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寧壽宮北端的貞順門內(nèi),有一口看似普通卻大名鼎鼎的水井,名叫「珍妃井」。井眼上放置有一個直徑10寸的井口石,石頭兩側鑿有小洞,中間被穿上了一根鐵棍。
公元1900年農(nóng)歷7月21日凌晨(公歷8月15日),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的槍炮聲中, 慈禧太后帶領光緒皇帝倉惶西逃,美其名曰「西狩」。
根據(jù)《清史稿》的記載,沒有被慈禧帶走的珍妃,擔心遭到聯(lián)軍士兵的侮辱,跳入了貞順門內(nèi)側的井中,貞烈殉節(jié),該井因而得名「珍妃井」。不過,這只是傲嬌的清朝貴族及官方的說詞。
根據(jù)很多當時在宮中侍奉的太監(jiān)和宮女們的回憶,珍妃其實是被強行投井的。《宮女談往錄》之慈禧西行(一)中記載
慈禧臨行之前,曾將幽禁在冷宮里的珍妃召至寧壽宮的頤和軒,隨后命太監(jiān)崔玉貴將其沉入貞順門內(nèi)側的井中,珍妃自始至終嚷著要見皇上,最后大聲喊道「皇上,來世再報恩」
自從珍妃死后,就有傳言說,白天熱鬧非凡的紫禁城,一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珍妃井附近就會出現(xiàn)一個身穿清服的女子,似乎是在吟詩,又似乎是在啜泣。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不過是迷信的都市傳說罷了,然而2020年8月,北京電視臺的知名主持人譚江海老師,在故宮拍攝短視頻時,身后卻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白影。
巧合的是,譚江海老師那期視頻的主題正是「珍妃井」。
這口井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僅10寸的井口,珍妃又是怎么進去的呢?今天我們來聊聊珍妃投井之謎,以及紫禁城里的靈異事件。
提起譚江海老師,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主持過《檔案》、《首都經(jīng)濟報道》、《星夜故事秀》等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jié)目,尤其是《檔案》這檔節(jié)目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年6月,譚江海老師開始嘗試在短視頻平臺上發(fā)展。6月13日,他上傳了第一支快手視頻,如今已經(jīng)在快手上積累了250萬粉絲了。
2023年4月,譚江海老師甚至宣布從老東家北京衛(wèi)視裸辭,想必以后會專攻自營的短視頻頻道了。他的短視頻內(nèi)容多是關于各類人文和歷史小知識的。
2020年8月,譚老師做了一系列北京紫禁城的相關視頻,其中一期提到了珍妃井,而在這期視頻結尾,有細心的粉絲注意到了不尋常的東西。
在譚老師離開走廊的那一瞬間,走廊的盡頭出現(xiàn)了一個白影。
不知道是不是譚老師的剪輯師故意跟大家開了一個小玩笑,仔細看這個白影,還真有點像清朝宮廷女人的打扮,尤其是頭上發(fā)髻。
這期視頻的評論都炸了,網(wǎng)友們紛紛說,晚上刷到這個真是要嚇死人呀,不過譚老師的團隊并沒有對此做出回應。
如果真的不是剪輯師惡搞,那就是珍妃井大白天鬧鬼了,而紫禁城里發(fā)生的靈異事件也絕對不止這一起。
故宮鬧鬼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曾是明清兩代皇帝們和妃子們的居所,占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
紫禁城以明朝皇帝的寢宮「乾清宮」為分界點,往南是前朝,屬于皇帝和大臣們議事和辦公的地點;往北是后宮,屬于皇帝的家眷們生活的地方。
古代皇帝妃嬪眾多,后宮里的勾心斗角,其慘烈程度不亞于戰(zhàn)場搏殺。在那里,曾發(fā)生過多少詭異的故事,又有多少屈死的冤魂,早已無從考證。
后宮三大殿兩側,分別坐落著東、西六宮。北五所、西六宮、以及奉先殿東側的宮道被稱為「東筒子夾道」。
這里是故宮內(nèi)著名的陰陽道,相傳以前太監(jiān)和宮女死后都會從此道被抬出宮去。
