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年的到來,美國大學今年的早申錄取已告一段落。
相比往年,今年早申因為被MIT錄取的北京女孩遭遇嚴重網暴而“破圈”,很多往年根本不關注留學話題的家長也都知道了早申這件事。
那么,今年早申,北京的民辦學校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到底收獲了哪些offer?誰才是今年早申的大贏家?51上私立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北京20所國際學校今年的早申情況。今天,我們就帶您了解一下這個話題。
這屆早申,北京15所民辦學校和5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共獲得86枚offer,其中4所民辦學校和4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獲得了TOP10+藤校的13枚offer。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整體情況:
點擊查看清晰大圖
我們先來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情況。
這類學校是狹義上的“國際學校”,只招收外籍人員的子女和符合要求的人員。在近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外籍人士相對減少,這類學校的生源情況也減少了不少。
今年共有5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獲得了早申offer。其中,
清華附中國際部收獲最豐,共獲得了5枚offer,而且集中在TOP20的學校里面;
京西、德威這兩所“扛把子”學校今年也不負眾望,各拿下一枚哥倫比亞大學的offer;
哈羅也獲得了一枚TOP10學校的offer;
加拿大國際學校則獲得一枚埃默里大學的offer;
除以上外,比較令人驚訝的是北京順義國際學校(ISB),目前得到的消息是,在這次早申中“顆粒無收”。
純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在申請上雖然具有優勢,但這幾年生源的流失,讓他們多少有點風光不再。而清華附中國際部則屬于較為特殊的只收外籍人員子女的國際部。(注:這種國際部和實驗中學國際部、人大附ICC不同,我們之前專門的文章說過。清華附沒有招收中國籍學生的國際部。)。清華附的這個國際部比較低調,每年收的學生大約在40人左右。其校長剛剛卸任,據說家長們都是極力挽留她能以其他的身份留在學校。
我們再來看一下民辦學校的情況。今年北京有15所民辦學校收獲了早申offer。今年北京民辦學校的早申有三大亮點:
亮點一:鼎石連續3年獲得耶魯青睞
鼎石收獲3枚offer,其中兩枚是藤校,其中耶魯是連續3年向鼎石伸出橄欖枝。再加上今年在另一所公辦高中申請到普林斯頓的學生,其實是高二從鼎石轉學走的。所以,今年鼎石的成績應該算作3.5枚。
不過家長們要有清晰的認知。鼎石的學生非常多元,申請結果也是非常多元。每年申請結束時都會看到,學生們既有頂尖高校的offer,大部分學生收獲的則是普通高校的offer。所以對于鼎石的申請結果,家長們需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去判斷。
亮點二:海淀外國語17枚TOP50的offer
海淀外國語今年收獲17枚offer,成為“最大贏家”,其中包括一枚藤校康奈爾。雖然沒有大藤級別的offer,但在TOP50的學校中收獲最豐。這其實也是大部分家長和孩子所在的“區位”。
而且值得提一句,今年即將畢業的這批學生,在幾年前可謂是“過五關斬六將”層層挑選上來的。這幾年海外可謂是穩扎穩打。一方面,在教學上繼續使力。另外一方面,海外面對招生火爆并沒有飄飄然,而是繼續廣泛招生、尋找更優質生源。
學校重視生源,絕不會因為報名的人多就疏于品牌建設和招生工作。教育是個慢工出細活的行業,學生招進來,只有在幾年后才能看到培養結果。所以需要學校從上到下都重視起來。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個別前些年看上去還比較火爆的學校,看到報名的人多,學校和招生人員就馬上飄了起來。既不再重視品牌,也不深耕教學。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年的火爆成了曇花一現,之后就是生源質量和數量的斷層式下跌。
亮點三:多所民辦學校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好幾所民辦學校在早申錄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學校大多是屬于一步一個腳印,今年則是大家一起聯手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其中,海淀凱文和海嘉各獲了一枚杜克大學的offer,而海嘉和稻香湖則各自拿下一枚約翰霍普金斯。此外,青苗和21世紀也都穩定發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整體上看,雖然在大藤級別的offer上,民辦學校似乎還不能和頭部的公辦校國際部相比。但我們要看到,在生源具有極大差距的前提下,民辦校的“出口”對普通家長更具借鑒意義。
(本文數據來源于各種渠道,包括并不限于學校招辦、熱心家長等。如有錯漏,請老師家長們給我們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