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明藝術+”以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型城市“內涵式發展”與 “精品城區”改造項目為背景,由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團隊與上海市東明路街道合作發起共建的藝術行動計劃。該計劃致力于推動藝術家與社區居民“共生共創”,以東明社區為陣地,自然、人文、社區為創作元素,邀請全國各地藝術家走進東明,與社區居民一同創作可駐留展陳的公共藝術作品,共同將藝術理念轉化為現實,并于東明現場亮相展示,由此為上海當代社區建設注入新的藝術活力。
一種充滿溫度
和人文關懷的公共手段
“藝術家進東明”是“東明藝術+”項目下的系列活動,該板塊將邀請設計師、藝術家,與東明在地居民一同成為社區藝術的共創者,依托東明在地文化資源,圍繞多種創作主題,探索新的共創公共藝術實現方式,表達各方對于“美好社區生活”的憧憬與期許。
共創活動的第一步是邀請藝術家走進東明,進行藝術創作的定調與策劃;其次邀請東明在地居民共同創作,借助居民的智慧,從在地的視角出發,協作實現人們對社區的藝術想象,作品會內化為社區新的文化空間要素,真正實現藝術源自生活,亦回歸生活、成為生活。
/藝術家進東明/
共創活動一:“社區進化啦”
藝術家:張軼然、何宜澤
/一張一何/是活躍于上海的藝術組合,由青年藝術家張軼然和何宜澤組成?,F工作生活于上海,曾多次參展并參與城市空間藝術季等活動,在實踐中探索非遺與公共藝術結合的可能性,創作主要涉及公共藝術、兒童美育。
項目簡介:
城市更新、社區改造、公共藝術,在眾多專業名詞的背后,在社區孩童們稚嫩的眼中,社區環境其實只是實現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超級進化”。如果讓孩子們自己決定社區的“進化”方向,他們會如何想象呢?
Step1-2-3
1. 藝術家在東明十二景中選擇社區更新改造重要點位,將其外形抽象化處理成簡易輪廓。
2. 邀請社區適齡孩童參與到社區改造中來,以“主人翁“的身份,發揮想象力,畫出自己想象中社區一角“進化”后的模樣。
3. 完成的作品將通過藝術家二次創作后,以燈彩的形式展示布置于東明公園中。
Activity Details
活動日期:2023.9.23
活動時長:上午10:00-11:30
招募人數:15-20人
年齡、人群要求:8-14歲
項目準備:想象社區一角”進化“的模樣
共創活動二:“燈火萬家”
藝術家:張軼然、何宜澤
項目簡介:
“燈火萬家”是一個基于藝術家與居民共創形式的裝置作品,通過社區現場活動,引導孩童描繪心中的“千燈”,用一方臺燈、一抹燭光、一盞路燈,一起點亮孩子們心中的燦爛夢想。
Step1-2-3
1. 邀請社區兒童用畫筆描繪心中的“燈”
2. 將作品剪裁后,收集成不同形式的“千燈”
3. 藝術家通過對兒童作品進行二次創作,進行風格化統一及藝術再造,并由此構成共創裝置作品的主要元素。
Activity Details
活動日期:2023.10.3
活動時長:下午14:00-15:30
招募人數:20-25人
年齡、人群要求:8-16歲
項目準備:描繪心中的“千燈”,共同點亮東明
共創活動三:Part1
“舊時光分享會”
藝術家:周燁、朱陽卓
FACE THE SUN現工作生活于上海,多次參與城市空間藝術季、“美好社區·先鋒行動”,在實踐中探索如何拉近城市居民和公共藝術的距離,創作作品主要涉及公共藝術、社區生活工具冊。
項目簡介:
有沒有這樣一件東西,承載了你半生的故事?有沒有這樣一個物品,承載了重要的意義?可能是一件衣服、家具、甚至是一顆紐扣......珍藏起一代代人的成長、奮斗留下的痕跡。舊時光分享會將講述社區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故事。將藝術與大家的需求成功對接,珍藏記憶中最寶貴的東西。同時圍繞展示內容進行創作、分享,從而實現保存與傳承、激勵后輩的目的。
Step1-2-3
1. 通過PPT講解“舊時光分享會”的意義,我們為什么要做老物件、老故事的搜集;
2. 請長輩們上臺分享他們的故事;
3. 將收集到的物件與故事,進行二次編輯繪制,最終以光影公共藝術的方式呈現在東明公園中。
Activity Details
活動日期:2023.9.28
活動時長:下午14:00-16:00
招募人數:10人左右
年齡、人群要求:50歲以上長輩
項目準備:一件有著別樣故事的老物件或老照片,或一段動人的老故事
共創活動三:Part2
“繪夢——AI繪畫體驗課”
藝術家:周燁、朱陽卓
