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璽
來源:王璽心理空間
山西大同大成雙語學校的霸凌事件,再次激發起人們的憤怒和焦慮。
事實上,霸凌現象其實很常見,大成事件只是被偶然發現、性質非常惡劣的事件之一。
或許此刻,在一些陰暗的角落里,一些隱形的、不被發現的霸凌正在上演。
一個孩子被霸凌,其他孩子和家長也會人心惶惶。
一些家長再三追問孩子,是否在校園遭遇過或正在經歷霸凌。他們叮囑孩子,遇到霸凌者如何應對,如何保護好自己。家長這樣做是對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遭遇霸凌的可能性。
既然管不了別人家的父母和孩子,不如先教自家孩子規避風險。
說到霸凌,我想起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與之相關的事情。
1
一個初三男生,突然不去上學,天天呆在家里。父母很著急,把他送來做咨詢。
這是一個人高馬大的男生,喜歡笑,看上去很陽光,很溫和。最初的咨詢,看不出他有什么問題,好象一切都還好。直到有一次,他擺了一個沙盤,讓我發現了一個細節,通過這個細節,才了解到他不去上學的真正原因。
他被校園霸凌了。霸凌者是一個初二的男生(以下簡稱C),比他小一歲,個子也沒他高。事情的起因是他倆在學校發生口角,放學后,C帶了幾個同學,在回家路上攔截他,把他打了一頓,還搶走了他的錢。他本來想告訴父母的,但又怕父母找到學校,把事情鬧大,所以選擇了容忍。
C觀望幾天,看他沒動靜,又開始對他第二次毆打、搶錢。這一次,出于種種顧慮,他又忍了。
他不知道的是,霸凌跟家暴一樣,有了第一次,就有無數次。
C嘗到了欺負人且不必承擔后果的甜頭,對他的霸凌越來越變本加厲。
前兩次被搶錢后,他不再隨身帶錢,C就逼他回家取錢。他們尾隨他回家,站在他家樓下等,等他回家取了錢,再送下來給他們。
每次得逞后,他們都警告他不許告訴家長和老師,否則就殺他全家,反正他們已經知道了他的家庭住址。
他更不敢告訴父母了,只好用不去上學來逃避。他不去上學后,C果然沒再找他的麻煩。
聽他講述的過程中,我很生氣,替他生氣。我讓他告訴學校和家長,他死活不肯,還再三請求我保密,說如果我告訴了他的父母,他就再也不來做咨詢,也不去學校了。這讓我很為難。
咨詢中,我發現他內在其實很有力量,但他被“自己一定要做個好孩子”的核心信念束縛了。我們在咨詢中探討,如何面對人性中的好和壞,如何合理合法地保護好自己。
一個月之后,他重返校園。
我知道,這對他來說很不容易。重返校園前,他做了足夠的心理建設,但仍然心懷恐懼。我掛念他,想知道他上學后會經歷什么,所以格外期待再一次的咨詢。
他一來咨詢,就迫不及待跟我分享了一件事。
看他回學校了,C特別興奮、得意。放學后,C和幾個同學又在回家路上堵他。他不說話,雙手攥成拳頭,和C四目相對。C從未見過他這樣,沖上前扇了他一耳光,嘴里罵罵咧咧:你是想打我嗎?你要是敢打我,我殺你全家......
