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352字
預(yù)計閱讀時間:6.5分鐘
1.
還有幾天,2023年就要結(jié)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時間的流逝變得很快,十幾歲的時候夕陽晃晃悠悠,落日都很慢,到了三十,注意到窗外的陽光打在桌上,等下一次轉(zhuǎn)頭望窗外,天卻暗了。
可能因為轟轟烈烈,或者是熱烈地追尋自由的時刻越來越少,也可能是記憶里的錨點逐漸減少,就連跟朋友見面的次數(shù)都屈指可數(shù)。一年又一年,從前是騎著自行車,后來成了坐上高鐵。
翻開手機(jī)相冊,旅行的次數(shù)也在降低,還好下半年因為新書的出版,跟屏幕另一邊的朋友見了面,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瞬間。除此以外,手機(jī)相冊里最多的是天空,其次就是街邊遇到的小貓。
這兩天也收拾了家,我從一個不怎么愛收拾家的人,變成了一個日常都要吸塵掃地的人。前半年在蘇州,后來回了北京,行李第一時間都收拾完,卻沒怎么添置新的東西,所以收拾起來也不怎么費(fèi)勁,把東西歸到原處就好。
當(dāng)然,還是有新的東西的,就是我寫這篇文章身后的書架,剛搬來的時候第一時間買了書架,底下空了兩行,現(xiàn)在算是滿滿當(dāng)當(dāng)。一個寫作者必然首先是一個閱讀者,不過今年還是讀了不少的書,比從前的每一年都多一些。推薦的書單發(fā)在上一篇文章里了,這里也不是想推薦書,更不是想說自己有多厲害,而是隨著日常變得更瑣碎,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能夠供我歇息片刻的地方越來越少,讀書成了性價比最高的事,只要覺得煩躁的時候,只要打開書,我就還能平靜下來。
我想,很多朋友閱讀的感受也是如此,功利性的收獲還存在,非功利性的收獲占比卻越來越高,也成為了閱讀的主要目的。
這一年我每天的步數(shù)也在增加,倒不是因為去了很多地方,而是我開始喜歡散步了。
簽售的途中,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在書店周邊隨便逛逛。在蘇州又或者是在北京的時候,基本上每天晚上忙完,我都會出門走走。我常去的商場就那么幾個,但我喜歡在商場周邊走,漫無目的地走,有時候能遇到流浪的小貓,有時候能遇到街邊賣花的阿姨,有時候看到什么小吃攤,都會想起李富貴,有時候也會走到菜市場旁邊,買點菜買點水果。
我記得前段時間有人問我,一個人怎么獲得松弛感,或者是怎么才能最快讓自己平靜下來。
我的辦法就是讀會書,或者出門散步,因為這兩件事能讓我感覺自己是在活著的,而不是像個機(jī)器。有一天,我路過一座天橋,天橋的一邊正對上夕陽,這座天橋連著地鐵,來來往往的是步履匆匆又疲憊的人們,可在路過天橋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停了下來,或看一會夕陽,或拿出手機(jī)拍上一張。大概這也是我們能感覺到是在活著的瞬間,即使它看似那么渺小。
最近的北京很冷,上上周下的雪,今天還沒有化。
因為天氣原因,我實在是遭不住,散步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能去地鐵能直接到的商場就去,想著去商場外邊散步,剛走出商場,就被風(fēng)給撞了回來。
說起來,我剛來北京的那幾年很喜歡冬天,因為冬天會有雪,我是個南方孩子,看到雪總是興奮。但這兩年我開始不那么喜歡冬天了,因為城市里有很多需要在外邊趕路的人。
2.
