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紅色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徐州兩小伙在挖魚塘時,意外挖出2尊鎏金銅佛。
專家鑒定后發現其價值非凡,苦勸3個月9次登門拜訪,只為讓他們上交,如今佛像價值早已過億。
那么,這兩尊佛像究竟有什么來頭?它們又為什么值這么多錢?
兩小伙魚塘撿寶
1981年4月,江蘇徐州的賈汪北,兩位年輕的橡膠廠工人正在村里散步。
走著走著,工人小張突然發現山澗處有個魚塘干了。
看到這種情況以后,小張和同伴小李開始琢磨,要不要回家拿個袋子,把魚塘里的魚獲給撈上來?
就這樣,小張和小李等到半夜,開啟了魚塘撈魚的活動。但在撈魚過程中,小張突然發現魚塘底部有一個硬物。
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將其扯出來后,發現是一個金佛像。
從樣式上來看,這個佛像有一個蓮瓣形背光,佛像的身下是一襲百褶裙。
當觀察佛像底座的時候,小張發現底座已經遺失了。
就在小張納悶的時候,旁邊的小李也發現了一座佛像。
圖1
小李的佛像要比小張小一點,但樣式更加高級,結構更加復雜。
兩人在撿到這兩個佛像以后,如獲至寶,于是便打算將其帶回家收藏。
有一天,小張家里突然來了個收廢品的。小張的妻子看到家里有許多紙箱子存著,于是便讓收廢品的進來處理一下。
這名收廢品的在收拾箱子的過程中,偶然瞥見了小張擺放在桌臺上的佛像。
眼尖的他猛然意識到,這件佛像的價值肯定非比尋常。
于是他詢問小張的妻子,能否把這件佛像100塊錢賣給他。
小張妻子在聽到這個要求后,驚喜的說不出話來。
要知道,那時候人均月收入也才20-30塊錢,這位收廢品的居然肯花100元來購買這座佛像,那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正當小張妻子準備將這個佛像出手的時候,她突然間又猶豫了。
因為她發現,眼前這個人雖然是個收廢品的,但是卻衣冠楚楚,而且言談舉止之間,透露著商人的狡黠。
圖2
所以小張妻子推測,這位收廢品的怕不是有另一重身份?于是她又拒絕了對方的收購請求。
看到這種情況以后,這名收廢品的突然就急了,他直接加價100元,打算以200元的“天價”來收購這座佛像。
面對對方的加價,小張的妻子更加懷疑眼前這個男人了。
在猶豫的時候,小張妻子突然想起,前段時間經常有文物販子在附近村里轉悠,然后忽悠那些老人把自家古董給賣了。
如果按照這種情況進行分析的話,眼前這名收廢品的,說不定也是一位文物販子。
一想到這里,小張的妻子二話不說,就把這位收廢品的給趕了出去。
到了晚上,小張回到家,妻子把白天的事情跟他說了一遍。小張頓時覺得桌臺上的那座佛像,很可能真的是絕世古董。
于是趁著這個機會,小張便拉上小李一起去省城里鑒寶。
南北朝時期的佛像
第二天中午,小張和小李就帶著佛像來到了徐州博物館,接待他們的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王愷教授。
圖3
王愷教授在得知小張和小李二人的意圖后,便將他們請到文物鑒定室,看看這對佛像究竟是哪朝哪代的寶物?
根據王愷教授的觀察,這對佛像都是屬于鎏金銅佛像,雖然外表看起來像黃金打造的,其實本質上是個銅像。
這對銅像由佛陀和菩薩組成,佛陀高13厘米,菩薩高10厘米。
按照這個身高配置來看,這對佛像應該是用來給當時的香客收藏的。
在此之后,王愷教授又觀察了佛像身上的銘文。
根據銘文的記載,佛陀銅像是北齊天寶三年的,而菩薩銅像則是隨便開皇十八年的,這兩座銅像距今都是1400多年。
可以說,它們穿越古今,還能在村里的魚塘現世,已實屬不易。
當然了,像那個年代的銅像,能出現在徐州這種中原交匯地帶,也很正常。
在這種情況下,佛像遍布各地也就情有可原了。
據說那時候還有一位皇帝為了遁入佛門,不惜每年給寺廟捐贈億萬財寶。
圖4
如果朝廷不給錢,那位皇帝就直接賴在寺廟里面不出來了,直到掌管國庫的官員,親自帶著銀兩去把皇帝贖回來為止。
可以說,那時候的人們為了求神拜佛,已經發展到了傾家蕩產的境界。
王愷教授看著手里的這對佛像,內心無比感慨,仿佛當年的那股佛教思潮再次噴涌而出。
面對這樣的文物,王愷教授直接將其評為國家一級國寶。
對于王愷教授的鑒定結果,小張和小李感到不可思議,他們不知道這對佛像居然還能這么深厚的寓意?