不等C罵完,他突然出手,朝著C的臉狠狠地猛擊一拳。這一拳,打得C猝不及防,頭昏眼花。C一邊慘叫,一邊本能地捂住臉。他不給C任何反擊的機會,一把揪住C的衣領,對他說:你要是再敢欺負我,我還要打你。我還要報警,決不放過你。
他力氣很大,C被勒得脖子疼,一個勁求饒:快放開我,我喘不上氣了。
他低吼:把錢還我。
C說:我還你,我還你。
他這才松開手。
C趕緊一溜煙跑了,其他幾個被驚呆的同伴也趕緊跑掉了。
此后幾天,他再也沒見過C。有一次在校園里差點劈頭一碰,C飛快地繞過了他。于是他知道,C再也不敢欺負自己了。
他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了自己的困境。
當然,這不是最好的方式。面對霸凌,孩子應第一時間告訴家長、老師,或直接報警,最好不要獨自面對,以避免矛盾、沖突升級。
2
因為嫌棄自己的女兒,一位媽媽前來做咨詢。
上周末,她帶5歲的女兒去游樂園,里面還有很多小朋友,女兒玩得很開心,騎旋轉木馬的時候,有小朋友搶在女兒前面坐了上去,女兒謙讓了,還樂呵呵的;玩滑梯的時候,另一個小朋友不耐煩地推開女兒,搶先滑下了滑梯,女兒不以為然,依然玩得很開心。
她這個做媽媽的看在眼里,卻悄悄皺起了眉頭。
從游樂園出來,女兒想吃肯德基。一到肯德基,女兒便興奮地沖向了里面的游樂空間,那個空間很小,有幾個小朋友正在里面玩,其中一個小朋友看到女兒,對她說:你別進來,這里太擠了。
女兒有些不知所措,她不再往前走,而是懵懵懂懂地看向媽媽。
目睹這一切的她,已經有些生氣了。
她對女兒說:這是公共場所,誰都可以進去玩。
女兒搖搖頭,不肯走進去。
看到女兒畏畏縮縮的樣子,她的肺都快氣炸了。
她一把抓起女兒的手,想把她推進去,女兒死活不肯,放聲大哭。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她們,她又氣又急,打了女兒一巴掌:你怎么那么慫啊。
女兒哭得更大聲了。結果母女倆飯也沒吃,氣沖沖地回了家。
上周末的經歷,讓她特別挫敗,心情久久無法平復。
她跟我說:我討厭她,膽子那么小,讓人丟臉。
我問她:如果可以的話,你希望女兒怎么做呢?
她說:我希望她走到哪里,都理直氣壯,而不是像個縮頭烏龜一樣......你越讓著別人,別人越要欺負你,所有人都看不起你,以后你怎么在社會上立足......
她越說越激動,激動到差點哽咽。
我請她就“縮頭烏龜”的意象展開聯想。
她開始述說,說著說著,竟然淚流滿面。
原來在她心里,她恨的不是自己的女兒,她恨的是小時候的自己。
她是在父母的打罵聲中長大的。她不僅在家里被欺凌,到學校也被欺凌,這使得她的童年、少年時代都很悲傷。她恨自己生長的地方,高考選了離家很遠的一所大學,畢業后留在那座城市工作,結婚生子。
她以為遠離了父母,一切都會變得更好。但在潛意識中,她其實早已認同了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
在家里,她對丈夫、女兒特別強勢,動輒訓斥責罵。
她對他們的要求還很雙標,希望他們在家都聽她的,出門則膽子越大越好。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一般在家里畏縮的人,出門只會更畏縮。
她丈夫就曾多次指責她,說女兒膽子小,跟她的打罵有關。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決不在少數。
明明擔心孩子軟弱、被霸凌,自己卻先欺負、霸凌了孩子。
父母是應該為孩子遮風擋雨的人,但有時候,孩子遭遇的狂風暴雨,常常來自父母。對孩子來說,如果連父母都打罵自己,霸凌自己,世上還有什么人是他們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呢。
事實上,這也是一些孩子即使被霸凌了,也不敢告訴家長、老師的重要原因。他們對父母沒有把握,對其他人更沒有把握。他們寧愿受傷害,也不愿開口求助。
我的另一位來訪者,親眼目睹了孩子被霸凌。
她是一位高中老師。暑假期間,她和幾位同事相約,一起帶孩子到北京旅行。頭幾天,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沒想到在準備返程的當天,孩子們出事了。
她的兒子,和另一位老師的兒子,不知什么原因打了起來。
等她和那位老師得到消息,趕到現場,頓時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那個老師的兒子正騎在她兒子身上,用力扇打他。
