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15天的杭州亞運會,于10月8日晚落幕了。
亞奧理事會代理總干事維諾德·庫馬爾·帝瓦里盛贊杭州舉辦了史上最好的一屆亞運會,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更是給它打出了“99分”的評分。這些贊美固然有客套甚至夸張的成分,但毫無疑問,本屆亞運會在營銷方面是成功的。
從虛擬煙花到數字火炬手,從開閉幕式上的極致東方美學到賽事前后的各種BGM,從20元一位的美食盛宴到運動員的全城掃貨,亞運會幫助杭州狠狠地在世界面前露了一把臉,其國際影響甚至超過了只有領導人出席的2016年G20峰會。
而此前,成都世大運的宣傳短片《成都,倒計時3000年!》也曾火爆朋友圈,成都更借勢大運會出圈世界,獲贊“最會玩營銷的城市”,簡稱“成會玩”。
其實不獨杭州、成都,像西安、重慶、長沙等一眾新一線城市近年來在城市營銷方面的表現,似乎已經超過了傳統的四大一線城市,既收獲了天量的城市話題流量,也展現出越來越強大的城市魅力和人口吸引力。
01
在北京奧運會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國人對于國際性運動會的興趣越來越低,而杭州亞運會由于疫情影響,又推遲了一年,所以賽前,很多人對其并不看好。結果卻大大出人預料,不少熱門賽事更是到了一票難求的程度,以至于亞組委不得不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票務優化,從原本給貴賓、運動員、技術官員及贊助商的注冊坐席、權益坐席中勻出了幾十萬張門票。
之所以有此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時間的選擇上,不同于廣州亞運會安排在寒冷的11月,北京亞運會雖然也是在9月底10月初舉行,但那時候還沒有長假的概念,甚至連周末都是單休的,所以壓根不存在假日經濟一說。
而本屆杭州亞運會的賽期與中秋國慶長假高度重疊,所以除了傳統的西湖山水,來杭州看亞運,也成了這個長假杭州旅游營銷的一大賣點。數據顯示,今年雙節期間,杭州共接待了1300萬游客,涉旅消費193.289億,掙的錢比2019年同期還要高出16%。游客在杭州人均待的時間超過3天(3.3天),比往年翻了一倍。
其次,從地鐵到商超,從社區到街角,亞運元素無處不在。杭州幾乎把亞運會辦成了一場全城狂歡,場內場外,熱鬧非凡。這中間固然有移動新媒體普及帶來的傳播擴散的因素,但關鍵還是和杭州費心賣力的城市營銷分不開。類似的場景,之前我在成都也有切身體驗。
從趙雷的一曲《成都》,到之后《問道·成都》《成都無邊界》等多版城市宣傳片,成都近年來屢屢登上話題榜,已經成為廣大文藝青年必到的詩和遠方,哪怕玉林路的小酒館里其實連個駐唱都沒有。
今年7月28日,在去稻城亞丁途中,我們因在成都轉機,逗留了一天。當天正好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開幕日。作為中國西部地區首次舉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成都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從大熊貓、三星堆到四川美食,這次的世大運可謂川味十足。特別是開幕會前發布的短片《成都,倒計時3000年!》,更是在網絡上引發大量UGC產出,不僅實現了口碑裂變效應,還收獲了大批免費流量,實在是贏麻了。
其實,杭州、成都只是新一線城市賣力城市營銷的一個縮影。8D魔幻城市重慶、大唐不夜城西安、快樂大本營長沙,近些年中國涌現的網紅城市,幾乎都是新一線。與之相反,傳統四大一線城市,雖然擁有更多的資源、人才,但在城市營銷方面似乎并不上心,也沒有太多出彩的亮點,總體上給人一種高高在上、放不下架子的感覺,以致讓人難以親近,甚至想逃離北上廣。
02?
新一線城市為啥如此熱衷城市營銷,而一線城市又為何對此不屑呢?
