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蜉蝣采采
文章字數 / 5342
閱讀時長 / 15分鐘
去埃及近距離觸摸金字塔,感受古埃及文明的燦爛與神秘,是蜉蝣君多年來的夙愿。然而最近,這個夢想卻在中國變成了現實。
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綿延6000余年的悠久歷史。雄偉壯觀的金字塔,則是埃及文明無可爭議的符號。
早在公元前300年,金字塔就被譽為環地中海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如今,其余的六大奇跡早已灰飛煙滅,唯有大金字塔依舊矗立,見證著世界的風云變幻,滄海桑田。
當然,蜉蝣君要參觀的,肯定不是真實的金字塔,而是一個基于虛擬現實(VR)技術的沉浸式探索體驗項目,名為《消失的法老》。
這個項目是由法國VR內容品牌Excurio與美國哈佛大學吉薩項目考古團隊,耗時三年共同打造的一場45分鐘的沉浸式虛擬現實體驗。
據悉,該項目是全球首個在埃及胡夫金字塔內部和周圍環境進行掃描勘測,并在虛擬現實引擎上以1:1高精度重建還原的宏偉巨作。
《消失的法老》去年在法國進行了全球首展,吸引了5萬余名觀眾體驗并收獲了一眾好評。如今,它遠涉重洋登陸上海,讓我們不出國門即可親手揭開古埃及文化的神秘面紗。
好了,話不多說。趁熱血正沸,記憶正清,我就來分享下這次奇妙的旅程吧。
故事篇
首先我們來到上海市南京西路789號,也就是興業太古匯的北入口,從咖啡店門口進入,便可看到樓梯口的指引標志。黑色的貓影神秘感十足。
拾梯而上,在二樓就可以看到更近一步的指引,柱子上坐的黑貓很有埃及風格。離那個秘境越來越近了!
再上一層樓,就到了入口的接待處。我們可以看到介紹的海報,碩大的黑貓,還有古埃及的另一標志:獅身人面像斯芬克司。
一行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入口的屏幕上輸入自己的名字,后面小伙伴都需要用這個代號來辨別對方。
之后,工作人員會給大家背上一個背包并打開電源。這個背包實際上是一個小型電腦,用于VR視頻的渲染。
下一步自然就是戴上VR頭顯了。頭顯很大,比較重,完全隔絕外部光線。好在佩戴還算舒適。
至此,我們將要進入虛擬空間,無法再拿出現實中的手機拍照了。因此,后面我會一邊講故事,再配上一些從網絡上找到的相關圖片。
首先,我們進入一個帳篷,一個皮膚黝黑的虛擬導游已經在那里等待我們了。導游叫做莫娜,這個名字是“阿蒙”的變位詞。而阿蒙,則是古埃及萬神殿的主神之一。
然后,莫娜指引我們來到大金字塔的旁邊,給我們講解這座金字塔的歸屬和歷史。
金字塔實際上是古埃及最高統治者:法老的墳墓。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正是所有金字塔中最高大的胡夫金字塔。曾經在里面長眠的,自然也就是這位叫做胡夫的法老了。
覆蓋白色外包石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所在的位置在吉薩高原,旁邊有一座叫做吉薩的城市,因此它也叫做吉薩金字塔。實際上,這座金字塔的旁邊還有兩座小一些的金字塔,它們屬于胡夫的繼任者,三座合起來叫做吉薩金字塔群。
吉薩金字塔群
大金字塔曾經被光滑的石塊包裹,現在都已經不復存在,內部的巨石暴露出來,使得金字塔的表面看起來像殘破不堪的臺階。
然后,我們乘坐飛毯向上,到達了金字塔的入口,莫娜引導我們走了進去。
感覺像是進了山洞一樣,一人多高,前方幽暗深邃。兩側的巖石凹凸不平,還鑲嵌著熊熊燃燒的火把。