強行把他們分開后,她看到兒子渾身傷痕,鼻子被打破,一臉的血,躺在地上半天起不來。當時她大腦一片空白,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她不知是怎么把兒子扶起來,怎么回到賓館的。
她很機械地給兒子清洗面部,給他換衣服。當兒子突然放聲哭泣,她才意識到他遭遇了什么。等兒子平靜一些,她終于問清事情原委,原來那個孩子向兒子索要禮物,被兒子拒絕后,那孩子開始辱罵兒子,并先動手打了兒子。
兒子告訴她,自己不是第一次被那個孩子打罵了,過去他也打罵過他,只是他不敢告訴她,因為那個孩子的媽媽是他的班主任老師。
她又震驚又憤怒,聯想到打架現場,那位老師竟然一句道歉、關心的話都沒有,徑直領著她霸道的兒子離開了。
她緊急預約了我的電話咨詢。
她在電話里痛哭,責怪自己沒有保護好孩子。最令她痛心的是,孩子一直被人欺負,她竟然毫不知情,說明孩子根本不信任她這個媽媽。
我問她想怎么辦。
她說:我想報警。但我們今晚就要離開了。
我說:你就這樣離開嗎?
她說:好不容易買到車票,萬一耽誤了。
我說:你就這樣離開嗎?
她說:我還有一個顧慮,如果撕破臉,同事關系怎么辦?
我說:你就這樣離開嗎?
她沉默了一會兒:我再想想。
咨詢結束后,她報警了。
她領著兒子,那個老師領著兒子,一起去了派出所。
做完筆錄,從派出所出來,她們沒有耽誤上車。
在火車上,兒子突然對她說:媽媽,謝謝你。
她的眼淚刷的一下流出來。
父母是孩子的靠山,是孩子存活于世的底氣。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父母不僅要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還要滿足孩子的安全需求,這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責任。
現實生活中,容易被霸凌的孩子,大多有以下特點:
一、外表特征。他們的相貌和身高可能與眾不同,比如長得不好看、身材瘦小、比較肥胖;
二、性格因素。比較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表達、交流的孩子,更容易被霸凌;
三、家庭背景。父母本身就有暴力行為,對孩子缺少關心、支持,親子關系淡漠、疏離的家庭,孩子容易被霸凌。
大成雙語學校霸凌事件,除了學校、老師失職,還有雙方家長的失職。
霸凌者家長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被霸凌者家長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如果霸凌剛發生的時候,被霸凌的孩子能及時告訴家長,或家長觀察到孩子的異常,也不至于拖到一年多以后才曝光。一年多的霸凌,孩子身心遭受的摧殘,可能一生也無法療愈。
要養出一個不容易被霸凌的孩子,原生家庭最重要。
就此回答一些家長問我的問題:什么樣的孩子,不容易被霸凌?
簡單來講,有愛、有主見、性格開朗、身心健康的孩子,不容易被霸凌。
這些孩子通常在原生家庭得到了足夠的愛和支持,他們信任父母、老師,有好朋友,遇到煩心事會說出來,不會憋在心里。此外,由于養育者的重視與教導,他們從小就形成了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懂得識別關系中的霸凌言行,懂得守護自己身體和心靈的邊界。
這樣的孩子,就算有人想冒犯他,他也能很快讓對方知道:我可不是好惹的!
———— e n d ————
預約咨詢,請掃碼添加工作室微信!
若杉
若杉心理創始人
暢銷書籍:《停止內耗》
《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
人生最大的理想:
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寫不同的文章
我們的咨詢室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心理咨詢預約
微信預約:ruoshanxinli
電話預約:19910780529
選咨詢師請前往菜單欄”心理咨詢“欄
或直接聯系工作室:ruoshanxinli
小紅書@心理咨詢師若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