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巴勒斯坦哈馬斯先是朝以色列發射5000多枚火箭彈,然后武裝人員攻入以色列境內,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在清剿境內的哈馬斯力量的同時,對巴勒斯坦境內的哈馬斯目標進行報復性打擊。
據以色列衛生部消息,襲擊已造成以境內至少100人死亡,908人受傷,預計死亡人數還將進一步增加。巴勒斯坦衛生部門稱,以軍行動造成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198人死亡、1600多人受傷。
此次巴以沖突,跟以往一樣,巴以雙方各執一詞,都在指責對方。在國際社會方面,歐盟和英美等國,基本是站在支持以色列一邊,伊朗、沙特等國則支持巴勒斯和哈馬斯。
對于中國網民來說,此次巴以沖突,我們應該是旁觀者。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是古訓,其實也未必準確。旁觀者,自然會有旁觀者的觀察視角,也會有自己的情感態度,旁觀者,也就未必能夠保持不偏不倚。
盡管,在網絡資訊發達的情況下,人們獲取的信息,還是存在信息繭房的情況。這里面的情況,也很復雜。我們看到的信息,就是信息發布者希望我們看到的信息。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另外,我們關注的信息,其實也就是我們愿意看到的信息,那些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信息,往往會在無意之中被我們的眼睛給忽略了。
況且,人的情感態度,也會左右人們的分析判斷。比如,在此次巴以沖突中,出現了哈馬斯武裝人員將以色列女兵裸尸游街的場景,當然,到底是以色列女兵,還是以普通以色列女性公民,在信息混亂的情況下,也難以確信。不管是女兵,還是普通女性,對于這樣裸尸游街的場景,有人覺得是令人發指的野蠻行徑,也有人只是表示輕度反感,對這樣的態度,不以為然者,也是為數不少。甚至,表示認可這種做法的人,也占有一定比例,甚至,還有為此歡呼者。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對于巴以沖突,作為旁觀者,其情感態度,也是表現不同。世道人心,對人心的觀察,是觀察世道的一個重要視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