實際上,這條通道并不是金字塔真正的的入口,而是盜墓者挖出來的。原本的入口在更高的地方,離地面17米,高和寬都在1米左右,并且是從上向下斜著傾斜的,如果真要走那條路就只能匍匐著往下爬了。
沿著這條盜墓之路走到盡頭,便能看到一條和原本通道一樣高的入口,那是便是王后的墓室。然而這里并不對游客開放。
之后,莫娜帶著我們沿著金字塔內部的高大通道向上而行。這條大走廊一人多寬,高約9米,邊上的砌的巨石非常規整光滑。每一層上面一層的巨石比都底下的往外凸出一些,在最上部封頂合龍。
大走廊
走完這條通道,我們就來到了這座墳墓的核心:法老之墓,也被稱作國王房。進去之后,發現只是一個巨大的石頭屋子,里面除了一個殘破的石棺之外,空無一物。伸出頭向石棺內部看去,里面也是空的。
忽然間,一切燈光熄滅,莫娜也消失了。從石棺中跳出來一只碩大的黑貓,眼睛周邊是埃及式濃重的金色眼影,四肢戴著金光閃閃的飾品。它跳到一個漂浮的石柱上,開始講述自身和金字塔內部的故事,為我們開始了下一段探索的旅程。
貓神
古埃及人非常喜歡貓,他們認為貓是 一種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圣動物,具有治愈、保護和祝福的力量,能夠驅趕邪惡和黑暗 。
出現在我們眼前,指引我們方向的,正是被稱作母獅神、太陽女神貓女神、懷孕和分娩女神及月亮之眼的芭絲特女神。它的形象就是這只黑色的貓,完美地還原了金字塔墓葬群中發現的圖案。
芭絲特女神
我們沿著女神指引的方向,繼續在金字塔內進行探索,直到來到了出口,吉薩城周邊的美景盡收眼底。
金字塔頂
之 后,我們又來到了金字塔的頂端,體會那“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上面有數千年來登頂游客的刻痕,到此一游的喜好果然是不分國界的。
之后,我們來到了以俯視視角來到了吉薩城的郊外,莫娜和巴斯特女神給我們講吉薩金字塔群以及金字塔建造者的故事,以及金字塔下面的兩座神廟。
胡夫金字塔及周邊的神廟
忽然,一艘 胡夫船 在空中向我們緩緩駛來。 胡夫船 又被稱作 太陽船 , 因為在 古埃及神話 中,太陽神在白天時會乘坐太陽船穿越天空,為世界提供光明,晚上時則會乘坐太陽船前往 冥界。
我們登上太陽船,踏上了那跨越時光之旅。
我們穿越到了那遙遠的上古時代,近距離地觀看木乃伊的制作過程,他們以及對逝去法老的祭奠儀式。 巴斯特女神對其中的每一個細節,以及出場的人物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篇幅所限,這里就不細說了。
場景切換了好幾次之后,我們再一次回到了太陽船之上,泛舟在尼羅河中。兩岸的美景以及當時的風情讓人流連忘返。
然而確實到了返回的時候了,體驗到此結束。 隨著工作人員幫我們摘下VR頭顯,我們又回到了現實之中。
回頭看后面正在體驗的人,他們三五一群,分散在場地的各處,一邊緩緩走動一邊扭動脖子觀看四周。我們剛才沉浸在古埃及的驚奇中時,想必那些傻傻的動作跟后面這些人別無二致。
體驗篇
總體上來說,時間和空間的沉浸體驗不錯,在高空中時甚至有了恐高的感覺,45分鐘的時間過得不知不覺。
高度沉浸的體驗,讓人心無旁騖。這也是我能記住這么多內容,并寫出這篇小作文的原因。
并且,不論頭部怎樣轉動,眼睛所能看到的畫面都會完美跟隨,不會由于時延、卡頓等問題讓人產生眩暈的感覺。
不足之處是,清晰度還是不夠高,能明顯地看到畫面的像素顆粒感。這些顆粒感時時刻刻在提醒大家,這不過是虛擬的現實,對體驗的沉浸程度有不少影響。
此外,一同體驗的小伙伴們在這個虛擬世界的化身就像一個靈魂一樣,是一個半透明的模型,所有人的樣子都一樣,頭上可以看到剛才輸入的姓名。
