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一種神器的發明,足以改變一個時代。中國酒正是這樣,蒸餾器的橫空出世,如同一座綿延的歷史巔峰,將美酒長河一分為二,劃分出釀造酒時代和蒸餾酒時代。
蒸餾器,從遠古走來,沸騰著的不僅是酒香四溢,還有水火升華的中國故事,甚至于那些千年不散的迷霧疑云。
01
神器之路,水火升華的中國故事
建國以來,考古界對于蒸餾器一直抱有強烈的好奇心,發掘工作持續推進,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名震一方的古器破土而出,不斷叩擊著歷史學界、釀酒業界的心弦,將白酒歷史推演到更早朝代。
1976年,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了一件“汽柱銅甑”,成為目前較早的蒸餾器代表之一,歷史可追溯到商代。正中豎立圓筒形透底汽柱,柱頂四瓣花朵形,中心苞狀突起,周身具四個瓜子形鏤孔。根據結構,后人演繹出多種蒸餾酒液的方式,但遺憾的是,并沒有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同。
安陽殷墟婦好墓“汽柱銅甑” (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相比于汽柱銅甑,1956年上海博物館發現的漢代青銅蒸餾器,則更具說服力,已經具備了如今酒類蒸餾器的基本結構,一甑一釜之上,配有導流管、加料管和冷凝室,非常科學,像這樣的蒸餾器曾在多個地方出土,一時間讓人們把蒸餾酒起源的視角,聚焦到了漢代。
至于唐代,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出土的文物,高達1000多件,其中4只銀制石榴形罐引發關注,壁厚、圜底,頸部有隔,正中有孔,正是蒸餾器的造型,但由于體積太小,說其用于造酒,難免牽強附會。
上海博物館漢代青銅蒸餾器 示意圖
相比前朝,出土的元代蒸餾器不僅豐富,而且更加接近現代。1975年,河北青龍縣土門子公社在西山嘴村南新開河道中,發現一套銅燒酒鍋,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部為半球形甑鍋,上部是桶形冷卻器,口沿處有匯酒凹槽,并有出酒流。蒸酒時,酒蒸氣上升,在穹隆底被冷卻成液體的酒,順卷狀壁由牡唇導入匯酒槽,通過出酒流即可注入盛酒器。與之相類似的一件,出土于內蒙古巴林左旗隆昌鎮。
蒸餾器雖然涵蓋歷代,白酒起源百家爭鳴,但“元代起源說”更能夠得到廣泛認可,主要原因在于蒸餾器的尺寸,兩件元代蒸餾器高度均達到40-50公分,與現代使用的小型家釀蒸餾設備已然十分接近,而前朝的微小型蒸餾器,大多數可能用于蒸餾花露水或者藥物。
02
蒸餾之妙,中國白酒的提香法門
由于元代時期受到西域影響極大,這讓白酒的起源問題,又在空間上發生爭論,到底是中國首創還是西域傳入,難下定論,甚至于形成了中西方相互指認的情況。
如元代七朝重臣許有壬指出:“秋空沆瀣不過也,雖敗酒亦可為。其法出西域,由尚方達貴家,今汗漫天下矣。譯曰阿剌吉云。”而英國學者李約瑟則認為:“中國古代即有一種名叫“甑”的炊器……你只要在那網格上放一個小杯,頂部再放一個冷凝碗,就馬上制造出一個中國式的蒸餾器……其歷史竟可追溯到如此久遠的年代,因此很難相信它是從外域傳入的。”
清代制酒圖示
無論蒸餾器來自何方,或是白酒蒸餾起止何時,中國白酒的蒸餾法都將蒸餾技術推至爐火純青的境地,中國釀酒師僅利用簡約的器具組成,就完成了一流的提香過程。
常壓條件下,白酒甑桶內溫度差不多在102℃左右,這低于很多風味物質的沸點,然而神奇的是,這些物質卻仍然能夠被蒸餾而出。原因在于中國甑桶的特殊填料方式。裝滿酒糟后的甑桶,可視為一個填料塔,酒糟既是填料,又是被蒸餾的物料,蒸餾過程中存在回流現象,具有共沸、揮發、萃取等多種物質交換方式,高沸點物質便可實現分離,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方現代精餾塔異曲同工。
白酒蒸餾
而提到白酒蒸餾之法的玄妙,不得不提到董酒。上世紀60年代,國家提出“誰先進、就學誰”的政策號召,國密董酒的蒸餾技術在當時具有先進性。董酒廠曾毫無保留地在全國范圍進行指導、推行,目前仍有部分企業在延用董酒的蒸餾工藝。
董酒車間
董酒的蒸餾技術,先進與獨特并存,為了配合其“百草入曲”“雙曲雙醅”發酵的工藝特征,傳承演化出“雙酷串蒸法”的工藝技術,被業內稱之為“串蒸鼻祖”。
具體來說,董酒的生產有兩套明確的流程線。一是,使用含有40余味本草的大曲,采用大窖池,超長發酵一年半以上,釀得的糟醅,叫做“香醅”;二是使用含有90余味本草的小曲,采用小窖池,釀制的糟醅,叫做“酒醅”。然后,酒醅放入蒸餾甑的下部,香醅覆蓋在酒醅的上部,進行雙醅串蒸,得到董酒。
董酒的雙醅串蒸法,有兩個優異特點。一是,可以高效提取風味;二是,可以有效降低消耗。尤其風味方面,兩種糟醅放在一起蒸餾,下層酒醅中的醇香、糧香等,與上層香醅中的酯香、本草香、陳香、曲香等,能夠自然融為一體,利于董酒典型風格的形成。而且,相比常規蒸餾,董酒的這種以酒帶香操作,蒸餾效率更高,能夠實現酒體中多種類別、多種分子量物質的高效富集,比如,地衣素、維生素B2、萜烯類等,均可很好被蒸餾進酒體之中。
董酒的蒸餾之所以能夠實現精巧妙用,筆者認為這與董酒對祖國中醫藥文化的融合與傳承有一定關系,在唐宋時期的本草或醫方中,“九蒸九曝”或“百蒸百曝”的制藥方法,已經十分常見和成熟。
毫厘之差,千里之別。蒸餾器和蒸餾法的出現,雖然僅僅讓中國酒實現了從十幾度到幾十度的小跨步,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中國美酒香味的高度騰飛,以及千年飲酒風尚的滄桑巨變,是中國古代科技智慧的結晶。
作者簡介:
李虓,食品發酵專業碩士、工程師,酒類食品評論作家、策劃人,李虓酒食研究室、《酒食評論》新媒體創辦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