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大學本科學歷的人已經遍地都是,而且很多用人企業要求的學歷起點就是大學本科,曾經的“天之驕子”早就手捧無數份簡歷,四處投遞,愁眉不展了。尤其是今年,兩組數字最能說明情況:
一、2023年畢業大學生數量達到了1158萬人;
二、2023年就業情況,仍不足60%;2023年4月份國家公布16到24歲年齡段的人群中,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0.4%。
這兩組數據一結合,不難發現,大學生就業率讓人十分擔憂。很多大學生畢業便面臨著失業,要么四處投遞簡歷,要么回家啃老,要么選擇考編制。
可有人會說“都一所好學校就行了,只要讀了211、985,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可實際真的如此嗎?其實有這么3類大學生,最沒前途,即便是頂尖985高校出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那么到底是哪3類大學生呢?
首先一類就是在大學混日子的同學。這類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任何目標和抱負,讀書不努力,要么經常睡懶覺逃課,要么經常去網吧打游戲,沉溺于虛擬世界無法自拔,這類大學生往往在失去大學寶貴學習機會的同時,也失去了與其他同學和社會交流的機會,社交能力變差,得過且過,到大四畢業的時候,企業一面試,自然會被淘汰。
第二類就是只知道鉆進書本,缺乏社會實踐的學生。這一類學生往往成績比較好,也考入了不錯的大學,但是進入大學之后,仍然保持高中時期的學習勁頭,一心扎在書本子里面,很少出去旅行、社交,慢慢與周邊同學脫節,與社會發展脫節,雖然大四畢業的時候,憑借平時苦學,能考取研究生,但研究生畢業后呢?還是沒有基本的生存能力,無法在社會立足。
第三類就是缺乏專業生涯規劃的學生。大學其實不只是學科課本理論知識,更是一種慢慢接觸社會,增強提高實踐能力和為人處事能力的舞臺。如果進入大學,眼里只有學習,那是遠遠不行的。在大學四年,除了學習和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同樣很重要。有人會問,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其實就是在大二、大三期間,自己要給自己設立目標和路徑,是畢業就找工作、還是繼續考研讀博往科研方向發展,或者是考公務員、出國留學等等。只有設立了目標才有行動的方向。
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大學畢業之后要干啥,那么到了大四上學期,可能會面臨一邊投簡歷找工作,一邊準備考研兩邊都忙不過來的情況,那么最終就會導致工作沒找到,研究生也沒考上的后果。
作為家長或者學生,進入大學不代表就有了鐵飯碗,那個畢業包分配的時代早就過去了,作為大學生一定要腳踏實地,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我,明確自己發展規劃,贏在起跑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