正午時分,或者月圓深夜,東筒子夾道狹長的地面上會分出一陰一陽兩個路面。夜間,鬼魂出沒時,人走陽道,鬼就走陰道;人走陰道,鬼就走陽道。
如果有人一腳踩陽道一腳踩陰道,那么百步之內(nèi)必定撞邪。
這張照片,相信很多人都見過,據(jù)說它的拍攝地點就是故宮東筒子夾道。它背后的故事是這樣的。
1992年夏末,北京的天氣變幻無常,一群游客正在故宮里游玩。當他們走到東筒子夾道時,天空中突然一陣電閃雷鳴,下起了瓢潑大雨。
躲雨時,幾名游客瞥了一眼紅色的宮墻,驚訝地發(fā)現(xiàn),墻上竟然出現(xiàn)了一隊行走的宮女。其中一個宮女還回頭看了一眼,這一眼看得游客們毛骨悚然。
許多游客當場就被嚇懵了,但也有比較淡定的,隨手就用相機拍下了這張照片。此事件也成為了最廣為流傳的故宮靈異事件之一。
后來,網(wǎng)絡上還一度出現(xiàn)過針對此事件的科學解讀,說是專家認為紫禁城的宮墻中含有四氧化三鐵,具有錄像功能。
電閃雷鳴的雨天里,如果碰巧有宮女經(jīng)過,宮墻就有可能把宮女給錄下來。下次再遇到閃電時,被錄下的畫面會再度出現(xiàn)。
但這個解釋,未免也太過牽強。四氧化三鐵,其實就是天然的吸鐵石,它確實被廣泛用于制造錄音磁帶和電訊器材。
但是要知道,錄像帶本身是不具備錄像功能的,具備錄像功能的是錄像機。
打個可能不太恰當?shù)谋确剑难趸F和錄像機之間的關系,就好比細胞和人體,能把這兩者畫上等號的專家,怕不是磚頭的磚吧?
其實這種「科學解釋」的源頭是1981年的一部國產(chǎn)電影《潛影》,那是一個科幻懸疑故事,講的是改革開放后,位于北京的清朝寧王府舊址,被改造成了博物館。
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值班人員在王府的走廊墻壁上看到了一個身穿清朝宮廷服飾的女人,女人身后還站著一個身披雨衣的黑影,值班人員被嚇得癱軟在地。
怎么樣,這個故事是不是跟故宮宮墻靈異照事件很相似?電影中,公安人員深入調(diào)查后,揭開了鬼影之謎:
因為寧王府房屋外墻含有氧化鐵涂料而形成了磁場,在雷電的作用下,寧王側福晉那顏氏的影像被錄了下來。利用這一原理,只要重現(xiàn)當時的環(huán)境,即可播放被錄制的畫面。
后來,電影《潛影》中的故事還被改編成了連環(huán)畫《王府怪影》,在報刊上進行連載,風靡一時。
2013年4月,江西衛(wèi)視《經(jīng)典傳奇》欄目播出了一期題為《恭王府鬼影之謎》的節(jié)目。
節(jié)目中,電影《潛影》的編劇計紅緒,講述電影故事情節(jié)的一段影像,被掐頭去尾,剪輯成了「專家的權威解釋」。
就這樣,一部80年代的劣質(zhì)電影里的情節(jié),以訛傳訛,成了廣為人知的故宮靈異事件。電影編劇的話被當成了專家解讀,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了,那么這張照片又是哪兒來的呢?這其實是20世紀初,美國攝影師威廉.威斯納.查平(William Wisner Chapin)在中國游歷時拍下的。
照片的原片現(xiàn)收藏于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的喬治·伊斯曼博物館(George Eastman Museum),題目是「滿族婦女」。博物館的官網(wǎng)上能輕松地找到這張照片。
不過,宮墻靈異照是假的,并不代表所有的紫禁城靈異事件都是假的。
開頭我們提到,1900年慈禧西逃之前,珍妃被沉入了井中。此后,八國聯(lián)軍占領了皇宮,很多沒有被慈禧帶走的妃嬪、太監(jiān)和宮女們留在了宮中,他們勉強維持著皇宮的秩序。
珍妃去世的當年年底的一個晚上,2個太監(jiān)打著燈籠在紫禁城內(nèi)巡邏,走到貞順門附近時,突然聽到了女人的哭泣聲。
其中一個年長的太監(jiān)暗自嘟囔說:「太后跑了,宮女們都不守規(guī)矩了,大晚上的不長眼跑到外面來哭。」
邊嘟囔邊前去查看,可沒走兩步,就嚇得摔了個大跟頭,臉色鐵青地沖另一個太監(jiān)喊道「快…快看!」只見一個妃子打扮的女人懸空站在珍妃井上。
兩個太監(jiān)連跑帶爬地了離開了現(xiàn)場,并把此事告訴了他人。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活人都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誰還有心情去管鬼。