項目簡介: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AI繪畫逐漸進入了公眾視野。以AI工具輔助兒童繪畫這一創新的教學方式結合了藝術和科技,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學習體驗。少年兒童的想象力無邊無際,AI繪畫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表達方式,通過AI繪畫,孩子們可以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可以嘗試不同的繪畫風格和主題、探索自己喜愛的風格。AI工具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想法,讓繪畫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意義。
Step1-2-3
1. 指導學生根據主題進行想象繪畫,并引導學生總結關鍵詞;
2. 介紹AI繪畫,工具了解AI繪畫是什么,它有什么優點和局限性;
學習如何使用AI繪畫工具,基于學生現場的繪畫,利用AI繪畫工具進行圖生圖操作,并詳細講述如何通過參數、關鍵詞完善繪畫作品;
學生的作品完成后將由藝術家進行二次創作,最終以光影公共藝術的形式呈現在東明公園中。
3. 完成的作品將通過藝術家二次創作后,以燈彩的形式展示布置于東明公園中。
Activity Details
活動日期:2023.9.28
活動時長:下午18:30-19:30
招募人數:15-20人
年齡、人群要求:8-16歲
項目準備: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未來的美好愿景
共創活動四:“定格之間”
藝術家:池宇浩、何思喆
/影x線/“是上海新興青年組合,工作生活于江浙滬。創作主要涉及交互裝置和公共藝術,以簡而有力的作品風格探討人與自我、虛擬與現實等邊界關系。善于運用傳感器與新媒體相結合,突破感官界限給觀眾帶來深刻思考。
項目名稱:“定格之間”藍曬映相藝術共創計劃
【關于“定格之間”】
電影、電視片的活動畫面突然停止在某一個畫面上,叫做定格。“定格之間”想挖掘這一瞬間承載的故事,大家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并通過普魯士藍的形式解封記憶,親手用陽光微風再次捕捉這記憶的瞬間。
【項目簡介】
“定格之間”是一本由社區記憶組成的光影相冊,社區成員受邀在工坊的協助下用普魯士藍定格美好瞬間。在這里,我們期待與所有的故事相遇。我們將會通過光影交互的方式把社區成員的故事呈現大家。
通過“定格之間”活動,介紹藍曬技術。讓大家在體驗藍曬的同時收獲快樂,最后我們希望能夠與參與者建立聯系,一起分享相片背后的故事。
Step1-2-3
1. 藍曬小課堂(40分鐘)
2. 藍曬體驗(60分鐘)
3. 作品交流展示與總結(30分鐘)
Activity Details
活動日期:2023.9.27
活動時長:下午14:00-16:00
招募人數:10人
年齡、人群要求:熱愛攝影、熱愛生活、有趣的青年(16-40歲)
項目準備:參與者準備好3張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
共創活動五:“天空之鏡” ——
以天空為畫布作畫
藝術家:朱藝雅
項目簡介:
天空之鏡"活動是一個創新的、有意義的嘗試,將自然造物與工業制品相結合,加深孩子們對東明社區中細小事物的發現力和感知力。
Step:
鏡像繪制:孩子們可以使用各種顏料、畫筆或其他材料來創作他們眼中的天空和太陽。這可以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故事分享:邀請每個孩子分享他們的畫作和與天空、太陽有關的故事。這可以幫助孩子們彼此學習,并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互動環節:在這個環節,孩子們可以與家長或其他孩子分享社區趣事,分享快樂。這可以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后續活動:"天空之鏡"活動可以定期舉辦,每次都可以選擇一個新的主題,比如“海洋之歌”、“森林之謎”等。這不僅可以持續吸引新的參與者,還可以為孩子們提供更多學習和表達的機會。
Activity Details
活動日期:2023.10.2
活動時長:下午15:00-16:30
招募人數:20人
年齡、人群要求:8-16歲
項目準備:畫一幅簡筆畫帶到現場,主題“快樂”
活動地點:東明公園南門大草坪
2023秋季
PACC公共藝術行動計劃
計劃
2023秋季PACC公共藝術行動計劃”是由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團隊發起,依托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實踐案例展、社區公共藝術現場等公共藝術項目,廣邀藝術家前來參與。
該計劃以上海城市文化景觀與社區公共環境為對象,以充滿溫度與人文關懷的公共藝術創作方法,聚焦但不限于“東明藝術+”及“比鄰萬象——2023靜安蘇河灣生態公共藝術現場”,該計劃為每位藝術家提供公共藝術轉化的現實土壤與藝術現場。
監 制:PACC
責任編輯:逄繼青
圖文排版:王小松
張軼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