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許 靜
導演|辛雯 鐘徐姣
出品|FigureVideo
紀錄片《比賽有輸贏,但足球沒有》,是Figure聯合壹基金第一支全程在新疆進行拍攝的作品,記錄了今年夏天一支邊疆地區少年足球強隊,在區域比賽中大敗而歸的故事。
以競技題材的審美體驗而言,這不是一個令人愉悅和熱血沸騰的故事。恰恰相反,賽場潰敗、球隊被淘汰、球員沮喪而壓抑的情緒……構成了紀錄片的大部分內容。
這是一個關于「輸」的故事。
比賽失利,讓本片主人公、八師U12男隊的小隊員們感到十分沮喪
幾乎所有的體育紀錄片在開機的那一刻都是為了記錄「贏」的。盡管真實的鏡頭拍攝過無數次「失敗」,但在很多時候,這段記錄不會形成完整的作品,公開流傳,所以關于「輸」的紀錄片,并不是那么常見。
回到我們的故事。與成人的世界不同,青少年體育賽事不僅僅為了決出勝負、選拔人才,更大的意義在于對未成年運動員心理的磨礪和性格的塑造。
住宿小區空地畫上幾條線,就成了這群孩子的「球場」
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這群11、12歲的男孩在連續輸球之后,承受著教練的責罰、隊友的質疑、鏡頭的跟隨和對自我價值的懷疑……重壓之下,各種應激反應和自我調整的過程構成了影片令人動容的后半部分。
對于身處其中的每個人來說,這個過程就是改變和成長本身。鏡頭之外的人,如果能夠透過這些影像去理解「輸」這一課對于他們的意義,可能也會影響我們面對世界的態度——盡管對于已經成年的你我來說,這種機會比較渺茫。
全片完成之后,導演組在Figure團隊內部分享了她們作為創作者在拍攝過程中經歷的和努力的全過程。受客觀條件所限,其中一些內容沒有機會用影像呈現出來。于是我們決定以文章的形式如實記錄,希望在紀錄片之外,更多人能讀到這些發生在鏡頭之外的故事。
去奪冠
2023年7月上旬,貴州「村超」賽事成為占據社交媒體的熱搜話題,以一種全新的維度詮釋著足球運動在這片土地上存在的意義。這讓即將前往新疆拍攝的導演阿姣對于未來一個月的旅程增加了些許期待。
去年,阿姣曾經和國家女足退役球員一起探訪云南昆明石林女子少年足球隊并拍攝了一部短片。作為活動的一部分,她和小女足隊員們一起觀看了女足國家隊逆轉取勝的精彩球賽。緊張激烈的對抗和逆風翻盤的暢快,讓這位從不看足球的女導演初次體會到這項運動的魅力。
這次去新疆,是完全不同的拍攝任務:作為紀錄片主角的新疆建設兵團八師(石河子市)U12男足代表隊(以下簡稱「八師U12男隊」),即將參加在塔里木地區阿拉爾市舉辦的「2023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 暨 新疆建設兵團校園足球總決賽」。如果成績突出,球隊還將繼續集訓并參加全國聯賽。
本次比賽成績突出的球隊,將有資格參加全國聯賽
通過前期調研,阿姣知道這是一支為冠軍而來的強隊。在過去兩年該賽事的比賽中,一年奪冠、一年拿到亞軍。在她看來,拍攝這樣一群足球少年卷土重來、追逐夢想、沖擊冠軍的歷程,必然是一個令人熱血沸騰的體驗。
但在出發之前,另一位導演組成員、身兼制片人和導演之職的辛雯卻無暇期待這趟熱血之旅。
此次拍攝是Figure聯合長期關注鄉村青少年體育教育的公益組織「壹基金」一起發起的,所有項目組成員一同前往新疆項目學校。為了配合雙方時間,辛雯只有短短四天來完成項目的前期調研和策劃工作,包括了解拍攝對象資料、確定主要拍攝人物、對人物進行前期采訪、確定拍攝周期和拍攝計劃……即使對于一位成熟的紀錄片制片人來說,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倉促的籌備,為拍攝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同時導演組也有更深的思考:新疆足球少年的故事在國內已經被拍過很多次,但足球對于這些男孩的意義究竟是什么?自己的作品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嗎?
