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述工作室
執筆 ashes of time
美國有一句名言:“沒有偉大的對手,就沒有偉大的美國”,這也許是美國特別喜歡找假想敵的原因。在不少人的認知里,美國同時把中國和俄羅斯作為戰略對手,其中把中國作為“長期的”主要的戰略對手,把俄羅斯作為“近期的”主要的戰略對手。不過,這樣的認知在俄烏沖突之后過時了,如今美國已經把中國排在第一,作為近期和長期的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
美國可不是說說而已,還采取了相應的行動。比如,美國太空軍分管情報的副作戰部長格雷戈里·加格農就表示:“目前美太空軍的情報活動50%針對中國、25%針對俄羅斯、剩余25%針對其他國家。”在美國的戰略天平上,中國的分量占了整整一半,俄羅斯只占四分之一。除了太空,美國在其他領域也在將競爭資源向印太傾斜以對付中國。
除了格雷戈里·加格農,美國太空軍及太空司令部多名手握大權的將領幾乎都表達過把中國作為主要戰略對手的觀點:
太空軍作戰部長強斯·薩爾茨曼
“2007年,中國把他們自己的衛星擊落時,當時我正在作戰室值班。那是一起標志性的事件,我可以說建立太空軍的根源就是這起事件,因為太空競爭突然變得很激烈。”
太空軍參謀部主任史蒂文·惠特尼
“必須加快太空裝備的采購,才能應對中國航天的快速發展。”
太空軍太空系統司令部邁克爾?蓋特林
“中國在太空進行反衛星試驗后,太空域不再是一個安全可靠的領域,美國在太空的裝備隨時有可能被中國攻擊,這對美國國家安全來說是一個重大威脅。”
太空司令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
“美國太空司令部一直密切關注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在太空中展示力量的企圖,如果有人試圖侵犯美國的衛星,太空司令部將做出必要反應。我們必須讓競爭對手為其在太空中的行為負責,我們的太空專家每時每刻都在通過太空域感知能力來了解競爭對手正在做什么。”
如果要在美國太空軍中選出兩個最重要的職位,應該是哪兩個?其中一個不用說,當然是負責掌舵和方向的一把手即太空軍作戰部長。那么,另一個重要職位是?
美軍打仗主要靠一騎絕塵的裝備和科技,在美軍六大軍種中,對裝備和科技依賴程度最高的當屬太空軍。因此,太空軍第二個最重要的職位是負責裝備采購的太空軍系統司令部司令,即邁克爾?蓋特林。
下面進一步說說美國太空軍這兩個最重要職位的現任將領。
現在的太空軍將領絕大多數來自空軍,現任太空軍作戰部長強斯·薩爾茨曼也不例外。在轉入太空軍之前,他在空軍系統長期負責太空軍業務。2004-2005年,35歲、少校軍銜的薩爾茨曼在空軍高級航空航天研究學院學習,成為其軍旅人生的轉折點——由之前從事的導彈業務轉入太空業務。此后,他在空軍太空領域的任職包括:空軍聯合航天作戰中心戰斗計劃處處長、空軍第614太空作戰中隊指揮官、空軍第1太空控制中隊指揮官、空軍第460太空作戰大隊指揮官、國家偵察局航空航天數據設施中心主任、空軍航天司令部規劃計劃部副部長、空軍航天司令部司令辦公室主任等職,在太空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太空軍成立之初,薩爾茨曼能夠從空軍調入太空軍擔任二把手(太空軍副作戰部長),后來又“轉正”接任太空軍一把手,除了之前在太空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本身業務能力強外,也離不開機遇和貴人。他的第一個貴人是海騰。薩爾茨曼擔任空軍航天司令部規劃計劃部副部長期間,受到時任空軍航天司令部副司令海滕賞識,后者出任空軍航天司令部司令后,便提拔薩爾茨曼擔任司令辦公室主任。太空軍組建后,產生了不少新職位和好機會,海滕又積極推薦薩爾茨曼到太空軍任職,使其成功于2020年6月調任太空軍首位作戰部副部長,隨后于8月晉升中將——此時距離他晉升少將還不滿一年時間,可謂抓住了機遇。至于薩爾茨曼為什么能夠“轉正”接任太空軍一把手的位置,則要感謝其前任、太空軍作戰部長雷蒙德。他們在工作上是正副手的關系,同時私交也不錯:兩人不僅認識多年,而且雷蒙德的女兒克里斯提娜與薩爾茨曼的兒子約翰關系較好,兩家的兒女經常相約外出游玩。正是雷蒙德的推薦,薩爾茨曼才接了他的班。
從空軍調入太空軍的將領,絕大多數人都在航天或太空領域耕耘多年,相關工作經驗豐富。太空軍作戰部長薩爾茨曼如此,太空軍系統司令部司令蓋特林也是如此。蓋特林本來出身于空軍攻擊機維修部隊,但1999年轉入航天部隊以后就長期在空軍航天與導彈系統中心任職,擔任多個項目的主管和部門領導。特別是擔任遙感系統處處長期間,管理著價值約480億美元的太空偵察裝備,在天基裝備的采購和維護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
蓋特林的職業生涯中有一段經歷非常特殊: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參加“國防部長企業研究員計劃”(以國防部長的名義派遣軍事人員到高科技企業任職,目的是學習高科技企業的技術與理念),到某太空探索公司任職。這段特別的經歷對他后來的裝備采購思路產生了重要影響——重視借助民間商業航天力量。蓋特林就任太空軍太空系統司令部司令后,專門成立了商業航天部門,負責從商業領域采購先進的衛星技術。實際上,加強與民間商業航天力量(包括但不限于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的合作是整個太空軍的共識。
蓋特林關于武器裝備采購的未來設想值得注意。他表示,如果美國的天基作戰能力依賴單一的衛星架構,敵人破壞一顆衛星就會對美軍的太空作戰能力造成重大影響,從理論上講,破壞一顆天基紅外導彈預警衛星也會嚴重影響美國的天基導彈探測能力。因此,太空系統司令部的目標是建立分布式架構,將衛星分散部署到多個軌道區域,建立多個獨立系統,確保一顆衛星或一套在軌系統受到攻擊時,不會明顯影響到美國的天基作戰能力。
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還有美國太空軍太空作戰司令部司令斯蒂芬·懷挺提出的在航天領域制約對手的6種方法:一是公開對方重要目標的衛星影像;二是威脅不再分享預警數據;三是威脅中斷技術合作;四是不再允許使用美國的發射資源;五是操縱GPS全球定位數據;六是威脅不再提供航天裝備(衛星)服務。
截至目前,本工作室相繼完成了“美國太空軍軍力評估報告”(點擊標題可瀏覽本報告的介紹)和“美軍人物畫像之太空軍將領(15個重要職位)”,每個人物畫像的信息量4000字+,15個人物畫像共約6萬字,每個人物畫像具體包括以下7個維度:1.基本情況;2.履職情況(包括任職經歷、教育情況、所獲榮譽);3.政策主張(含對華態度);4.能力特點;5.主要弱點;6.人脈關系。7.附件(含履歷表和主要參考資料)。
美國太空軍初創不久,這些人的能力水平和主張設想,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甚至決定了太空軍的頂層設計和發展方向。而且,美國太空軍組建的初衷以及現在和未來針對的主要對手都是中國,其軍力情況和領導群體對太空軍的設計和使用,值得重點關注。
“許述工作室”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出版《這才是美軍》和《兵道》,從軍約20年,現成立工作室專門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