既然是年終總結(jié),繞不開的永遠(yuǎn)是自己的書。
但之前文章寫了很多,也不準(zhǔn)備再多說,只是想感謝每一位朋友的閱讀。
8月份出版的作品,眨眼都快從一本新書變成一本舊書了,下一本書在準(zhǔn)備,但還沒開始寫,只是在累積素材,目前的感覺是素材累積的還不夠,還需要再去花一些時間。2024年的1月,我大概就會開始動筆,會寫得快還是寫得慢呢?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
也因為新書的出版,見了很多老朋友,久別重逢大概是這世上最值得開心的事。 尤其是看到多年前就在文字里相識的朋友,這么多年過去,居然還能在匆忙的世界里見一面。 即使就像我先前寫的,日子變得極快,又同時變得瑣碎,每一年能回憶起的錨點越來越少,但好在每一年,總還有。
我走過的每一家書店,聊起天來,都訴說著行業(yè)的艱難;讀者朋友們的信我也看完了,很多,還好時間也拉的足夠長,每一站結(jié)束開始慢慢讀。大體上,大家對于過去的三年都心有余悸,而新來的2023年,卻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換句話說,恐怕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沒有辦法回到2019年的狀態(tài)。風(fēng)持續(xù)地刮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無論是房價,還是工作,無論是情感,還是前途,都不再那么明晰,或者說都不再能完全掌控。
這一點也是我前段時間反復(fù)在想的,一種很難以言說的,緩慢的失控感,正在向我,向閱讀著這篇文章的你襲來。
我還記得2008年之后的十年,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發(fā)展,我們確實度過了充滿希望的那么些年。
以至于有時候我會想,到底是因為我老了呢,還是確實時代都變了個模樣,朝氣依然存在,可聊天的間隙里,還是能聽到幾聲嘆息。
我很想知道屏幕另一邊的朋友們這一兩年都過得怎么樣,如果可以,也希望能看到你的留言,是不是也總是會在生活的間隙里,聽到來自朋友的,來自自己的,那幾聲無言的嘆息。
這樣的情緒毫無疑問也裹挾著我,我也確實有段時間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應(yīng)對。
在南京的簽售結(jié)束后,我跟老朋友見了一面,我們也有4年沒見了。他先前在先鋒書店,后來書店停擺了一段時間,他沒了工作,又在南京的其他書店做采銷,卻又因為書店連日常運(yùn)營都沒法支撐,他的崗位一度變得憋屈也看不到意義。四年來,他換了一家又一家工作,最后離開了南京,是因為我去做活動,他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從合肥來跟我見了一面。
我們沒說太久,因為他得當(dāng)天趕回去,第二天得一早去公司。
他也說起沒想到生活會變成這個樣子,然后說,希望你還能繼續(xù)寫,我昨天看到一句話,具體的忘了,就記得這句,別被大風(fēng)吹跑,送給你。
這句話讓我又想起了李富貴,他對我說,別垮,我還等著銅仁的書店有你的書。
我不知道銅仁的書店有沒有我的書,但他應(yīng)該知道,我還在寫的。
只是這樣,只是這么一個答案,我還在寫的。
如果這種宏大的失控感我們誰都沒法避免,能做的,也就只有盡量站穩(wěn),別被大風(fēng)吹跑。
活在當(dāng)下,然后記錄生活,瑣碎的事一件件做,美好的瞬間都試著記錄。
朋友難過的時候,即使不知道怎么安慰,也試著撐一撐他。
自己難過的時候,即使不知道怎么調(diào)節(jié),也試著吃好每一頓飯,睡好每一次覺。
如果有余力,或許可以嘗試著讀一些書,至少腦海里的知識,或者是讀到的情節(jié),也沒有人能奪走。我既躺不平,也卷不動,干脆選擇做好該做的事,然后讓自己生活的重量變重一點,給日常多加一點書簽,不被大風(fēng)吹跑。這樣等風(fēng)偶爾休息的時候,我還能重新摸索方向,或者還能向著想要的方向走一點點。
在不確定中抓住為數(shù)不多的確定,在失控中抓住為數(shù)不多的可控,在天平的另一端增加砝碼,這樣至少不會一下就失衡。
3.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之前,腦海里想到的年終總結(jié)是把一月到十二月的經(jīng)過記錄一遍,沒想到寫著寫著變成了這樣的一篇文章,有點瑣碎,有點啰嗦,但也正好。
2023年,對我來說,也是值得紀(jì)念的一年。
因為《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恰好是2013年出版的。到2023年的《漫長的旅途》,時間挺長,跨度挺大。
所以最后,請允許我對自己依然在寫作這件事表示由衷的慶幸和感恩,這也離不開各位讀者,倘若不是你的閱讀,我應(yīng)該還會繼續(xù)寫作的,但生活一定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至少我如今依然有勇氣去攀登。勇氣確實是一種稀缺的品質(zhì),我或許曾經(jīng)具有很多,但想必原本的勇氣,已經(jīng)在某天就在生活的打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后來的勇氣,是額外獲得的。
就好像我們終有一天會明白,自己選擇的道路有多漫長,自己選擇的山峰有多高聳,這時候,有人借給了我很多勇氣,也相應(yīng)的,希望能把勇氣借給你。
這種新生的勇敢不意味著我們能到達(dá)路的盡頭,到達(dá)山的頂峰,但意味著,我們還能在看似渺小重復(fù)的日子里,尋求到時刻嶄新;我們還能在道路的前頭,看到與此刻相映襯著的,獨一無二的風(fēng)景。那些風(fēng)景在別人看來或許沒有任何不同,但對你而言確實獨一無二。
之所以會變得獨一無二,正是因為我們走過了漫長的旅途。
倘若我們最終真能尋求到什么意義,那意義不是孤立地站在道路前方,而是從踏上旅途的第一步起,就連成了一根線,最終成為了只屬于你的痕跡,也便成了只屬于你的意義。
你無需解釋,甚至無法言說,但在這個瞬間,你的確走出了只屬于你的命運(yùn)之路。
而當(dāng)每一步都是你自己所作的選擇,當(dāng)每一個節(jié)點你都能看清它的時候,也可以這么說,從某種意義上,你就是你的命運(yùn)本身,那么所謂命運(yùn),也就從未戰(zhàn)勝你,而屬于你個人的刻畫。
一篇不算年終總結(jié)的總結(jié)。
感謝的你的閱讀。
以上。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