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日,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因此11月1日就是中國科學院的生日。自2018年10月底至11月初中國科學院舉辦首屆科學節以來,一共舉辦了五屆“中國科學院科學節”。2023年10月28日-11月5日,中國科學院第六屆科學節(2023)將在院屬各單位舉行。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將于2023年10月29日上午舉行科學節活動,本次科學節注重“科學”與“藝術”的充分融合。
一、活動主題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觀鎮館之寶 賞礦物繪畫
二、活動時間
2023年10月29日 9:00-11:30
三、活動內容
(一)礦物繪畫體驗
(指導專家:葛若雯)
1.粗略了解中西方礦物畫家不同藝術風格(ppt報告);
2.觀察礦物并根據其形態完成速寫及藝術創作。
葛若雯和她的礦物繪畫作品
葛若雯,90后插畫師,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在讀研究生,“中科院地質地球所”微信公眾號科普志愿者。她專注于描繪礦物和爬行動物,為國內多名業界大咖專著繪制插圖。因在礦物繪畫方面展示出的驚艷效果,被國內礦物收藏界及地質工作者稱為“礦物靈魂畫師”。下面幾張圖片是她的部分手繪礦物圖:
日光榴石
自然銀
(作品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館)
菱錳礦“中國皇帝”
碧璽
鉻鉛礦
欲參與葛若雯親自指導礦物繪畫的人員上限為20人(年齡不限),需自備繪畫所需的物品(鉛筆、橡皮、彩筆、素描紙)。微信報名(微信號:maarlake,在報名時必須備注“參與礦物繪畫”),得到確認后方可參加。
(二)博物館參觀
1.親密接觸“天外來客”——隕石
2.打卡神秘的阿波羅月壤
3.參觀獨一無二的珠峰巖石標本
4.了解礦物的分類及與礦物有關的成語
5.聽稀土礦背后的故事
6.認識地球與生命的演化歷程,親手摸摸恐龍蛋
(三)觀地震波形,了解地震儀的工作原理
(四)參觀所史館,認識地學大家
報名方式
本次活動人數上限為400人。為避免人流過于集中,參觀分為兩場:第一場(9:00-10:30),第二場(10:30-11:30)。優先接受團隊報名(大中小學校等,20人以上),帶隊人需提前與活動組織者聯系(聯系人:劉老師 辦公室電話:010-82998240 微信號:maarlake)。
掃碼報名第一場(9:00-10:30)
掃碼報名第二場(10:30-11:30)
注意事項
(1)本次活動為純公益性質,不收取任何費用,謝絕收費的研學機構帶隊進入;
(2)為保證活動安全有序,社會大眾需憑預約短信進入園區;
(3)因園區內停車位有限,建議大家優先選擇公共交通前來。
活動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19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物館 所史館(地1樓 一層)
葛若雯礦物繪畫展(地3樓 二層 報告廳)
美編:韓雅彤
校對:劉淇郡(成都理工大學) 江淑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