,孩子越早獨立;18歲退出幫助選擇,讓孩子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
父母要與孩子建立適當?shù)木嚯x感和界限感,明確孩子的需求價值和權益,讓他找尋自我。
有時候,“守望”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成全。
04
丟掉抱怨,讓孩子直面挫折
鄰居家的女孩經(jīng)常向媽媽吐槽抱怨。
有一天,因為有體育課,媽媽提醒女孩穿運動鞋,女孩就開始吐槽說:
不喜歡體育老師,他總是讓我們體育課在教室寫作業(yè),真的很煩。
提到英語,她又抱怨:英語老師不僅喜歡上課說教,還經(jīng)常占用副課。
和她聊天時,她總是會說很多對學校不滿的話。
鄰居說:女兒的抱怨聲越來越嚴重,負能量越來越多,甚至還說過“想跳樓”這樣的話。
有心理學家總結(jié)過,愛抱怨的孩子是一種“無法接納自己”的表現(xiàn)。
在內(nèi)心深處有三種負面能量:
具有強烈的挫敗感,遇到芝麻大的事就會抱怨半天。
容易產(chǎn)生自我懷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很容易陷入一種“我很差勁”的負面情緒里。
總?cè)滩蛔『退吮容^,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知,總喜歡通過比較來找到優(yōu)越感。
這種面對生活總是給差評的孩子,就是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
它會直接影響孩子原本該有的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尤其是在負能量的家庭里,孩子容易對自己喪失信心、對生活失去希望,很容易扛不住事。
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正能量的成長環(huán)境。
讓孩子看到,父母對生活的向往和熱情,這份樂觀與堅強傳遞給孩子,讓他也活得樂觀。
在《佐賀的超級阿嫲》一書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島田洋七曾寄養(yǎng)在自己外婆家。
他們住在破爛的茅草屋,經(jīng)常吃不飽飯,長期吃著剩菜爛葉。
面對如此貧瘠的生活,外婆依然保持樂觀。
她說:
“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那要看你怎么想了。”
“別把辛苦看成辛苦,堅信明天會一片光明,就一定會有好運的。”
在外婆的感染下,洋七也總是能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地看待生活。
當我們傳遞的是快樂和正能量時,孩子心里永遠散發(fā)溫暖和韌勁,任何困難都壓垮不了他。
真心建議所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永遠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讓孩子盡量看到好的一方面。
用堅強、樂觀的心態(tài)去引導孩子做一個眼里帶光的孩子。
05
教育家盧梭曾說過:
“一個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jīng)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礎是家庭。”
一個孩子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說到底拼的就是父母的功底。
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逆向生長”的精神,父母就要做到: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讓他能夠有勇氣去承擔責任;
教會孩子取與舍,從而做一個大方從容的孩子;
給孩子付出感,才能讓他扛住大事;
教會他樂觀與豁達,未來的路也會更寬廣明亮。
給孩子強大的內(nèi)心,才能更有魄力地面對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