每個游客都是一個半透明的數字人,后背的圓圈是背包
這個設計固然是為了防止碰撞,并保持同一批體驗的人相互識別且集中在一起,但這樣的不真實的個人形象也是讓人出戲的因素之一。
如果能通過三維拍攝并建模個人形象,并捕捉身體動作并反饋到這個模型上,讓每個人看到的小伙伴都跟真人的形象和動作高度相似,應該會使得游覽體驗增色不少。
并且,游覽者完全看不到自己的身體,這也是比較讓人出戲的。如果能把VR和AR結合起來組成XR或者MR,使我們能清晰看到同伴的一顰一笑,能看到自己行走的足跡,肯定會帶來更好的體驗,但技術上可能會過于復雜了。
這個探索體驗沒有交互。你不能觸摸金字塔的巖壁,不能跟導游莫娜互動,不能跟貓女神巴斯特交流,缺了不少趣味點和支線劇情。
這點倒是情有可原,因為當前主流的VR交互方式是手柄,這種方式需要不少學習成本,且不符合自然習慣。如果能采用感應手套就會好很多,但這些目前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且成本過高。
其他感受:缺少環境和嗅覺等體驗因素。如果能在進入金字塔時,感受到嗖嗖涼風并有水滴下,走近火把時能感受到溫度上升,陽光下能感受到光照的溫暖就會體驗更好了。當然這就需要全副武裝的可穿戴設備了,留到以后解決吧。
最后一點就是,那個背包的重量有十幾斤,并且硬邦邦的,短期背著問題不大,時間長了還是比較累的。如果能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自然是極好的。當然這也涉及到云渲染和極高速率低時延通信等復雜的技術問題。
技術篇
《消失的法老》使用VR一體機,最大支持5K分辨率,擁有120?視場角和90Hz刷新率,可上報用戶相對精準的位置信息,實現多人位置同步。
圖像的渲染采用背包式電腦。電腦體積雖小,但配置極高,尤其是顯卡,因為這種大制作VR視頻的渲染對資源的需求是極高的。
在游覽時,游客大概4人左右為一組進入,每過3-4分鐘下一組游客入場,保證大家體驗內容錯開,同場最大人數50人。
并且,每組游客的體驗空間路徑通過軟件算法做區分,可動態生成超過10條體驗路線,盡量避免游客路線交叉碰撞。
同時為了確保安全,不同組的游客在互相接近3米以內,可以互相看見,3米以外為防止互相干擾體驗,互相看不見。
這種在一個大空間同時供多名游客體驗的模式被稱作“線下大空間娛樂”,也就是Location Based Entertainment,簡稱LBE。
要在虛擬空間中實現距離感并實現多人虛實交互,就要對每一個人的位置進行精確定位、實時跟蹤以及動態共享。
定位追蹤和校準使用一種叫做“基于標記的追蹤”技術。這種特殊的標記叫做ArUco,跟二維碼比較類似。在空間的墻壁和地面上,每一處的ArUco都是獨一無二的。
就像《黑暗森林》中的恒星坐標一樣, ArUco標記也表達了線下大空間中每一處的位置坐標。我們看到墻上和地上那些花里胡哨的圖案,其實就是ArUco標記。
借助ArUco標記,VR設備可以在共享空間中即時檢測、提供和共享實時位置數據,無需額外輸入或設置程序。
前面已經說過,目前這個項目的改進方向,主要是去掉背包電腦,讓大家輕裝上陣,更好地參與沉浸式體驗。
要去掉本地的背包電腦,就意味著視頻的渲染需要在云端進行,這就是Cloud VR的概念。
上圖左側是本地渲染,VR頭顯負責畫面的顯示和運動跟蹤,通過HDMI線纜,連接到背包電腦,由電腦里面的GPU進行畫面的渲染。
右側是Cloud VR的架構,頭顯通過無線網絡和云端的渲染服務器連接,由渲染服務器進行集中的畫面渲染并把最終圖像發送到頭顯來解碼并顯示,相當于把所有人的背包電腦遠程化并集中在了一起。
