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南方+等媒體報道了東莞市存在灌水活牛進入屠宰場的新聞。9月6日上午,當地就火速對該事件發布通報,效率之高,點贊。
01
經記者調查發現,給牛灌水的操作是這樣的:工人將牛拴在鐵架上,將硬管直接插入牛嘴,再接上根軟管注水,每頭牛要注水2分鐘左右。
古漢語中借“牛飲”泛指狂飲、豪飲,可如今,很能喝的牛在送往屠宰場前怎么也沒料想到,會被灌到口吐白沫,甚至受傷出血。
中文里的牛,還指代厲害。可面對工人粗暴嫻熟的動作,牛只能前后踱步掙扎,或吐出水管,但再牛的牛有什么用?工人還是會強行灌水。
曾經有人往豬肉里注水,現在有人往活牛的嘴里灌水,目的都一樣,為了多搞錢。當地從業者稱,目前牛肉市場價約40元一斤,注水后,每頭牛能讓牛販子多得數千元。
他們搞走了錢,卻給牛肉帶來問題:水中的病菌會污染牛肉,注過水的牛肉,細胞容易吸水膨脹破裂,從而使蛋白質流失,加速了牛肉的腐敗。
02
為了多掙一點,很多商家商販都鋌而走險。現在還有沒有注水的大肉不知道,但水淋淋的豆腐相信大家都買過。
以前有個詞叫“無尖不商”,說的是良心商家在用斗量米時,把米堆的尖尖的。現在呢,改成了無奸不商。都說這是現代人對古語的曲解,但很多詞語的演變都是有時代特征的,當奸商的隊伍存在并壯大時,自然會有了這個罵名。
現在都是移動支付,很多人買菜都懶得看稱,商販說多少就是多少,可用戶的信任,往往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地短斤少兩。
給牛灌水,給大肉、豆腐等注水,往商品里摻假的商販,他們的腦子像是很機靈,實則是進水了。表面上賺錢了,但這貨幣一流通,所有人都這么搞的時候,自己也得付出代價——在全民經濟時代,沒有人永遠是賣家。
03
以前有個詞叫實誠,看看以前的商品質量,一臺機器可以用幾十年。可這樣的品牌卻活不下去,做生意實誠,反倒成了別人的笑柄。老生意人教導后生:你得機靈點,不然掙不到錢。
藥物是不能根治疾病的,不然掙不到回頭錢;商品質量是不能太過硬的,否則不利于淘汰。最好就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這不是黑心是什么?
以前有句安慰人的話:錢沒了呀,可以再掙。現在,人們續了一句:要是良心沒啦,可以掙得更多!
多看幾遍后面這句笑話,還能笑得出來嗎?
當科技與狠活、黑心與趨利都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時候,生命之源便成了惡臭的水溝,再無清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