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顏小二從讀書到工作,讀書時,同學們為了成績競爭,工作后,同事們為了業績競爭。遇到的人和事越多,“競爭”二字就變得越來越不遮遮掩掩。良性競爭變得難尋,遇到“惡性”競爭,更是習以為常的常態。
于是乎,“競爭”的諧音,好似就是“一場較量的你死我活”。但這樣就好嗎?不好,《鬼谷子》一語道破天機:真正有格局的人,從來都是在競爭中謀求共贏,因為“敵對”,不是兩敗俱傷,就是埋下禍患,對“成事”、“成己”意義不大。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這個道理。
一、《鬼谷子》:高明的謀士,在利己時代懂利人
一個對他人擁有包容心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般來說,都是出色的存在,不信各位觀察一下身邊的“佼佼者”。這種“包容”,不是無原則的諒解,而是能從容處事的同時,愿意給他人“發光”的機會。這一類人,在《鬼谷子》一書中,有時候就是“出謀劃策的那類人”。
為什么這么說?且看《鬼谷子》下面這段話:
凡決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害至于誘也。終無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隱托于惡,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這段話比較長,關于翻譯,顏小二這里就長話短說,這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為他人出謀劃策,一定是要以解決疑難為出發點,圍繞疑難,并且了解清楚對方的實際情況之后,再去決斷。要知道,實情了解清楚了,決斷和行動就不會出錯。同時,要保證自己做出的決斷是可以為對方帶來好處,并且在總體上有利于對方,如果自己的決斷不能讓對方受益,甚至會讓對方受到損害,這種情況就屬于決斷失誤。
也就是說,一位高明的謀士,其做出決斷的底層邏輯,從來不是“人無我有”的利己,抑或者排斥他人的競爭,而是從“利他”出發,根據實際情況,讓他人受益,并且能夠解決對方問題,最終實現共贏局面。
那么上面說到的“共贏”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呢?其實很好分析,如果你想促成一件事,然后需要他人的配合,這種時候你為什么不充當“謀士”,在“出謀劃策”幫他人解決問題的時候,順便達到自己的目的呢?畢竟,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當他人因為利益一致,愿意按照自己的計謀行事的時候,這不是實現自己利益“最便利”的局勢嗎?各位可以體會一下。
二、真正的大格局,是“共贏”
我們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其實很多先輩們倡導的都是“共贏”,在人人爭先好勇的年代,鬼谷子這樣的先輩一直在語重心長地告誡世人:要“冷靜”,不要被一時的輸贏、利益遮住了眼睛。
實際上,剛剛上文顏小二所講解的鬼谷子智慧,用更通俗一點的語言來說,其中的精華,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利己時代之中,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從來都是在能跳脫“競爭”環境下損人利己的世俗較量,即便是世俗意義的“成功人士”,他們也不可能是一個人孤軍奮戰,他們的背后,一定有支持者、追隨者,而讓他人可以死心塌地追隨的奧秘之一,便在于“跳脫競爭下的共贏”。
換句話說,在顏小二看來,一個人想要取得一般人難以達到的“成績”,那么就必須懂“合作”、懂“共贏”,而想要促成合作,就一定要有“利他”的格局,而想要擁有利他格局,便需要擁有“洞悉現實”、“當機立斷”的敏銳與魄力。
三、寫在最后
人們都說,在復雜的人世中奔波,一個單純的人往往舉步維艱,鬼谷子深諳這個道理,他通過各類方法告知我們,“利己時代”之下,“單純”謀求共贏,杜絕“競爭”之下的心眼子,反而是“大格局”的存在。深入一些思考,鬼谷子所倡導的,不是字面意義上空無一物的“單純”,而是在懂了人世的那份復雜以后,依舊能保有且維系“純粹”。做到這一點,這需要智慧。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