這件事就不了了之,最終成了流傳在太監(jiān)宮女們口中的秘聞。
1901年9月,《辛丑條約》簽訂,八國聯(lián)軍撤軍。1902年1月8日,慈禧和光緒皇帝再度回到紫禁城。此時,珍妃的遺體已經(jīng)在井中泡了1年多了。
慈禧命人將其打撈出來,葬于西直門外的恩濟莊宮女墓,并追封珍妃為貴妃。可這似乎并不足以安撫珍妃的亡魂。
野史傳聞,回到皇宮的隆裕皇后,有一天晚上路過珍妃井,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像中邪了一樣,直直地朝井口走去。
幸好,后面跟著的宮女反應快,一個箭步上去, 把隆裕皇后拖了回來。后來,隆裕皇后私下里告訴宮女,她是聽到井底里傳出了一個女人的聲音,不由自主地就像跳下去看看。
要知道隆裕皇后可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這下慈禧太后不得不重視起了宮中關于珍妃井的靈異傳聞。1902年農(nóng)歷正月初四,又有一名剛被調(diào)去服侍皇后的官女子「失足落井」去世。
此后,慈禧太后開啟了改造珍妃井的工程。
珍妃被沉井時,井口還是很大的。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fā)生,慈禧命人縮小了井口的面積,又扣上了一塊直徑只有10寸的井口石,井口石中間穿上鐵棍,徹底將井口封住。
這才有了珍妃井如今的樣子。
可話又說回來,慈禧當初為何非要置珍妃于死地呢?慈禧自己的說法是「西行避難,帶著珍妃不方便,而珍妃又年輕貌美,必遭聯(lián)軍侮辱,愧對列祖列宗」
所以才做出了不得已的決定。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慈禧和珍妃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恩怨呢?
初入宮門
1889 年,光緒十五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日,19歲的光緒皇帝舉行大婚典禮。隆裕皇后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桂祥的女兒,長得不算漂亮,瘦弱,還有些駝背。
這門親事是慈禧太后懿旨欽定的,光緒雖不滿意,卻也無奈。
同一年,原戶部右侍郎他他拉.長敘的四女兒、五女兒也被選入了后宮,15 歲的四女兒被封為了「瑾嬪」,13 歲的五女兒被封為了「珍嬪」。
原本選妃活動進入到尾聲時,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是更有望入宮的。她們相貌出眾,尤其是德馨家的大女兒,生得文雅嫻靜,遠遠望去,就如池中白荷一般。
但慈禧太后,對長敘家的珍、瑾二人印象更好,于是德馨的二個女兒當天就離宮了。光緒皇帝一生只娶過這「一后二妃」,還都是慈禧老佛爺做主給他選的。
珍、瑾姐妹從小跟隨伯父長善在廣州長大。
長善是廣州將軍,官從一品,他為姐妹倆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物質(zhì)條件,甚至還請大才子文廷式教授她們功課,所以姐妹倆的文史書畫水平非普通閨秀能及。
最重要的是,廣州是當時五口通商里最主要的口岸城市,與西方的接觸最早,珍、瑾姐妹倆從小就受到開放和先進思想的熏陶,不像其他閨中女子那般扭捏。
尤其是妹妹珍嬪,她天真活潑、思維活躍,很快就博得了光緒皇帝的歡心。從一個細節(jié)中就能看出,光緒皇帝當時有多寵愛珍嬪。
按照清宮規(guī)定,嬪妃侍寢后,是不能陪伴皇帝過夜的,但可以在養(yǎng)心殿皇帝臥房旁邊的小房間燕禧堂過夜。當時燕禧堂幾乎成了珍嬪的第二個寢宮。
就連一向挑剔的慈禧太后,也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珍嬪青眼有加。
因為珍嬪的字寫得不錯,所以一段時間里,慈禧賜給群臣的「福」「壽」「龍」「虎」等字,都是由珍妃代筆的。
1894 年,18 歲的珍嬪和姐姐一起,由「嬪」晉升為「妃」。這是一張廣為流傳的珍妃的照片,最早刊登于1960年出版的《故宮博物院院刊》。
照片中的女人濃眉大眼,長著一張娃娃臉,頗為漂亮。但這張照片是否真的是珍妃,是頗有爭議的。
