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WIFT公布的數據,全球貨幣正在經歷一次大震動,大調整,尤其是美元和歐元的調整幅度非常大,人民幣也實現了較大的突破。
不出意外,未來10-20年國際貨幣將發生大洗牌,舊的秩序正在遭遇沖擊,新的秩序正在悄然崛起!
SWIFT系統公布了今年7月份的國際貨幣支付占比(8月數據還未公布),美元占比竟然達到了46%,尤其是美元占比本身就比較高的情況下,還能實現較高的漲幅,令人感慨美元的國際地位仍然固若金湯,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2021年同期,美元的國際支付占比為39.38%,現在上漲到了46.46%,提升幅度不可謂不大。
但是,這一次美元的支付占比上升,與歐元的大跌有很大關系,幾乎可以說正是歐元占比的下滑,才促成了美元的快速上漲,美元蠶食了歐元失去的一部分份額。
從SWIFT公布的數據來看,7月份歐元支付占比大跌至24.42%,竟然直接跌破30%,要知道2021年同期歐元的支付占比還高達38.43%,與美元非常接近,如今卻驟降了14個百分點的支付份額,跌幅非常大。
歐元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跌幅,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不斷地加息,全球美元都在持續回流至美國,歐洲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歐洲當前經濟表現很差,出口貿易放緩,制造業停滯,尤其是被譽為歐洲經濟領頭羊的德國,連續兩個季度GDP負增長,出口形勢持續萎靡。所以,這導致歐洲內部國家以歐元結算的貿易份額大幅下降。
還有一個原因,歐洲的能源以前主要從俄羅斯進口,以歐元結算,如今歐洲對俄能源需求大幅下降,這也導致歐元的結算份額下降。
很顯然,歐元支付占比大跌,獲益最大的是美元。
美元的支付占比提升了7個百分點,所以歐元失去的份額有一半被美元蠶食殆盡,另一半被英鎊、日元、人民幣等其他貨幣分食。
另外,7月份英鎊支付占比為7.63%,比2021年同期提升了1.64個百分點;日元支付占比為3.51%,比2021年同期提升了0.77個百分點;人民幣支付占比為3.06%,提升了0.87個百分點。
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占比再度突破3%,而美元占比為46%,這種差距懸殊的表現是否意味著美元地位依然是高高在上,難以趕超和撼動?
事實上,人民幣3%的數據是SWIFT系統公布的,并不完全代表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真正的實力,可以很明確的說,人民幣被嚴重低估,也可以說人民幣并沒有將全部實力在SWIFT系統中展示出來。
9月4日,央行國際司司長金中夏在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表示,今年1-7月,在全球貨物貿易中,人民幣的占比達到24%,創下新高水平。
要知道,我國早已組建了屬于自己的人民幣跨境系統(CIPS),雖然CIPS目前還無法和美元主導的SWIFT系統相提并論,但是CIPS的交易量增長速度較快,后勁很足,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已經和多個國家實現了貨幣互換,可以在貿易過程中直接采用人民幣結算,繞開美元,比如我國和俄羅斯的貿易中有80%的比例已經使用人民幣結算。
我國與巴西、阿根廷、伊拉克等國的貿易采用人民幣結算,包括沙特、伊朗在內的中東產油國也開始采用人民幣與我國進行石油貿易。
美國聯合歐洲將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凍結俄羅斯美元資產,這是對自身信用的直接沖擊,也讓很多國家意識到依賴美元的弊端,所以2023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采用本幣結算,主動繞開美元,就連俄羅斯與印度的石油貿易都采用人民幣進行結算。
最近的金磚擴容為11國,更是直接沖擊了美元的霸權地位,因為金磚國家宣布將采用新的共同貨幣進行結算,打造新的國際經濟秩序,而且還有沙特、伊朗和阿聯酋這樣的產油大國加入,更是動搖了石油美元體系的根基,全球推動的貨幣多元化正在逐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也將迎來重大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