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潔凝
香港的虛擬貨幣騙局近日接二連三地發生,繼早前的JPEX事件涉及多位社會名流和網紅震驚全港后,又再發生另一宗HOUNAX騙局,雖然這次騙局未有涉及名人,關注度自然比上次低,但這次騙徒的手法,與以往的倫敦金和其他投資騙局相似。相信在大家的手提電話社交媒體中,都會不時收到陌生人的推廣訊息,指有些“千載難逢的投資機遇要推介給你”,又聲稱可以介紹你認識一些所謂的“投資專家”,然后邀請你加入聊天群組,以向你分享第一手的股票及虛擬貨幣投資資訊,再而引誘你下載他們專用的應用程式,請你開通交易帳戶后,讓你把銀行戶口中辛辛苦苦儲下來的積蓄,乖乖放入他們的投資戶口中。
初時為了嬴取你的信任,你投入的資金在應用程式中會顯示獲利,實情是你所轉入的金額,已被調往騙徒另一個戶口,你所看到的所謂“盈利”,才是真正的“虛擬金額”。當你要求要取回本金和利潤,騙徒會用多種借口拒絕,或要求你給予額外的“行政費或手續費”,即使你按指示行事,最后投入的金額亦只會血本無歸。你還會被踢出群組,又或那群組的主持人會突然消失。據香港警方的資料顯示,至今約有近二百人報案報稱被Hounax詐騙,總共涉款超過1.5億元。即使閣下的手機有安裝由香港警方設計的“守網者-防騙視伏器”程式,由于騙徒會不斷轉換網址,這樣便能回避“防騙視伏器”的警示和警方的追查。
我們要探討的,是為何香港人會成為全球騙徒的目標呢?主要原因是,香港人特別富有,亦特別善良,容易信人卻特別孤獨。根據香港匯豐銀行近日所做的調查顯示,有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騙徒的目標,當中有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3,800元。筆者很喜歡香港警方放在紅磡海底隧道的宣傳廣告,寫著“你今日畀人呃咗未?”下面還寫多兩句:“寧愿你話我mean,都唔想你受騙。”總沒有人想被欺騙的,如何要防止被騙,就一定要有警覺的心。筆者曾處理一宗網上情緣和一宗香港銀行職員利用借貸工具包裝成高息回報投資工具的案件。網上情緣的受害人是一名資深記者,這位前輩由于腦有點退化,但生理上對異性仍有一定需求,經常瀏覽色情網站,導致他誤墮網上情緣騙局。
另一宗是退休公務員,經常會到銀行為存款處理定期手續,銀行職員為著要賺取銷售投資產品的傭金,利用受害人對銀行職員的信任,把自己過百萬的存款做抵押,然后“被借貸”過百萬去購入一筆大額人民幣儲蓄保險,筆者協助受害人去信證監會和金管局,發現這兩個機構是保護銀行多于保障小市民的利益,相類似的個案近日亦出現在香港無視電視“東張西望”節目中。為避免受騙,我們時刻需要自我反省和提醒,亦要多交信任得過的朋友,與不同的人多溝通,和家人要保持良好的關系,不要自以為做對決定,多發問便能保護自己。
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原來證監會和金管局所訂立的機制和條例,是保障金融機構多于小市民,金融機構只要做足程序,而你又確實是簽署了文件,被騙的金額是無法討回的。就HOUNAX騙局,法例只讓證監會監管持牌機構,HOUNAX并非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亦沒有申請牌照,證監會便無權力停止非持牌機構的運作,這便是法例上的漏洞。HOUNAX這類詐騙行為,由于騙徒身在境外而無法拘捕,即使是香港境內的騙徒,只要破產便能把受害人的錢據為己有。我們的警方、證監會和立法會議員是否要研究如何堵塞法例上漏洞,以有效打擊跨境騙案,和利用破產條例來保護騙徒所獲得利益的不公不義情況呢?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