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水悠悠,從云貴高原穿雪峰山脈西南,經蓑衣江一路向北流入靖州縣境,經洪江市托口鎮與貴州的清水江匯合注入沅水,過常德浩浩蕩蕩沖進八百里洞庭,通江達海。
靖州歷史悠久
偏安一隅,小城秘境,這里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秦屬黔中郡,漢為武陵潭成縣地,三國時屬吳。
五代十國時期,后周末靖州土民十峒首領楊氏稱誠州。
宋崇寧二年(1103年),楊晟臻納貢歸附,遂以“安靖”之意改誠州為靖州,治今渠陽鎮,轄永平、會同、通道三縣,靖州自此而名。
靖州又有取“自靖自獻”之意,出自《尚書?微子》:“自靖,人自獻于先王。”
而且,從“靖”的字面意思來研究,在籌謀劃策、治國理政方面,它具有“自己靜心謀劃、自己向朝廷誠心貢獻良策”之意。
這里苗侗文化豐富多彩,民風淳樸,多民族團結且具奉獻精神。
靖州的苗族、侗族和瑤族等屬土著民族,與5000多年前的“九黎”和堯、舜、禹時期的“三苗”以及周時期的“荊楚”和古百越民族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
八幫匯靖 因水而興
雖為南蠻之地,在明、清時期,靖州因地處湘黔桂邊界中心,渠江水路交通便利,商貿達到空前繁榮,盛極一時,贛、閩、黔、粵、長、衡、永、寶,各地商賈云集靖州開店設鋪,結幫經商,成就了“八幫會靖”的歷史輝煌。
渠江成為湘、黔、桂三省接邊百姓賴以生存的交通要道,物質來源和生命供給線。
靖州出產的木材、桐油、藥材、礦石等山貨土產依靠渠江水運,經托口、洪江等碼頭中轉輸出,由沅水入洞庭、出長江,達武漢、南京、上海進行貿易,又從長江、沿海大都市換回食鹽、布匹、百貨、鐵器等生產生活用品。
上世紀90年代末,靖州小城鎮建設如火如荼,揚名三湘,引起各方關注。2000 年,時任中共懷化市委書記歐陽斌將其稱為“靖州現象”:“邊陲小鎮出現的城市亮點,大山深處萌生的現代氣息,鄉土干部創造的較高品位,漸入良性循環的發展勢頭。”
當時的靖州,已經成為湖南小城市建設的典范,并成功承辦湖南西部地區第十一屆商品交易會暨湘黔桂三省(區) 邊界地區經貿洽談會。
靖州雖然名義上是簡陋的州縣,但實際這里是一方樂土,綠水青山里暗藏著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里藏著金山銀山。
靖州
海上飛來一座山
飛山
如果你來靖州旅游,飛山景區一定不要錯過。
飛山,在靖州城郊西北5公里處。飛山雖然只有海拔720米高,卻非常雄偉壯觀。巉巖壁立,四面陡絕,頂復平曠,如鐘似鼎。因其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傳說神奇,從遠處看,飛山層崖錯落,時而云遮霧繞,時而霞光萬丈,盡得名山神韻。
相傳,這里原來是一片汪洋,名叫壙湖。一天,黃帝到四川府視察民情,途中遇著一座大山,道路阻塞,行走艱難。黃帝便揮神劍,將山劈成兩半,又拿趕山鞭趕山往南飛移,可山飛到壙湖上空,再也不愿飛了,就此降落下來。人們便把這山叫做“飛山”。
全國名為飛山,或飛來山的名山有很多,但這里是飛山的淵源之祖,飛山文化昌盛之地。
現在,有關飛山的話題,涉及楊再思的最多。后人為紀念他的恩德,稱其為飛山寨主、飛山公。
楊再思雖生于漢族官宦世家,卻融合于飛山各溪峒少數民族,在唐末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五代亂世,始終堅持民族大統一思想,開創多民族自治先河,維護百姓利益,使“飛山蠻”地區擺脫“五代十國”戰亂,創造了五代亂世唯一不亂且穩定發展的“世外桃源”誠州。
誠州百年安寧,將誠州改為靖州(意為安定無戰),而楊再思代表的飛山精神也成了少數民族信奉與追隨的圖騰。
千年飛山,精神家園-袁隆平提
靖州有三寶,
楊梅、茯苓、山核桃。
靖州是“中國楊梅之鄉”,楊梅種植歷史超過2000年,是全國四大楊梅主產區之一,木洞楊梅享有“味甲江南”之美譽,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袁隆平便與靖州楊梅結下了不解之緣。
袁隆平曾在靖州研究探索雜交水稻長達7年,因忙于科研,長期勞累患有嚴重的胃病和習慣性腸炎,他發現不管是新鮮的楊梅還是楊梅罐頭都能夠緩解腹瀉,習慣性腸炎一發作,就要吃楊梅罐頭。
據說,楊梅還幫助在靖州研究雜交水稻的袁隆平治好了胃病。他曾風趣地說:“靖州楊梅幫助我搞了雜交科研”,常食用楊梅有益身體健康。
靖州是一方福地,三系法雜交水稻研究的成功離不開靖州二涼亭的安江農校。
