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2月19日,下午,紛紛揚揚的大雪從昨晚下到現在,溧水縣城內,白茫茫的一片。
日軍憲兵隊的大院之中,分外肅殺。
晌午過來幫工、抬運大米的十來個搬運工們,正縮著脖頸,哆哆嗦嗦地站在屋檐下。眾人愁容滿面,跺腳等待著被日軍翻譯叫進屋內問話。
所有人都聽說了,下午日軍盤點搬運的大米之時發現,少了一袋,而日軍這邊,隨后便將懷疑的目光盯到了眾人的身上。
搬運工們依次被喊進去問話,當對方問到齊家勝的時候,齊家勝的回答,卻讓那名胖翻譯不由扶了扶眼鏡。
齊家勝搬運大米時,去了趟茅房,當時是獨自去的,沒有任何人能夠證明。這就使得他在這個被人高度懷疑的節骨眼上,出現一處“紕漏”——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隨后,暴怒的日軍不問青紅皂白便將齊家勝拖到一旁,先是拿著棍棒一陣毒打,隨后又強行脫光了齊家勝的上衣,將他推到院內,強令齊家勝跪在院角的一塊雪地之上。
看著光著上身,跪在雪地之中、瑟瑟發抖的齊家勝,這幫日寇們猶嫌不夠,隨后又在院內滾了幾個雪球,將大的雪球放在齊家勝的頭頂,又讓他在兩個腋窩之下,各夾兩個。
冰天雪地之中,遍體鱗傷的齊家勝被迫頂、夾著雪球,戰戰兢兢,稍有不慎,雪球滾落下來,一旁看熱鬧的日軍便會跑過去,對之拳打腳踢起來。
臨近天黑之時,凍僵了的齊家勝在這種非人的虐待之下,最終昏死過去。等他醒來之后,卻發現,自己已被關在一處幽暗的牢室之內。
而這間牢房之中,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十八名男子。
這十八名男子,全都是衣衫襤褸、遍體鱗傷,有幾個人,腳上還被打上了重鐐。一看便能猜出,這些人都是受過大刑的。
“活過來了!”
其中一人正守在齊家勝的身旁,一看他睜開了眼睛,不由面露喜色,扭頭朝著其他人輕喊了聲。
齊家勝后來才知道,當天敵人拖著凍僵的自己,扔進了這個牢內,令其自生自滅。是牢內的這些獄友們,輪番搓熱了他的身體,后來又用衣服層層包裹取暖,才最終將齊家勝救了過來。
在隨后的日子里,齊家勝和這些獄友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知道了這些人的身份——新四軍。
“那你們現在準備怎么辦?”齊家勝聽罷,擔憂地問了句。
對方看了眼牢門處的方向,低聲說道:
“敵人對我們越來越沒有耐性了,這幾天都沒有再提審、刑訊我們,想必對方已經準備要......”對方比了個殺頭的手勢。
“那你們可絕不能坐以待斃呀!”齊家勝一聽,不禁替對方著急起來。
“我們也想越獄,可敵人看守嚴密,沒法行動吶。”對方指了指監牢門口的那名看守,嘆息著搖了搖頭。
齊家勝聽罷,隨即拍了拍胸脯,十分有把握地保證道:
“放心吧,我有辦法。”
原來,就在齊家勝關進來不久,他便發現了,這個監牢之內,竟然還有一個自己的老熟人。
這人名叫嚴金山,是監牢內的看守,周一到周三,就是他值夜班。
嚴金山跟齊家勝都是戴家村石嘴子村的人,倆人小時候關系很好,齊家勝被關進來之后,嚴金山還替他傳遞了幾次消息,讓齊家趕快想辦法籌錢救人。
齊家勝與身旁的新四軍戰士們秘密研究越獄方案,隨后便將突破口預定在了嚴金山的身上。
1943年2月8日,黑了天之后,嚴金山按照齊家勝的央求,從街邊買來了一些酒菜,隨后攤在牢房門前的木柵欄跟前,兩人一個在內,一個在外對飲暢聊起來。
入夜之后,監牢內巡管便沒白天那么嚴了。齊家勝他們所在的這個牢室,又地處偏僻角落,嚴金山也沒那么顧慮,加之齊家勝屢屢勸酒,沒有酒量的嚴金山很快便喝的酩酊大醉,不多時,便歪在監牢門口打起了呼嚕。
