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衛視熱播的跨國界現實主義燃情劇《歡迎來到麥樂村》以第25批援外醫療隊為切口,凝聚了中國援外醫療60年的人物與故事。該劇由梁振華任總編劇和總制片人,金曄執導,靳東、祖峰、張雨綺、劉冠麟領銜主演,劉敏濤、丁勇岱特別主演。
在最新的劇情里,馬嘉(靳東 飾)的兩臺手術,引發了兩場戲劇沖突,一場基于環境,一場基于人物。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本劇主創在處理“人物”和“環境”這兩大要素的關系時,別具匠心。
援外醫療的價值,一方面是向外提供幫助,一方面是向內收獲成長?!稓g迎來到麥樂村》在海量真實素材的基礎上,非常精準地對兩方面都進行了展現。
與陌生環境的磨合
《歡迎來到麥樂村》對第25批援外醫療隊采用了群像塑造的手法。只不過和傳統的群像不同,本劇開篇三集先聚焦在馬嘉身上,其他隊員第四集通過培訓段落集體登場。
由此可見,主創是希望立一個性格上有鮮明特點的人物,并通過在非洲救死扶傷的經歷,收獲成長。因此,馬嘉這個人物,與桑納這個環境,在這幾集劇情里處于磨合期。
馬嘉進入援外醫療隊的過程一波三折。這些波折的目的,是讓他的加入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從后續劇情看,正是因為馬嘉在工作中主動性十足,才會在磨合中快速成長。
比如醫療隊到非洲的第一個“意外”,便是由于馬嘉模仿當地交警的舞蹈動作引起的。這次馬嘉惹的“禍”雖然反轉成了笑點,但也預示著他與當地環境的磨合期正式開始。
馬嘉沒有申請并獲得批準就給外傷病患緊急手術,從結果來看無疑是正確的決定,但正如江大喬(祖峰 飾)所說,這一行為對本地的醫生和規矩不夠尊重。
和國內相比,桑納這里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都存在著許多不同,給第一次參加援外醫療的眾人帶來了很多的不方便。這些是工作中的難點,只有克服這些難點,才能突破人與新環境的磨合期。
就馬嘉而言,一味對外提供幫助,“唯結果論”顯然是不夠成熟的表現。他還需要經過磨合成長,才能對當地的病患提供更切合實際、更長久的幫助。好在他身邊有非常多的幫手。他們是所有新隊員融入新環境的潤滑劑。
集體的建立,離不開關心與溝通
江大喬希望馬嘉為臨時手術的事向醫院本地的領導們道歉,被馬嘉拒絕了。這里,主創進行了一番探討,那就是我國援外醫療時,尊嚴的底線應該設在哪個高度。
設置得太高,就成了傲慢的“救世主”,會傷害他人尊嚴,破壞當地規則;設置得太低,就會被人瞧不起,被人欺負。此時的江大喬和馬嘉,尚沒有足夠的經驗去把握好這個尺度。
融入新環境的最佳方式是溝通,而溝通并不意味著一遇到指責便道歉。其實當齊丹醫生(托馬·菲凱 飾)接替武梅護士(張雨綺 飾),在手術中擔任起馬嘉的助手時,齊丹就已經認可了馬嘉的醫術。對能力的認可,是溝通和融入的必要條件。
早先幾集的馬嘉對江大喬有些許誤解。他誤以為江大喬處處都在樹立隊長權威。其實江大喬不過是比馬嘉更早地認識到了這里環境的復雜與特殊。
于是我們看到在經歷了石竹子(劉敏濤 飾)的開導、術中職業暴露、尋找阻斷藥等事件后馬嘉對江大喬的誤解便逐漸化解,形成了更出色的團隊力量。為了解決醫療隊用水難,江大喬用馬嘉做道具演戲。兩人的配合頗有幾分默契。
由于每批援外醫療都是由不同醫院的精英組成。他們之間必然會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稓g迎來到麥樂村》把這個過程處理得自然而然、合情合理??梢灶A見的是,馬嘉和江大喬這對搭檔的情誼,在后續劇情還會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在隨后的手術中,本劇第一次閃回了江大喬上次參與援外醫療時的畫面,之前他6年前的經歷都只是出現在臺詞中。雖然只是一些視野不夠清晰的閃回畫面,但觀眾已經能夠猜到他的那場手術大概率是失敗了。
這個心理陰影已經埋藏在江大喬心中數年。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馬嘉,很可能在江大喬克服心理陰影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隊員間的互助成長,才是我國援外醫療隊如此強大的源動力。
結語
《歡迎來到麥樂村》寫出了人生中的“一期一會”。人與新環境的相處過程,讓人生中的每次“一期一會”都變成了珍貴的回憶。從陌生到熟悉,從2年到60年,于溫情之中談嚴肅話題,《歡迎來到麥樂村》的好看之處,還在等著我們繼續去發現。
文/滿囤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