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烏克蘭的日子不好過。夏季大反攻開始將近四個月了,攻占的土地面積不足為道,人員損失卻十分巨大;這種戰果讓原本全力支持烏克蘭的一些國家開始“打退堂鼓”,但是如果沒有外國援助烏克蘭軍隊恐怕支撐不了幾天。
先看看美國這個烏克蘭的最大援助國。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內部都有大量的議員反對援助烏克蘭,只不過目前民主黨的主流是贊同支援烏克蘭的,但共和黨的主流已經變為反對支援烏克蘭。
本來兩黨的黨爭只是打打“嘴炮”,并不影響美國政府對烏克蘭的援助,但是從8月份開始,情況發生了變化。盡管澤連斯基在九月底借著聯合國大會的名義前往美國“化緣”,并且得到了一些口頭承諾,但是隨著美國眾議院中的黨爭白熱化,美國政府又面臨預算耗盡而關門的危險。
民主共和兩黨在10月1日之前達成了緊急撥款協議,給了美國政府四十多天的“寬限期”,避免了政府關門的命運,但是這個協議壓根就沒有心思考慮烏克蘭的需求。
在強硬派共和黨人的反對下,這個協議放棄了給烏克蘭提供新的援助資金;美國總統拜登在10月2日敦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很快通過一項單獨的為烏克蘭提供資金的法案,但是沒想到的是,在民主黨全體議員和8個共和黨特朗普派議員的共同努力下,麥卡錫在10月3日被罷免了眾議長的職位,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罷免的眾議長。這下烏克蘭想要的援助更加遙遙無期了。
再看歐洲。原本波蘭是歐盟國家中對烏克蘭援助最多的一國,(英國比波蘭的援助更多,但英國已經脫歐),但是在9月20日,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在電視臺上宣稱,波蘭將不再繼續向烏克蘭移交武器。
波蘭突然“翻臉”的主要原因,在于烏克蘭出產的廉價糧食正在席卷波蘭市場,摧毀波蘭的農業。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大批烏克蘭的農產品因為黑海港口被封鎖而無法外運。
經過歐盟斡旋后,大量烏克蘭農產品通過陸路經過波蘭等東歐國家運往其他地區,但由于物流等后續問題,多數烏克蘭農產品只能滯留東歐國家銷售,對當地農產品價格造成沖擊。
歐盟在今年5月宣布暫時限制烏克蘭四種農產品在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五國銷售,僅可以運輸過境,在9月15日此禁令到期,歐盟決定不再延長,但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三國繼續執行禁令,引發烏方不滿,把爭端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由此引發了外交爭吵,此外,波蘭軍隊的武器裝備正在大規模換新,淘汰下來的舊裝備大部分已經支援給了烏克蘭,再援助就要給花巨資采購的新裝備了,這是不可能的。
另外,斯洛伐克議會剛剛完成大選,新總理羅伯特·菲佐在10月1日發表講話稱,俄烏沖突是由“烏克蘭納粹和法西斯分子”挑起的,主張和平談判是停止沖突的唯一辦法,并且斯洛伐克將不會再為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
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和匈牙利總理維克托·奧爾班都是北約和歐盟國家中的“異類”,親俄反烏,這兩國又都是烏克蘭的陸地接壤國,他們的“反水”將導致烏克蘭面臨的局面更加困難。
除了這幾個國家明確不給烏克蘭支援以外,其他歐洲國家的民意也對烏克蘭不利。歐盟百姓已經受夠了俄烏沖突帶來的經濟影響,這些國家的政客中已經有相當多的人不再愿意支援烏克蘭。
另外烏克蘭的氣候再過一個多月就要進入泥濘季了,然后就是寒冷的冬季,不利于地面作戰。如果烏軍不能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拿出足夠的戰績來,等到明年開春,烏克蘭能夠得到的援助勢必更少。
很多網友都知道,我在俄烏的立場上,一直是偏俄羅斯的。原因就在于,俄羅斯是在對抗美國為首的北約,因此,支持俄羅斯,就是維持地緣政治平衡,也是削弱北約的有效手段。這從根本上符合中國的利益。
在西方全面制裁,前方戰事不利的情況下,俄羅斯對中國大量讓利,從全球最低價格的石油天然氣,到遠東地區開發從而盤活了東北經濟,以及雙方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的合作,都給了中國此前無法想象的機遇。
但最近情況變了,隨著烏克蘭失敗趨勢明顯,戰爭潛力耗盡。俄羅斯的腰桿逐漸硬了起來。雖然依然強調跟中國的友誼。但在中吉烏鐵路,中俄天然氣管道等問題上又開始用上了小手段。而且烏克蘭的失敗,將會導致歐洲方面對抗氛圍加劇,不利于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這些都說明,烏克蘭現在還不能倒下去,俄烏戰爭長期化,俄羅斯和北約進一步削弱,才是對中國最有利的。中國在俄烏之間一直保持中立政策。但在貿易政策上,還是偏向俄羅斯的。隨著俄羅斯在戰場上主動權越來越大,可能中國的天平傾斜角度需要調整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