這是因為對新一線城市來說,PR也是生產力,并且它們已經從城市營銷中獲得了切實的好處。以杭州為例,2015年申辦亞運會時,當地才只有三條地鐵,一共80多公里,而現在杭州已經有了13條線路,軌道交通里程突破500公里。
這背后是一個為期4年、代號“5433”的龐大基建工程。從2018年開始,杭州以籌備亞運會為契機,新建552公里的快速路和高速公路、400公里軌道交通、350公里的鐵路線,以及水陸空三大樞紐工程,由此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城市交通網。
而這得花多少錢呢?根據對統計聯網直報平臺在報的5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項目進行統計,從2016到2020年,杭州僅在城市軌道交通、亞運場館、亞運村等基礎設施上的投資,至少就有2248億。
這些投資給杭州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根據浙江方面測算,這些投資拉動杭州GDP超過4000億元(4141億),占了同期GDP的7.6%;對本地財政收入的拉動量約為1033億,占比8.2%;拉動就業人數多達67萬人,占同期就業人數的2.4%。
這還沒算亞運會開始后,體育自帶的龐大流量,對酒店、餐飲、景區、購物等的消費刺激。可以說,亞運會之于杭州,是一場穩賺不賠的買賣。難怪當地如此費心賣力,甚至亞運會才閉幕,就傳出杭州可能進一步申奧的說法。
至于一線城市,之所以沒有像新一線那樣對城市營銷上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們的綜合實力遠超后者,哪怕是成都、杭州這兩個新一線的領頭羊,也難望北上廣深的尾燈。既然都已經穩贏了,干嘛不躺平呢?
我們來看一組關鍵指標:GDP方面,2022年上海、北京雙雙超過4萬億,是蓉杭的兩倍還多,深圳3.2萬多億,最低的廣州也接近2.9萬億;央企總部分布上,北京69家、上海6家、深圳3家、廣州2家,而成都只有1家,杭州則是0;金融領域,上海有上交所,深圳有深交所,北京有北交所,杭州舉全市之力搞的錢江新城,說是要對標陸家嘴,結果吸引來的只是些浙江省內的金融機構。
另外,作為中國城市化的先行者,一線城市的人口都接近飽和,城市基建也已大體成型,無需再靠賽事活動來翻新市容、吸引人口。
當然這中間有一個城市較為特殊,那就是廣州。
雖然從經濟總量看,廣州領先成都杭州很多,但在資金總量、稅收及人口方面,蓉杭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廣州。更重要的是,在產業方面,杭州是“數字經濟第一城”,成都的文創,特別是動漫電影,這些年也是亮點紛呈,相較而言,廣州占主導的依舊是一些傳統企業。
那天和一位曾在廣州工作過多年,如今定居杭州的成都籍朋友聊天,談及廣州的近況,都唏噓不已。按說廣州曾經擁有全國最發達的傳媒業,傳播、營銷、公關人才濟濟。這些年雖然傳統媒體式微,但這些人才如果轉型成功,廣州在直播、MCN、文創等新產業方面依然應該熠熠生輝。但遺憾的是,在這些蓉杭重點發力的領域,廣州似乎全面棄守。
所以某種程度上,成都、杭州等這些年如此賣力地營銷城市、發展基建,目的不是為了趕超北上深,而是想取代廣州,成為第四城。
當然,廣州面臨的尷尬在有些方面也是一線城市的“通病”。比如雖然經濟總量依舊遙遙領先,但城市吸引力卻在下降。這從城市人口的增減數據中最能看出。拿去年來說,常住人口增量靠前的清一色都是長沙、杭州、合肥、西安這些新一線城市,而北上廣深無一例外均為負增長。其中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已持續下降了好多年,北京人口總量都快被成都超過了。
這種情況下,北上廣深在樓市放松調控上的動作緩慢,其實是沒必要的。有人說,一線城市如果像二三線城市那樣全面放開,資本不得一擁而入一線樓市?這種情況是可能的,但資本流入和人口流入是兩個概念。講真,以今天北上深的房價,對于廣大年輕人來說,已經沒有太大吸引力了。即便全面放開,搶人也未必搶得過新一線。
難怪有人說,所謂“新時代”就是新一線的時代。
03?