照片中女人的額前有一行極短的劉海,這種發(fā)型被稱為「滿天星」,大約是1900年之后,從青樓中流傳出的一種時髦發(fā)型。
在清代,未出閣的漢族姑娘要有覆蓋額頭的劉海,出嫁后把額前的頭發(fā)向后梳。而旗籍貴族女性是沒有留劉海的習慣的,特別是在婚后,她們的頭發(fā)會進行中分或者偏分處理。
珍妃是滿洲他他拉氏,鑲紅旗,身為貴族女子的她,是絕不可能留「滿天星」發(fā)型的。
珍妃生前喜歡攝影,應該也拍下了不少照片,只可惜如今流傳于世的珍妃照,沒有一張可以確認就是珍妃。不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各種史料表明,珍妃確實貌美且生性討喜。
13歲,初入宮門;18歲,晉升為妃,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此時的珍妃也許以為,她今后會一直順風順水,只可惜,深宮女人的人生劇本怎么可能如此簡單。
特立獨行
光緒皇帝整日和珍妃黏在一起,后宮誰最不開心?當然是隆裕皇后。
珍妃侄子唐海沂所著的《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一文中,有這樣一段內(nèi)容:珍妃宮里的宮女白大姐說,隆裕為了報復,就和李蓮英及珍妃宮內(nèi)的太監(jiān)勾結起來,把一只男人的靴子放在珍妃的宮里,妄圖污蔑她有奸情。
后來又因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經(jīng)常進宮演戲的一個戲子的衣料一樣,隆裕抓著這件事又大做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
不過,與皇后之間的矛盾還不足以動搖圣寵不衰的珍妃的地位,真正讓她命運急轉直下的原因,是她開罪了慈禧太后。
1894年,熱衷于新鮮事物的珍妃,迷上一個洋玩意,照相機。雖然當時西洋照相技術已傳入中國一段時間了,但很多國人依然認為照相會取人魂魄,損人陽壽。
可思想開放的珍妃完全不以為然,她悄悄從宮外購置了全套的照相器材,成日地在寢宮里練習。不僅自己學會了照相技術,還教會了宮里的太監(jiān)和宮女。
珍妃照相時,不拘姿勢,任意裝束,甚至會戴上一條假的大辮子,扮成俊俏男子的模樣。她的照相地點一會兒是御花園,一會兒是自己的寢宮,有時候還會跑去皇帝休息的養(yǎng)心殿。
此事很快傳到了慈禧的耳朵里,慈禧勃然大怒,痛斥珍妃整天拿著個邪物不說,還穿戴古怪,成何體統(tǒng),雖然慈禧本人也很喜歡拍照。
不久后,慈禧又聽說,珍妃宮里有一個叫戴安平的太監(jiān),經(jīng)常在東華門外的一個照相館里出現(xiàn)。一個太監(jiān)總去照相館做什么?
慈禧派人打探,結果發(fā)現(xiàn),珍妃非但沒有收斂,竟然還用自己的積蓄在東華門外開了家照相館。接著,照相館被封,太監(jiān)戴安平被處死,珍妃也受到了鞭打。
這還沒完,清末最后一任太監(jiān)總管小德張的過繼孫子張仲忱chén寫的《我的祖父小德張》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件事:寵愛珍妃的光緒皇帝曾用庫存的珍珠、翡翠,制作了一件珍珠旗袍送給珍妃。
有一天,二人在御花園散步,被老佛爺撞見了,老佛爺大怒說道「好哇!連我都沒舍得用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個妃子竟敢這樣做。想當皇后怎么著,誰封的?載湉也太寵你了!」
光緒皇帝和珍妃趕緊下跪叩頭請罪。慈禧命身邊的太監(jiān)把珍妃的旗袍扒了下來,還打了珍妃30 竹竿子。
清朝宮廷女官裕德齡所撰寫的《瀛臺泣血記》,也提到過此事,可見事情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如果說這些都只是年輕的珍妃恃寵而驕、任性妄為的話,那么接下來珍妃做得事就有點觸及紅線了。我們知道,后宮嬪妃每個月的俸祿是按配額供給的。
按清宮規(guī)制,皇后每年例銀一千兩,遞減至妃這一級別,每年僅300兩,嬪為200兩。按照一兩銀子約等于200人民幣來算,珍妃一年的零用錢約為6萬人民幣。
但這筆錢是除去吃穿用度之外另給的,要說也是夠花的。可奈何珍妃生性大方,只要太監(jiān)宮女吹捧她兩句,她就喜歡給打賞,再加上珍妃熱衷于各種西洋玩意兒,所以常常感到囊中羞澀。
