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邊界的問題?還是眼界的問題?是認知的問題?還是規則的問題?
廣州海珠區的淑敏同學敘述:以前我的性格很隨和,愿意去幫些無關緊要的小忙,覺得舉手之勞,不怎么影響自己,不用付出太多,閑著也是閑著,他人方便,自己也有了一份期待,期待他人也會這樣幫助自己。
這就會導致了兩種走向,傾向大不相同;一是給了他人得寸進尺的機會,覺得你好說話,好利用,所以你結交的人都是抱著占便宜的心態來的。而這大部分人都是得了便宜賣乖,不知道感恩的人。覺得你付出是應該的,不付出就是小氣。
而自己呢,因為當時是抱著無所謂的心態,但還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句謝謝或是另眼相待或是自己在有困難時,別人拉自己一把。但是當這些事事與愿違時,自己就產生了一種失望,抱怨的心理。
看,一件小小的事,沒有被認真對待,從無傷大雅到反目成仇,到底是經歷了什么?
邊界感?規則感?還是認知?還是眼界?
性格隨和,無所謂的心態,不差這一點的心態,導致自己勞神勞力,疲憊不堪。而且精神內耗。
情感解答:從你的文字當中看到了你的困惑無力,是嗎?
你說,你以前喜歡幫助人一些小事,可是,有些人卻利用了你的幫助,認為你的幫助是理所應當的,這讓你很不舒服。
另一方面呢,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付出了努力,但是當你有困難的時候,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幫助,這一點也讓你不舒服,于是,在現實當中往往因為這些事兒,引起一些沖突和糾紛,讓你感覺心里很糾結,很難受,對嗎?
我想起精神分析里面有一句話,說不要用道德去評判一個人,也不要用道德來綁架自己!用道德綁架自己容易使自己心情難受,容易自我攻擊自己!如果用都是平等的人,這方面去交流,去看待雙方,才是最舒服的,而且是最長遠的相處,你覺得呢?
在生活當中,你可以,以自己的感受為主,而不要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別人的身上。當你感覺舒服想幫人的時候呢,你就可以幫。你不舒服,不想幫人呢,完全可以不幫,因為這是你的自由。另外當你幫別人的時候呢,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幫不幫你呀,你就管不了了,這是精神分析里面說的界限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只能管好我們自己的事兒,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兒是最重要的,別人的事那是人家的事情,這樣你就自由了,你的注意力可以更多的集中在自己身上,你覺得呢?
你在與人相處時,態度大方,愿意付出幫助對方。因為您相信付出總有回報,你幫了別人,別人也會來幫你。
這是人際關系的黃金法則,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那你就怎樣對待別人。使用這條法則這是沒有問題的,不過現實的情況往往比理論復雜,凡事都有尺度度,過猶不及都可能讓我們受傷被騙。
覺得你付出是應該的,不付出就是小氣:我在遇到這種人的時候,及時辨別,及時止損。不再與其往來。
并且在自己有情況需要幫助時,去求助,我會說我幫助過你,你是否看在幫過忙的份上幫我。否則我不再與其深交。
你跟我的環境,情況肯定不一樣,不過人與人之間交流是一樣的。那么你可以怎么樣吸取本次事件的經驗呢?你在這個事情里,除了被傷害,有哪些是收獲的?有什么新的認識?下次你打算怎么做?
最后希望我的回復對你有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