其實熱衷城市營銷的不只有新一線城市,廣大三四線城市的心情更為急迫。這兩年,從淄博到貴州榕江,從石家莊到哈爾濱,都希望通過舉辦活動、營銷美食來包裝自己,實現城運翻盤,但結果普遍并不理想。
比如最近備受關注的南陽。有人說,那一小撮行竊的農民破壞了南陽借助迷笛音樂節營銷城市的大棋,其實也未必。我們看隔壁的淄博。南陽事件發生后,不少人都將其拿來與淄博比較,有的痛心疾首,表示如果沒發生最后的盜竊事件導致音樂節功虧一簣,南陽說不定能復制淄博的成功;有的則試圖探究原因,說什么淄博是工業化城市,而南陽是農業大市,前者比后者的城市管理能力強云云。問題是,淄博的城市營銷真的成功了嗎?
如果光看燒烤營銷這一件事,淄博確實是成功的,但這輪的成功營銷幫助淄博扭轉城運了嗎?并沒有。
此前,很多人都以為,淄博火爆的流量,會反饋到經濟運行上。結果上半年統計數據出爐后,大家都傻了:淄博GDP同比只增長了5.3%,不僅遠低于6.2%的山東平均增速,增速排名全省倒數第三,甚至都沒能跑贏5.5%的全國基本盤。
同樣懵圈的還有哈爾濱。雙節前夕,哈爾濱住建局及房地產商會組織當地13家房企飛越南下2100多公里外的江蘇南京,舉辦了一場為期三天的房產推介活動,結果成交量為零。一些參與者想不明白,為啥三亞可以持續多年將房子賣給前來過冬的東北人,作為消夏避暑好去處的哈爾濱,卻沒法將房子賣到南方去,而且還是身處“四大火爐”之中的南京人?
其實答案很簡單。三亞所在的海南,這些年又是國際旅游島,又是自由貿易港,城運、省運都處于上升期,人口大幅流入——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三亞人口十年間暴漲了50%多。來此買房,不僅可以避寒,還能保值。
與之相反,東北則是人口凈流出區域,十年間常住人口減少了一千多萬。而哈爾濱作為曾經東北唯一的千萬人口大城市,常住人口也于2021年跌破千萬大關,到去年底已降至939.5萬人。這樣的收縮型城市,即使夏天去度假,人們也普遍會選擇住賓館,而不是買房。
同樣的道理,城市營銷也只對城運處于上升期的城市有效。而且對于新一線城市來說,城市營銷只是一個導流手段,關鍵是借此爭搶人口、產業和資金,而這才是關鍵。
至于廣大三四線城市,人口都在外流,城市都在收縮,這種狀況下再怎么營銷,也很難成功。即便一時因緣際會火了一把,除了給當地帶來一些眼球流量外,對經濟的拉動十分有限。比如上半年,盡管淄博的住宿餐飲業、營利性服務業高速增長,但整個第三產業,同比也只增長了5%。
這也是為啥我說,杭州的亞運城市營銷術,南陽學不來,也沒法學。
多說兩句:
最近,“三土城市筆記”聯合數十位國內資深媒體人、寫作者,發起“為父親寫史”計劃。我們希望盡可能多地記錄每一個普通人或平凡或坎坷的一生經歷,為家人珍藏回憶,為這個大時代留下見證,為將來的國史編寫收集資料。如果您有人生故事需要傾訴,或者希望將父輩的經歷整理成冊,歡迎私信聯系我們。
︳END ︳
想了解更多區域城市最新信息, 歡迎加入三土城市筆記讀友群。入群請先添加土哥助手號,并注明“我想入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