錢不夠花該怎么辦呢?節(jié)流是萬萬不可能的,只能開源了,于是珍妃想到了賣官。憑借和光緒皇帝的親近關系,珍妃吹吹枕邊風,就能讓不少人平步青云。
要說賣官這事兒,生活奢靡的慈禧也干,但慈禧多少還是有點分寸的,賣出去的大多都是虛職,珍妃就不一樣了,她為了掙錢,什么官都敢賣。
根據(jù)《國聞備乘》的記載,珍妃曾經(jīng)收取四萬兩黃金,把上海道臺這一官職賣給了富商魯伯陽。上海道臺相當于上海市市長,官從正四品。
上海是當時的對外通商口岸,這里聚集著各個國家形形色色的人。因此,上海道臺通常只有非常有聲望、有才干的官員才能勝任,工作期間一旦出現(xiàn)任何差池,則有可能引起外交糾紛,后果不堪設想。
上海道臺一職通常由軍機處給出候選名單,皇帝和大臣們商議后,最終確定人選。然而,這個魯伯陽,背景不祥、資歷不祥,卻被光緒帝欽點為了上海道臺,這就引得朝中大臣們議論紛紛。
另外,根據(jù)清光緒年間進士、著名書法家商衍瀛所寫的《珍妃其人》一文,珍妃后來又把「四川鹽法道」這一官職賣給了大字不識一個的富商玉銘。
有一次,朝堂上,光緒問玉銘以前在哪兒當差。玉銘張嘴就答:「回皇上,奴才以前在木器廠當差。」?jié)M朝文武當場都驚呆了。
光緒又讓玉銘把自己的履歷寫出來,結果玉銘半天憋不出來一個大字,光緒這才知道,玉銘是個文盲。不過,事后光緒也只是罷免了玉銘的官職,并未就追珍妃的責任。
可皇帝這關好過,老佛爺那邊就沒那么好糊弄了。慈禧得知珍妃賣官一事后,怒不可遏,要知道珍妃這次可是犯了「后宮不得干政」的大忌了。
當然了,這條大忌對慈禧本人是不適用的。而且珍妃賣官,也相當于動了慈禧的蛋糕。慈禧于是命人搜查了珍妃的寢宮,在密室中發(fā)現(xiàn)了一本賬簿,上面記有珍妃賣官受賄的所有記錄。
這次,慈禧決定一定要給珍妃來個下馬威了。珍妃連同其姐姐瑾妃,被施以「褫衣廷杖」的刑罰,就是脫去衣服直接對肉體施刑。
該刑罰此前主要用于犯了大錯的朝中大臣身上,這還是第一次對后宮嬪妃施刑。
1894 年末,妃位還沒坐熱乎的珍妃和瑾妃,雙雙被降為了「貴人」。有人可能會問了,這事跟瑾妃有什么關系呀?瑾妃是沒賣官,不過她用了妹妹賣官所得的銀子。
慈禧嚴懲珍妃、瑾妃也是想以儆效尤。除了瑾妃,還有數(shù)十名太監(jiān)宮女都受到了牽連,有的被杖斃,有的被驅逐出宮。
但第二年,1895年,慈禧看珍妃、瑾妃收斂了不少,就又恢復了她們原本的位分和稱號。此時的珍妃絕對不會想到,更大的災難正在前面等著她。
香魂遠逝
光緒皇帝大婚之時,已經(jīng)開始親政,但實權依然把控在慈禧太后手中,不過光緒帝也在慢慢培植自己的勢力。
珍妃瞅準時機,向光緒推薦了自己的老師文廷式、和兄長志銳。此二人,后來一直得到光緒帝的重用。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大清朝堂分為了以光緒帝為代表的主戰(zhàn)派,和以慈禧為代表的主和派。
甲午戰(zhàn)爭被認為是決定中日兩國國運的一戰(zhàn),最終大清戰(zhàn)敗,晚清表面的強大也被無情地撕碎了。
年輕氣盛的光緒,不愿看著大清就這么衰敗下去,1898年,他在康有為等維新派的支持下,開始了戊戌變法。
變法涉及經(jīng)濟、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目的是使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
慈禧一開始對變法的態(tài)度是默認的,但后來變法危及了以慈禧為首的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了清朝各大貴族的阻撓。
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次變法和改革能夠讓所有人滿意,有支持的就一定會有反對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戊戌變法中的廢八股,興西學,以工商立國等舉措對當時的大清雖然是利遠大于弊的,但顯然與守舊派一味地堅持的祖制是背道而馳的。
比起大清的前途,守舊派更在意的是自身的利益。另外,光緒積極推進變法,除了有讓大清富強的初衷,也有他奪權的目的。
他想要通過變法讓自己徹底的親政,而不是名義上的,這自然也是慈禧所不愿看到的。就這樣,帝黨和后黨的矛盾越來越激化。