既然如此,那這對佛像的價值絕對低不了。
想著想著,小張就把王愷手中的佛像就奪過來,然后說要拿回家賣個好價錢。
小李看到小張奪回佛像以后,也把王愷手上的那座菩薩銅像給拿了回來。
看到小張和小李這副舉動,王愷教授開始著急了。
要知道,一旦文物流入民間,到時候再想追回來就比較難了。
于是王愷教授決定勸說小張和小李,讓他們把文物上交給國家,這才是文物的最終歸宿。
對于王愷教授的建議,小張和小李自然不肯接受。
圖5
他們直接忽略王愷教授,然后二話不說就帶著文物坐車回家了。
到了第二天,王愷教授帶著團隊親自登門造訪,他還是希望小張他們能把文物給交出來,再補濟給小張一筆錢也行。
對于王愷教授的請求,小張的媳婦再次表示了拒絕。
畢竟這都已經是國家一級國寶了,如果隨便就交出來,或者用低廉的價格賣了,那豈不是虧了?
所以小張夫婦無論如何也不聽王愷教授的勸誡,執意要將其賣入市場。
看到小張夫婦如此頑固,王愷教授也不好說什么,只能改日再來。
為購佛像給村里通電
在接下來的3個月時間里,王愷教授一共來了9次,每次都苦口婆心的勸小張交出佛像,但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
對于這樣的結果,王愷教授也表示很無奈。
當然了,在王愷教授拜訪時期,也有許多當地富商聽聞這個消息,想要來小張家收購。
他們有的人甚至開出了1萬元的價格,但是都被小張夫婦給拒絕了。
看到這種情況以后,王愷教授越發著急了。
圖6
畢竟這年頭私自買賣文物的商人越來越多,萬一到時候真的讓他們交易成功了,這對佛像不就流往海外了?
比如之前有一個五胡十六國的鎏金銅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座銅像是公元338年打造而成,是目前被發現的最大、最早的鎏金銅佛像。
整個佛像高39厘米,渾身采用鎏金工藝設計,樣貌十分貴氣。
只不過,由于后期的戰亂和私人買賣,以至于這座佛像現在被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館給收錄了。
它就像那些圓明園的獸首一樣,至今都無法回到祖國的懷抱。
可以說,這些都是我國文物史上的一大損失。
為了避免小張手里的佛像遺失海外,王愷教授直接豁出去了。
他開始在小張家附近的空地上搭帳篷,每天監視著小張夫婦的一舉一動,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他們把文物給賣掉。
在此期間,王愷教授為了獲取村民的信任,甚至還給村里通上了電。
通過這一系列操作,大家紛紛認可了王愷教授的收購操作。
得到村里人的支持以后,接下來就是小張和小李了。
圖7
為了做通他倆的工作,王愷教授干脆自掏腰包,給他們一人包了一個1500元的紅包,希望他們拿到錢以后,能盡快將佛像給上交。
面對這種形勢,小張和小李也不好再說什么了,只能見好就收,同意了王愷教授的收購要求。
就這樣,在王愷教授不遺余力的行動下,這對佛像終于被上交給了國家。
1990年,經過當地各大專家的研究、分析、認證以后,這對佛像正式入駐徐州博物館。
在此之后,佛陀銅像和菩薩銅像便以國家文物的身份保存下來了,其他的文物販子再想打它們的主意就比較難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這對佛像放到現在的文物售賣市場上來看,其價值絕對過億。
因為早在2015年的時候,在倫敦的某次拍賣會上,一座清朝康熙年間的鎏金銅佛像,就拍出了1650萬人民幣的價格。
而且這座鎏金銅佛像的大小,還沒有小張手中的佛像一半大。
由此可見,如果把小張和小李手中的鎏金銅佛像加起來,其價值絕對是康熙鎏金銅佛像的好幾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