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西城
軍統與中統兩個特務機構互不隸屬,導致誤認穆時英是漢奸,令其遭刺殺含冤而逝。
1940年,上海市。六月天時,驕陽炙得人心煩意亂,路上行人揮汗如雨。電車司機小張也因為熱,把電車開得像烏龜那樣地爬行著。他嗟嘆道:“要死快哉,那能價熱,如果可以困一個午覺,就好?”他心里想著:“當老板就好,可以享受風扇,唉!阿拉命苦!”身邊售票員老吳沒好氣地回說:“啥入叫儂窮,窮嘛,只好吃苦頭!再熱落去,生熱癤頭!”兩人一言一語在叫屈。這時電車已開過三馬路,踅進福建路,小張看表,六點卅八分,還差兩個站頭,就到終站,可以下車,喝點水,歇一歇。
正是這時候,一輛黑皮紅漆的黃包車從橫弄拉上大馬路,車上坐著一個穿筆挺麻黃西裝的年輕紳士,右手夾著加力克香煙,左手搖著象牙柄絹扇子,口里催促著:“師傅,拉快?趕辰光!”車夫應了一聲“好——”,“好”字沒說完,東南西北,不知從何方響起兩聲“?”響音,車夫還未回過神來,黃包車上的那位紳士已發出慘叫聲,右手按住右腹,身子斜斜地倒在黃包車的靠背上。車夫給突如其來的景象嚇得魂飛魄散、大聲喊:“勿不得了,殺人啦,殺人啦!”將黃包車推倒路上,一個閃身,直奔弄堂,身影消失在夕陽中。很快警車、十字車來了,醫護人員匆匆把躺在黃包車上、全身淌血的年輕紳士舁上十字車,拉著警號,一縷煙地疾馳而去。
第二天,《申報》頭版發出新聞——“新文學家穆時英昨日黃昏,三馬路上被槍殺。”消息傳出,滬上民眾反應不一,有人豎起大拇指:“天公有眼,有啥勿能做,要做漢奸!”也有學者正氣凜然地說:“嘿,這就是做漢奸的下場!”也有女人仰天長嘆:“一個風度翩翩男人價樣死脫,頂可惜哉!”
穆時英是誰?現代青年多不知道,他便是20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文學界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也是第一個把日本新感覺派引進中國文壇的先驅者,跟葉靈鳳、施蟄存、劉吶鷗并稱上海新感覺派四大家。一九七五年我訪晤葉靈鳳,閑談之間,不止一次提到穆時英死得冤枉。我識穆時英之名,應出自香港作家劉以鬯的推介:“穆先生,小說做得蠻好!”看照片,劍眉朗目,英氣颯颯,是繼新月派邵洵美之后的另一個美男子。祖籍寧波,上海長大,聰慧好學,自修日文。及長,每夜徜徉舞場,水銀瀉地,擁美起舞,樂個不休。他的妻子便是舞國紅星仇佩佩,所寫作品像《上海的狐步舞》《白金的女體塑像》等,專事描寫上海的舞廳、咖啡館、電影院、跑馬廳………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主義者。
穆時英曾經來過香港,據老哥哥卜少夫的《無梯樓雜筆》,有這樣的描述——“一九三八年春季,我們這一批朋友先后從上海撤退到香港。我們所安頓的地方是西環太白臺,聚居在那里的,先后有張光宇、張正宇、戴望舒、但杜宇、杜衡、葉靈鳳、楊紀、鷗外鷗、袁水拍、徐遲、王道源、丁聰、朱旭華、陳娟娟、馮亦代、魯少飛等。穆時英那時也從九龍城搬來了……我認識穆時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這時香港的文化界活躍起來了,以我們這批人為中心,最具體的組織,是每周一次的文藝座談會……穆時英的生活也寬裕而安定下來。他先是編《世界展望》,以后入《中國晚報》編副刊,最后入《星島日報》編娛樂版。后來穆時英到上海去了,是為了做影片的生意。再一星期,他留港的母親、妻子和弟弟,不聲不響悄悄地舉家去滬了。又過些時,穆時英寫信給香港新聞界的朋友,請他們到上海去辦報。說現在只缺少人手,錢不成問題。極盡利誘之能事,朋友們都一笑置之。這證明他出賣了他的民族國家,和大多數同胞,成為漢奸汪精衛的小爪牙了。”
一九三九年,穆時英當上汪偽政府轄下《國民新聞》社長,并且利用《中華日報》大力宣傳崇日文化。依照卜少夫的說法,這時候,穆時英已徹頭徹尾成了漢奸一名,這便有了文章開首的那場驚心動魄的刺殺行動。那么,穆時英是否真的是漢奸呢?時光荏苒,要到一九七二年,香港司馬長風出版了《中國新文學史》一書,才為穆時英洗刷了恥辱的漢奸之名。
司馬長風還歷史真相
司馬長風根據刊登在七二年《掌故》月?第十期的一篇名曰《鄰笛山陽——悼念一位三十年代新感覺派作家穆時英先生》文章辯誣。作者康裔自稱是中統特務,乃陳立夫親戚,受上級徐恩曾之命召穆時英回上海當汪偽報章社長,權充臥底,向中統提供情報。而軍統方面卻誤以為穆時英是漢奸,遂暗殺之。事情發生后,由于中統和軍統素不和,而自身勢力不如軍統,只好啞忍。于是穆時英背上漢奸罵名,含冤而逝。蒙古漢子司馬長風一生正義,經過跟康裔通電、面談,確認康裔的說法,撰文為穆時英洗冤,奈何其時穆時英墓木早拱。正是:魂淹泉下難闔眼,墓草遙牽荒漠愁。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