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河南鄭州管城區建興路小學一名“00后”小學女教師呂某跳樓自殺,引發網絡關注。家屬提供的遺書里充斥著“難過”“牢籠”“喘不過氣來”“每天提著最后一口氣上班”等壓抑的詞句。女老師稱面對學生很想教書育人,但學校的工作、活動、領導的檢查,讓她像進了“牢籠”,什么時候老師才能只做教書育人的工作?從女老師與其姐姐的聊天記錄中也能看出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崩潰無助情緒。
“00后”女老師今年才23歲,8月份剛考上教師編,開學就被安排當班主任。沒想到短短三個月里,每天散發的都是負能量,最終不堪重負從高樓一躍而下。據女老師的姐姐呂女士回憶,妹妹自入職成為班主任以來,多次提起任職學校給老師安排很多除教學工作以外的任務,寫宣傳稿,準備各種材料,搞各種各樣的活動,還要應付上級檢查。有時周末還要開會、加班,凌晨睡覺更是常態,備課、上課對于她來說,反倒是一種放松。其中有一件令她印象比較深的事情,就是有次晚上被學校叫回去數石榴。“因為學校第二天要搞石榴節,所以要求老師回校數清楚有多少個石榴。”呂女士不能理解:“老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老師們每天上課就已經很累了,為什么要安排一個任課老師做一些無關教學的活動,而且這些無關教學的活動占用了她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從姐妹兩的日常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出,女老師原本就被學校平時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肆無忌憚的謾罵、批評與威脅壓得無法喘息,有知情人士稱女老師自殺前一天還遭到了校長的批評。
家屬提出質疑女教師自殺前一周周日從家返校的時候一切正常,為什么在校上班一周之后就留下遺書跳樓輕生,于是想要弄清事實真相,要求查看監控,但校方領導拒不認責,甚至拒絕家屬進入校園查看監控。11月1日,管城區教體局介入處理此事之后發表事件通告,并指出網絡出現“加班數石榴”等不實信息。呼吁廣大網友理智、客觀、不信謠、不傳謠。家屬說法是否為全部真相?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00后”小學女老師跳樓自殺有待進一步調查。
針對此事,廣大網友仍有質疑和很多不理解之處。為什么警察律師不調查?為什么校方不讓看監控?教育系統下達的任務出事了教育部門來查是否合理?并且網友們對模棱兩可的“加班數石榴”為不實消息的說法同時也心存疑慮。造謠肯定是不對的違法行為,但網友為了搞清楚“加班數石榴”的源頭,所以特意去搜索了一下,卻找到一篇該學校舉行石榴節活動的相關新聞報道。事實真相如何,還需要大家理性思考。
不管女老師自殺真相究竟是什么,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此消失于世間卻是真實發生的。女老師留下的遺書,無疑是對學校的的控訴。這名年輕的女老師清楚表明,自己是剛入職的畢業生,沒有接受過培訓就被學校安排擔任班主任。學校的這種做法令人不解,其一,讓一個剛畢業、沒有任何教學經驗的人去當班主任,對老師來說,是一種重負,對學生及家長來說,也是種不負責的表現。除了授課,班主任本身就比其他的任課老師壓力更重、工作更多。更何況是一名任何經驗沒有,甚至連教學步驟都可能還未完全熟悉的新人教師。其二,除教學工作方面還有其他繁多任務,應對上級檢查,擬寫材料等課外行政工作,各種形式主義至上。對于一名以教書育人為本職工作的教師而言,卻說出“上課反倒成了放松”這樣的話,難道不是一種諷刺?精力不在教學上,壓力來自課堂外,難道不是老師最大的悲哀?老師沒法好好教書,學生又怎么好好學習,教育又怎能堅守初心?
老師的職責就應該是好好教書,課堂才是老師的工作主場,教學才是老師的工作重心。老師辛苦工作的地方應該是三尺講臺,他們辛勤付出的對象應該是滿堂學生。以前的老師教知識、育思想、批作業、改試卷,現在的老師寫稿件、作匯報、搞活動、填資料,老師的精力已經被大大分散了,教書育人反而成為了教師的副業,甚至還出現了“教得好”不如“填得好”的現象。這種形式主義一旦泛濫,它不但傷財,還會害命,因為它讓老師成為了一種“高危職業”,讓老師們承受著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教書育人,這短短的四字,本是純粹而高尚的,如今卻有人用生命來訴求。
對于此事校方的責任不可推卸,但這位年輕的女教師用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花樣年華也太過草率和可惜。或許是因為太年輕,經歷的事情比較少,最終才會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此事也暴露出了教師們的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教師工作壓力過大導致心理問題甚至自殺的例屢見不鮮:2019年9月,安徽阜陽一小學老師因工作壓力過大,長期積壓的情緒得不到釋放,最終選擇在家中自縊身亡。據了解,這位老師在遺書中寫道:“我真的很累很絕望,寫這封遺書時,我已是萬念俱灰。”2020年9月,福建三明一中學女老師在教師宿舍內上吊自殺。據其丈夫透露,妻子在事發前曾多次表達工作壓力過大,并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等情況。2021年6月,江蘇泰州一小學老師從學校宿舍樓跳樓身亡。據當地警方通報,該老師生前曾與同事發生矛盾,存在心理壓力過大等問題。
這些案例都表明了教師因工作壓力過大對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學生有事找老師,家長有事找老師,學校有事也找老師,那么老師有事應該找誰呢?在種種高壓之下辛苦工作的老師們,他們教書育人為祖國的未來保駕護航,他們也值得被所有人重視保護。
一封遺書揭開23歲小學女教師自殺身亡背后的“遮羞布”,形式主義不應成為導致悲劇發生的導火索,希望能夠加強監管和問責機制的同時也加強對教育行業的監管,確保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同時改變不合理不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增加學生和社會評價權重。只有這樣,才能讓逝者的離去成為對形式主義的警醒和警示,成為杜絕形式主義的助力,才能讓老師回歸課堂安心教學,還給老師們一方安靜的講臺,還給學校一片清凈的教育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