可以看出,Cloud VR的架構要復雜得多。這其中的無線網絡既要負責多路超大帶寬信號的傳輸,為達到較好的體驗,分辨率需要達到8K,速率90~130Mbps。時延還需控制在20毫秒以下,否則會會產生暈動癥。
并且,如果云端渲染服務器離VR頭顯過遠的話,中間不可避免地要通過多個網絡節點帶寬和時延更難以保障。因此,當前階段還是把渲染服務器統一放到體驗館內部更為保險一些。
通過GPU資源的切片共享,可以使用一套資源渲染多路VR視頻。相比背包電腦的一對一模式,統一的渲染服務器可實現節省成本的作用。
至于無線網絡,采用WiFi作為無線傳輸是否可行?事實上,WiFi也確實是目前廣泛使用的方案,但受WiFi的信道數和可靠性、移動性限制,只能提供8路云渲染并發,距大空間、多用戶同臺體驗還有較大的差距。
5G,被認為是一種更為可行的方案。
首先,5G采用授權頻譜,相比WiFi的非授權頻譜,更不易受到外界干擾。此外,5G在設計上就有多用戶并發及干擾消除機制,可靠性和穩定性更高。
5G的帶寬也更大。毫米波頻譜擁有1G以上的帶寬,小區速率可達25Gbps以上。并且,VR體驗空間大小適中且沒有室內物體遮擋,可以提供較強的直射徑和反射徑,網絡規劃也比較容易。
對于接收5G信號的終端,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將5G模組內置在VR頭顯內部,但這樣可能存在散熱問題且不易于升級維護。另一種方式是將5G終端放置在頭顯外部并通過數據線和頭顯相連,這種方式不是那么美觀但卻比較靈活。
總而言之,大體的技術方案輪廓已經具備,需要針對具體使用場景進行精細打磨。
展望篇
目前多人大空間VR體驗有多種形式,主要是多玩家對戰類、密室解謎類,以及大空間劇場類等幾種。
在VR多玩家對戰類游戲中,每一個玩家都可以在大空間內部跟其他玩家對戰,體驗到跟同臺競技的快感。他們的技能以及動作都會在虛擬空間中被還原成驚艷的視覺效果,非常有趣和刺激。
VR密室解謎類一般是解空類劇情,玩家撿起所有東西并仔細檢查,打碎物品,解開各種鎖,解譯謎題,從而逃出密室。
VR密室解謎和多玩家對戰類游戲都需要使用手柄來和虛擬世界進行交互,有一定的學習門檻,目前主要是喜歡嘗鮮的年輕人在玩。并且,受限于空間大小和游戲速度,同時可參與的人數有限,運營方存在不小的盈利壓力。
《消失的法老》和上面兩種VR游戲不同,用戶無需任何門檻,只需戴上頭顯就可直接按照既定的路線進行體驗,沒有任何學習成本。
可以說,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電影院,也叫做VR大空間劇場,VR大空間內容制作方相當于電影制片。一個線下大空間劇場的一年可以上多部內容,并和制片方進行收入分賬。
目前,《消失的法老》劇場面積超過500平米,高峰期單日接待人數超過750人次,內容產值已經超過1500萬,預計全年營收將超過2000萬。
據現場體驗的人反饋,自己看完之后,會產生把這種奇妙體驗向自己的小孩、親戚朋友推薦的強烈沖動。這說明,優質的內容是敲開市場窗口的不二法門。
并且,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據悉在2022年,我國電影院總數達到15285家,預計2023年將達到接近1.7萬家。未來如果一部分影院能通過轉型開通VR大空間劇場并引進優質內容,市場潛力不可估量。
據悉,某張藝謀投資并擔任藝術總監的VR企業已在12個城市和地區成功落地XR主題樂園,另外6個城市的XR商業項目也在落地籌備中。
“VR將會成為下一個十年最主要的一項新技術,會改變我們的生活。” ——張藝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