7月7日,在比賽即將開始前兩天,這支臨時組合的紀錄片團隊一起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
躊躇滿志的「八師U12男隊」隊員、教練們
0:7
在這次大規模的邊疆少年足球賽事中,「八師U12男隊」是一支亮眼的明星球隊,也是其所在組別的奪冠大熱門。
球隊底氣來自于石河子地區優良的校園足球傳統和球隊的主教練張楠——他曾多次率隊取得地區聯賽的冠軍,被稱為「冠軍教練」。此次他帶來的16名球隊成員,來自石河子三所小學,層層選拔,優中選精。
「八師U12男隊」主教練張楠
導演組初見張楠教練,是在阿拉爾市火車站外等待從石河子坐了一夜火車趕來的球隊。張楠主動和我們打了招呼,其他小球員則完全忽視了陌生人和鏡頭的存在,依然自顧自地聊天、打鬧,顯得很亢奮。
導演們能夠感覺到,球隊里每個人都是樂觀和自信的,甚至在抽簽結果出來之后,球隊與上一屆的冠軍十師隊、季軍五師隊同被分到「死亡之組」的壞消息,似乎也沒有特別影響大家的心情。
在教練張楠的預想中,小組賽唯一的對手只有去年從自己手上搶走冠軍的十師隊。但不管輸贏,總是可以小組出線的,雙方很有可能會在最后的決賽再次碰頭。他還不忘給自己的隊員打氣:「小組賽能拿下十師,冠軍基本就穩了。」
第一場比賽開始前,「八師U12男隊」隊員和教練已經隱隱感覺這將不會是一場輕松的比賽
事后看來,教練當時過分的樂觀情緒其實給這些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們釋放了錯誤的信號。在第一場小組賽中,上屆冠亞軍對決。面對身體條件占據絕對優勢的十師球員,八師士氣上不甘落后,采取硬碰硬的對攻戰術,結果卻讓他們遭遇了一場「0:7」的慘敗。
對于小組賽而言,一場失利并不可怕,但對于球員來說,被宿敵踢成「0:7」卻是不折不扣的羞辱。小球員們的心態徹底崩潰,幾名主力被換下場之后就已經抑制不住地痛哭。
慘敗不期而至
經驗豐富的教練并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反而希望一場大敗可以更好地激發起孩子們的斗志:「明天的比賽踢出血性來,都是男孩子。」
然而,競技體育再次展示了它殘酷的一面。球員們顯然沒有從昨天的失利中調整過來,場上表現大失水準,結果再次以大比分敗給了過去的手下敗將五師。小組賽連輸兩場,小組賽出線希望渺茫。
面對這個結果,張楠教練比他的隊員們更加沮喪和憤怒。在旁人看來,一場如此「難看」的失敗似乎讓他難以接受,更無法接受的是被全盤打亂的參賽計劃,以及即將失去的「冠軍教練」光環。但最讓他「惱火」的,是孩子們在輸球不到一個小時后,就好像已經忘記了這回事,恢復了嘻嘻哈哈、沒心沒肺的樣子。聊到輸球,還出現了互相推諉責任或者歸咎于球場的條件不好的跡象。
教練意識到:這些孩子太過年輕,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失敗。
比輸球更可怕的,是輸球之后就輕易放棄的態度。
于是,前一天還在努力激勵球員、把輸球的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的「溫柔」教練,沖孩子們發火了。
競技體育向「八師U12男隊」的小隊員展示了它殘酷的一面
愛與恨
張楠教練「溫柔」這個評語,是小球員私下里告訴辛雯導演的。導演感到不解,反問他:「罵人的時候也溫柔?」說:「教練平時從不罵我們,只有在外人面前才會這么兇。」
在之后幾天的觀察中,辛雯導演發現小球員的話是真的。作為一個學體育出身的新疆娃,張楠教練身上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細膩品質。他對球員愛護的體現遠不止于訓練和比賽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又當爹又當媽」。