袁隆平一生酷愛靖州楊梅,不論在靖州研究雜交水稻時,還是在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一直都青睞靖州楊梅。為此,他感言道:“日啖楊梅三百顆,不辭長作靖州人”。
而如今靖州全縣楊梅基地面積達10.3萬畝,培育了一批以木洞莊園為代表的楊梅酒企,以一品東方為代表的楊梅飲企,帶動了4.3萬人從事楊梅種植加工、銷售。
2022年楊梅全產業鏈實現總產值15.6億元。
楊梅樹已經靖州數萬梅農的“搖錢樹”,楊梅產業也已成為靖州名副其實的“金牌”產業。
靖州是“中國茯苓之鄉”,十方九苓、七出靖州,
茯苓是九大仙草之一,唐代開元年間的《道藏》把:“石斛、天山雪蓮、三兩重人參、百年首烏、花甲茯苓、深山野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蓯蓉”并稱為中華九大仙草。
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而且四季佳宜,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濕、風、溫等諸疾均可發揮其獨特的功效。
它是一味中藥,也是一種真菌,入藥的茯苓是寄生在赤松或馬尾松根上的真菌的干燥菌核,又稱松苓。
靖州茯苓種植歷史悠久,2007年獲稱“中國茯苓之鄉”,占居了中國乃至世界獲苓產品的半壁江山,產量和外貿出口量均達到國家總量的百分之七十。
靖州縣27萬人口,近三萬人從事獲苓生產、加工制種、運輸和服務銷售。2022年茯苓全產業鏈產值達46.7億元億元,從綠水青山里的土疙瘩變成了靖州的金元寶,帶動了一方致富。
說起茯苓,從野生種植到規模種植,從種源到技術,從中國第一代茯苓純菌絲種“5.78”到“湘靖28”新菌種,從傳統人工栽培到茯苓袋料栽培,再到太空育種,無不體現了靖州人守正創新、攻堅克難的精神。
現農產業升級化發展,2016年,靖州建立茯苓科技產業園,加力推進菌種研發進菌種研發、產品研發和人才培養,培育了補天、智美、國苓等一大批本土實體企業,形成了一個初加工、新產品研發、高附加值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完整產業鏈,一個百億級產業正在靖州形成。
在飛山腳下有座飛山湖,飛山湖畔有一片萬畝“馬園中藥材種植基地”,又稱“補天回生百草園”。
在杉木林下,以茯苓種植為主,兼種黃精、玉竹,地表上種金絲皇菊,杉木樹上鐵皮石斛正在生長。
在“三層剝離 多權疊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運作下,通過土地流轉,產權登記,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再通過權抵押貸款等金融信貸產品,創新綠色生態保險,創新融資擔保模式,打通“資源-資產-資本”轉化通道。
在靖州縣貫堡渡中藥材產業示范基地,與中國國藥簽署戰略合作,總規劃面積5000畝,示范基地占地3000畝,是中國國藥溯源體系基地。
上世紀80年代這片土地以柑橘種植為主,幫助村民脫貧,而如今這片土地順應時代發展,企業、農戶、村集體一起正在開啟新時代的二次創業。
靖州文脈昌盛,
文峰塔。
靖州文脈昌盛,雖為小縣城,20年來清華北大被錄取學子從未間斷,其中就有靖州籍高能物理領域專家趙政國,2013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成為靖州首位獲得中國最高學位的學者。
“百年狀元坊”是文峰塔景區的核心文化景觀。沿著景區文化廣場東南方向通往文峰塔的神道拾級而上,經過欞星門、碑廊、步云亭、及第門、觀景臺,就來到了文峰塔前。
百年狀元坊就鑲嵌在文峰塔第一層塔身外圍,由十八塊黑色花崗巖大理石連綴而成,鐫刻著自1987年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成立以來歷屆高考文、理科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學子大名,狀元坊所載將延續到2086年,整整一百年。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自四川蒲江人魏了翁,因與權貴不和,被貶靖州,創立鶴山書院以來,靖州尊重人才重視教育之風從未間斷,近年來更是設立專項教育基金,以勵師生。
正是由于靖州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在全縣上下營造了人人關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人人呵護教育的良好氛圍,才有更多優秀學子勇攀高峰,筑夢前行。