齊家勝伸過手,在嚴金山身上摸索了片刻,便有些失落地向著身后獄友們搖了搖頭。
與先前猜想的一致,鑰匙并沒有在看守身上,眾人想要逃脫,還得自力更生,另想辦法。
隨后,眾人便立即啟動了預備方案,按照預先設定的措施,眾人分頭行動。
兩人撐著棉被,將后墻四周圍起來,不讓聲響傳出去。
三個人一組,用先前從牢房墻上悄悄拔下來的三根大鐵釘,輪換交替著掏挖牢房后墻,兩人用手接住磚泥不斷運送到一旁。
齊家勝守在門口,一面看著一旁醉倒的嚴金山,一面緊張地盯著監牢外面的情形,夜色沉沉,除了監牢內的“窸窣”輕敲挖掘之聲,周邊一片寂靜。
監牢之內,眾人高度緊張,齊心協力之下,不停地配合挖掘,臨近半夜之時,最終挖開了一個可供一人通過的孔洞。
牢室后墻外面是一片荒地,眾人跟在齊家勝的身后,悄聲潛行,趁著夜色經魏家塘來到了北城墻根下。
齊家勝在城內幫工的時候,了解到北城墻根靠近大槐樹下面,有一個通往城外的下水道。
齊家勝領著眾人摸到了下水道口,隨后搬開了壓在上面的大青石板,石板移開之后,露出了黑洞洞的洞口。
“跟著我!”齊家勝低聲囑咐了下,隨后便縱身跳了下去。
冬天,護城河里沒有多少水,與河道相通的下水道內淤泥頗深,眾人相互扶攜,依次爬出了下水道,趟過河道之后,來到了對岸的荷包岱。
齊家勝領著眾人向前走去,才走幾步,便聽見身旁一人“哎呀”了一聲,隨后痛苦地喊道:
“有東西,扎著腳了!”
齊家勝趕緊俯身摸了一下周邊,臉色一寒,原來日軍為了防止有人偷渡護城河,在河對岸放置了鐵蒺藜,黑暗之中,也看不清放了多少。
怎么辦?茫茫的夜色之下,前方潛藏著多少殺機,看不見,也估摸不出來,但人都已經逃出來了,總不能被這幾個小東西攔住了腳吧?
齊家勝尋思了片刻,隨即脫下身上的棉襖,讓眾人輪番鋪棉襖,走過去后,最后一個人將棉襖遞到前面去,趟過護城河對面的荒坡草叢處。
下半夜,眾人經美人山北面的山道,來到了下思橋村,走了一夜,大伙兒全都又累又冷,走不動了。
齊家勝隨后領著眾人來到了與自己相熟的李成貴家中,睡眼惺忪的李成貴打開門,一看外面站著一群滿身污泥、腳帶鐵鐐的陌生人,嚇了一跳。
正準備關門之時,齊家勝解釋道:
“你別怕,這些同志們,都是我的難友。”隨后,齊家勝便把自己被抓,以及眾人越獄的事情簡單介紹了一下,李成貴一聽這些人是新四軍,當即招呼眾人進屋。
隨后,李成貴叫醒家人,給大家打水洗臉,生火取暖,燒了一大鍋團子給同志們吃,又拿出了家中僅有的幾塊鋼洋交給大伙兒路上用。
眾人吃飽喝足之后,隨即起身繼續趕路,到了天生橋河西的地方,齊家勝悄悄找了一名鐵匠,央托對方將眾人腳上的鐵鐐一一敲掉。
天亮時,大伙兒又在村內找了一個叫朱三爺的理發匠,給大伙兒理了個齊整頭發。
隨后,眾人為減小目標,分頭行動,全部順利脫身而去。
解放后,曾有不少人來石嘴子村找過種地的老齊,感謝他當年的仗義救命恩情。
在那烽火狼煙的歲月里,有無數草根英雄,他們在晦暗之際奮起,卻最終消隱于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隱匿在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雖然鮮為人知,卻依然是當年那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畫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35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溧水文史資料》,周希友,葉元相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