帶著隊伍出來比賽這些天,張楠每天都忙于料理隊員們的生活細節,照顧生病的孩子,一遍遍叮囑感冒的孩子不能喝冷水……像家長更甚于像教練。有球員告訴導演,當初跟著教練開始踢球時,自己還是個6、7歲的小屁孩,洗襪子都是教練手把手教的。
因為愛之深,張楠才會把球隊的成績看得格外重要,才會在第二場比賽之后對球員們發了火。他當眾宣布:從第三場比賽開始,主力球員全部轉為「后勤人員」,替補球員上場比賽。
「溫柔」的張楠教練,在第二場比賽之后對球員們發了火
當天深夜,張楠為球隊的成績向導演團隊道歉,認為球隊的成績給紀錄片拍攝增加了很大難度。察覺到教練的沮喪情緒,阿姣導演發微信安慰教練:「紀錄片跟足球比賽一樣,誰也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么,沒有事先寫好的劇本,可能也沒有預想的完美的結局,但是大家一起經歷這個過程,其實就已經很值得了。勝利還是失敗都沒有關系,大家在一起,一起經歷,一起體驗所有的事情,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當時,作為導演的她其實也正處于深深的焦慮中。一方面,她很心疼這些孩子小小年紀就要承受失敗的打擊,另一方面,她為拍攝工作陷入困境而抓狂。
原定的拍攝計劃徹底作廢都不足以構成最大的問題,真正讓導演感到非常費解且束手無策的是孩子們的狀態。她們期待鏡頭可以捕捉到人物的情緒,卻發現這些孩子幾乎毫無情緒。盡管每個人內心都經歷了從盲目自信到徹底坍塌的過程,但一切情緒的波動,被這群小小男子漢們在攝像機前刻意隱藏。
沒有勝利的歡愉,也沒有失敗的痛苦,阿姣導演總感覺自己離孩子們的真實情緒太遠。
「通過這次失敗,孩子們能夠學會什么?」是紀錄片繼續記錄下去的意義
但在給張楠教練發完微信后,阿姣意識到,自己也正在和大家一起經歷這個過程,這才是最重要的。成長注定是痛苦的,孩子們選擇無聲無息地承受并重建內心的方式,是他們的權利。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失敗,他們能夠學會什么?
這也是紀錄片繼續記錄下去的意義。
一束光
小組賽第三場,作為首發上場的替補球員們球風硬朗、氣勢如虹,可惜經驗不足的他們在點球大戰中敗給了對手。
張楠教練熱情地鼓勵了這些在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領先的球員。但在平靜的外表之下,他的情緒也已經快要崩潰了。
小組賽第三場,「八師U12男隊」在點球大戰中惜敗
為了調整自己的狀態,不去影響孩子們的心情,張楠決定給自己放一個晚上的假,不想工作、不想比賽,徹底放松。他主動邀約來參賽的其他球隊教練喝酒聚會。辛雯導演也受邀與這群西北漢子們的酒局。
在那晚的酒后閑聊中,辛雯了解到校園足球隊教練這份工作的不易。他們的教練工作幾乎都是正職以外的義務勞動,沒有獎金和補貼,還經常墊錢帶球隊出來比賽。成績好的時候還好說,成績不好卻可能會被問責。
很多深度報道和研究報告也曾提到,由于各方面條件和資源的限制,鄉村地區校園足球發展仍然面臨基礎設施欠缺、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內容單一和方法陳舊以及校園足球文化建設薄弱等問題,導致校園足球開展質量不高,無法滿足鄉村小學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既然這么難,這些有家有業、生活不易的中年男人為什么還在堅持這份工作?教練們的答案是一樣的:因為孩子們需要足球、需要體育。無論比賽輸贏,足球都會給這群少年帶去一段閃亮的日子。無論他們未來走向何處,這些日子都會像一束光,照耀他們往后的人生。
作為教練的他們,總是想把足球帶進更多孩子的世界。
最后一場比賽之前,恰逢隊員王宇軒的生日,張楠教練帶著隊員們一起玩樂解壓
最后一場小組賽之前,張楠教練帶著隊員們給同為八師的女足比賽加油助威,讓孩子們向更加成熟的球隊學習團隊合作和互相信任的精神。回到隊內,他帶著孩子們一起總結失敗的教訓,思考足球帶給自己的收獲,也帶著孩子們沒心沒肺地玩樂。