苗侗福地
多彩靖州
靖州是一方紅色福地,自紅軍通道轉兵以來,在靖州更是三戰三捷,鼓舞了士氣,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在崖腳侗寨有一條當年多路紅軍走過的古驛道,相傳為為明朝時“南方絲綢之路”重要分支——湘黔古道和湘桂古道連接線。
侗寨60%以上為楊姓侗族,據《楊氏族譜》記載,其祖先為五代時期少數民族首領——飛山太公楊再思。巖腳侗寨居民經過上千年的繁衍生息,逐漸積淀了厚重的歷史和形成了自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侗寨內有三神——女神、樹神、土地神,還有三寶——古驛道、琵琶、森林氧吧。因此,巖腳侗寨也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古驛站,南蠻故地深山中的女兒國”。
如今,絲路女兒國的故事被后輩以原生態情景劇的形式再度呈現,女兒國國王納男妃,侗家薩姆文化給游客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在巖腳侗寨,有著以女為尊的古老習俗。在這里,婚嫁由女方做主,女人看中了哪個男人,男人就必須娶這個女人為妻,不論女方美丑,健康或殘疾,男方都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夫妻之間稱為“同緣人”,婦女掌管著家中的經濟大權。這神秘而獨特的母系文化猶如現實版的“女兒國”。
在苗家或者侗寨,不會喝酒是萬萬不能的,也容不得你作主,進門的攔門酒,是給客人最高的儀式感。
有人說,如果到苗鄉侗寨,不吃一場龍頭宴(合攏宴),不喝一杯純米酒,不玩一次“高山流水”,那就不算體驗過民族風情,猶如去了北京沒有看故宮和長城一樣,必然留下終身遺憾。
兩輪高山流水下來,都已微醺。
靖州是一方人文福地,苗侗兒女在這里繁衍生息,飲食和生活文化也是豐富多彩。
林源古寨的油茶,油而不膩、清香味濃,是苗侗同胞用來招待遠方貴客的特有飲食,來上一碗暖心暖胃,內容豐富且飽肚。
林源古寨明萬歷年間修建的下寨門大門,兩側青石垛墻中鑲嵌了一對石獅,下寨門又叫雙獅門的由來。石獅造型古雅質樸而又奇特,既有獅子的花紋和爪子,又有豬的鼻子和耳朵,是因為古寨人民希望石獅既能鎮兇邪,又能興六畜。
圖為四季恒溫的將軍泉
靖州是一方綠色福地,湖南靖州國家森林公園(排牙山國有林場)是大自然的饋贈,蘊藏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春有百花開放,夏有萬木蔥蘢,秋有層林盡染,冬有銀裝素裹,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樹有10余種2000余株,素有“天然氧吧”“綠色林海”“植物王國”之稱
全年負氧離子濃度穩定在11000個/cm3以上,先后成功創建湖南省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 AAA級景區、湖南靖州國家森林公園、全省“十佳林場”、湖南省秀美林場、省級森林康養基。
靖州是中國種子的福地,種子又被譽為中國農業的芯片,靖州的水稻原種,覆蓋湖南和海南,是糧食高產的保證。這里的高標準農田,數字化的育秧工廠,數字化的農業公共信息管理平臺,全縣依托鐵塔基站的250多個高清攝像頭無縫覆蓋,一次建設多部門共用,開啟湖南數字城鄉建設治理之先河。
讓人驚嘆,縣城雖小,但真正走在時代的前沿,為以后的數字化城農一體化探尋了一條可行性之路。
結束語
多彩的靖州,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走產業發展之路下,園區興旺,營商環境好,產業的發展又帶來了新企業的落戶,如今茯苓產業相關的修正藥業湖南有限公司即將落戶靖州,2023第三屆全國茯苓大會暨第六屆武陵山(懷化)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10月也即將在靖州召開,勢必又將靖 州的綠色產業推向新的高度。
20年前,小城鎮建設靖州現象湖南引領風潮,20年后新時期靖州現象正在“出圈”。
領略靖州的山水
感悟靖州的人文
這個金秋,苗侗福地靖州等您來~
- THE END -
識別上方鏈接關注我們
【版權說明】
▍文字來源:常德維度原創,作者維度君,部分圖源來自此次靖州新媒體采編的小伙伴。
▍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不易,歡迎點贊關注分享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