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6在廈門召開的中國消防協會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的年會上,我獲得了“全國消防科學傳播先進個人”稱號。
說是年會,其實疫情三年沒有開會,也沒有評選先進個人。因此,這次評選其實是四年來的一次總結評選,全國總計8人獲此殊榮。
56歲之前一直在紡織行業從事技術工作,雖然參加過大大小小多次出生入死的山地救援隊的救援活動(一點沒有夸張。2009.4.15那一次救援差點回不來,我寫過一篇《生死考驗難忘4.15》的文章,但真正專職從事應急工作是從2014年初開始的。
10年雖然一晃而過,但這10年中的知識和技能的收獲是非常大的。當然,也確實全身心地投入了熱情和精力去努力工作。
我能從一個外行走到今天,有一些單位和個人是不能不感謝的。
首先是樂山應急管理學會。能夠不拘一格招聘一名56歲即將面臨退休的人,這個勇氣是難得的!有幾個單位能做到?可以說沒有樂山應急管理學會,就沒有我的今天。
其次是急救科普人張元春老師。是他在我退休之后介紹給了李聃老師的一家一救團隊。在一家一救這個平臺上,為我拓展了更為廣闊、一展身手的舞臺。
還是張元春老師多次向全國各大平臺推薦我,充分挖掘我的潛力,生怕我沒地方施展渾身解數
還有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學安全教育基地的明暉安全培訓團隊,使我如魚得水,盡情發揮個人潛能。
然后是靠山屯的許傳升許支隊,是他引導我逐步走向正確的消防科普道路,并因此結識了上海消防研究所的王荷蘭老師和大名鼎鼎的火災調查宗師趙術學老師。
再就是中國消防協會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的秘書長、中國科技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季杰教授。是他不斷給我提供服務于消防科普委的各項工作,使我能夠有機會為科普委盡自己的義務。
有人說我是老驥伏櫪,我不大認可,我感覺自己渾身充滿了活力,有用不完的精力,根本沒感覺“老”在哪里?
我會繼續努力,不為其他,只為能給更多的人帶去正確的避險知識,為自己心中那一份熱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