所有人壓抑已久的情緒在那一天都被釋放出來。夜幕降臨,煙花在孩子們的手中綻放,映出他們天真而無憂的笑容。在那一刻,所有人都成了小孩子。
煙花綻放時,所有的負面情緒釋放一空
足球究竟會給這些孩子們帶來什么?辛雯心中長久的疑問在那一天似乎有了答案:他們在球場上的勝利、失敗,他們所愛的人的快樂、悲傷,他們被批評的失落,他們放肆的胡鬧,他們對教練又愛又怕的情感,他們對彼此真摯的友情……這一切加起來才是足球對他們的意義。
最后一場小組賽,放下包袱的球員們在賽場上展現出了真正的實力,用一場雖然遲到但是酣暢淋漓的勝利結束了今年的兵團賽之旅。盡管比賽結果對于小組出線來說已經毫無意義,但這還是所有人都最開心的一天。
勝利之后,鏡頭里見到了小隊員們久違的鬼臉
阿姣導演在鏡頭背后被深深感染:「競技體育還是要贏呀,只有贏才是最爽的。」
如果足球是照進少年們生命里的一束光,贏球的這一刻才是最耀眼的光芒。
即使學會了面對失敗,也永不放棄對贏的渴望和拼搏——這是此次阿拉爾比賽給這些石河子男孩的最后一課。
放棄,才是真的失敗
塵與晨
兵團賽結束后,導演組與八師一同返回石河子。
來自江南水鄉的阿姣導演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塵土多到夸張,出一趟門手機上就蒙了一層灰,道路兩旁的樹也灰灰的。
有一天在外出勘景時,兩位導演偶遇了綽號「鐵頭」的小球員穆海麥提。鐵頭家在一條泥濘不堪的小路盡頭,路邊都是枯樹,還有一些野狗,顯得十分凋敝。鐵頭從灰暗的房子里走出來,身上也沾著一些灰塵,和球場上那個敏捷的、神采飛揚、發著光的維族少年幾乎判若兩人。
在那一個瞬間,辛雯突然理解了張楠和那些教練們所說的,為什么要帶這些孩子去踢球。對于一支球隊來說,鐵頭這個球員或許沒有那么重要,但對于鐵頭來說,這段去遙遠的地方、看未知的世界、盡情揮灑汗水去爭取勝利的經歷特別重要。
用手機刷短視頻,也是這群孩子了解未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通過建球場、配備體育器材、培訓體育教師、組球隊和打比賽這些硬件和軟件支持,幫助兒童在快樂運動中啟發潛能、全面發展,是「壹基金鄉村兒童足球項目」的核心理念之一。一同參與拍攝工作的當地志愿者告訴導演,希望每一個兒童,不管城市還是鄉村的孩子,能用在體育運動里學到的東西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更好的人生。
對于我們的拍攝主角——「八師U12」這支球隊來說,兵團賽將是他們最后一次一起踢球。明年,有些人會升入初中,有些人可能會落選,一些老隊員離開、一些新隊員加入。但他們的目標始終如一:就是爭取下一個冠軍。
張楠教練曾經告訴導演:石河子是一座建在戈壁灘上的城市。這里的老人們經常教導孩子,老一代兵團人像戈壁灘的胡楊一樣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才有了今天的這座城市。
被問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小鐵頭不像其他伙伴那樣志存高遠——憧憬未來考上重點大學、進入國家隊、成為世界級球星——他更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像踢球時那樣不知疲倦的奔跑,把年輕的家鄉建設得更好,讓這里少一些塵土、多一些光彩。
在球隊大合照上,張楠教練給孩子們未來人生留下了這樣一段話:「比賽有輸贏,但足球沒有。腳下有球,哪里都是球場!」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大山里的女足夢:當幸福用腳敲門
在河南災區四天,我們記錄下了一些事……
南京胖哥:這個社會,太缺少男人的血性了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