變法后期,維新派甚至密謀兵變,計劃說服袁世凱派兵包圍頤和園,迫使慈禧太后交權。光緒雖然不是慈禧的親生兒子,但慈禧也養(yǎng)育了他20多年,在慈禧看來,光緒實在是忘恩負義、大逆不道。此時,她已經(jīng)對這個兒子徹底心寒了。
1898年9月21日,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持續(xù)了百余日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重新掌權,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海外,光緒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軟禁于中南海瀛臺。
沒了靠山的珍妃再次遭受「褫衣廷杖」,并被打入了北三所冷宮之中。冷宮的門窗都被封牢,并打上了內(nèi)務府的十字封條。
珍妃日常吃飯洗漱都由下人從一扇活窗送進來,所食飯菜均為下人的飯。逢年過節(jié),還要跪在地上聽代表慈禧的一位太監(jiān)的訓斥,聽完后再對太監(jiān)磕頭謝恩。
此時的慈禧連兒子都不想要了,怎么還會心疼這個兒媳婦呢?
很多影視劇或者文藝作品都喜歡把珍妃塑造成革命女烈士的形象,說她在戊戌變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在她的熱情鼓勵下,光緒才堅定了變法的決心的。
可種種史料表明,這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已。從戊戌變法失敗后慈禧對珍妃的懲罰就可以看出,珍妃并沒有積極參與變法,否則她的下場不會是僅僅被打入冷宮,而是直接命喪黃泉了。
慈禧囚禁珍妃,其實更多的是為了懲罰光緒,畢竟板子打在珍妃身上,疼在光緒心里嘛。
那么后來慈禧又為何突然改變主意,將珍妃沉井了呢?侍奉慈禧8年之久的宮女榮兒所寫的《宮女談往錄》中,對這段歷史有詳細的描述。
1900年農(nóng)歷7月20日,慈禧西逃的前一天,她用完午膳后,召見珍妃,讓她在頤和軒候駕。見到珍妃,慈禧直截了當?shù)卣f「洋人要打進來了。外頭亂糟糟的,誰也保不定怎么樣,萬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
珍妃愣了一下,說:「我明白,不曾給祖宗丟人。」
慈禧又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
其實慈禧說不方便只是借口而已,她西逃時,帶上了光緒、皇后、珍妃的姐姐瑾妃、幾位格格、幾位阿哥,還有幾個心腹太監(jiān)宮女,唯獨要把珍妃留下。
也許在慈禧眼中,珍妃太過特立獨行,繼續(xù)將她留在光緒身邊,只會讓光緒更加不好管控。事實也確實如此,珍妃回懟慈禧「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zhèn)京師,維持大局。」
這話可以說直戳了慈禧的心窩子了,慈禧臉一沉,大聲呵斥說:「你死在臨頭,還敢胡說。」
珍妃說:「我沒有應死的罪!」
慈禧又說:「不管你有罪沒罪,你都得死!」
珍妃說「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
慈禧冷笑一聲「皇上也救不了你。來人!把她扔到井里頭去。」
珍妃就這樣香魂遠逝了。
根據(jù)慈禧身邊的二總管太監(jiān)崔玉貴的回憶,珍妃臨死前,說了三句讓他印象深刻的話:「我罪不該死!」「皇上沒讓我死!」「你們愛逃跑不逃跑,但皇帝不應該逃!」
這三句話句句在理,卻也句句送命。
珍妃死后,失去權力、失去自由、又失去了愛妃的光緒帝,也在煎熬中度過了他余下的人生。
《宮女談往錄》中說,后來光緒要來了珍妃在北三所掛過的一頂舊帳子,常常對這頂帳子出神。此后,他再也沒接近過任何女人,直到殯天,可以說對珍妃是情至義盡了。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緒離奇暴斃,年僅38歲。民間有傳聞說光緒帝是被慈禧毒死的,但一直無從考證。
直到2008年11月3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北京舉行光緒死因研究報告會,正式宣布其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專家從光緒帝的遺骨、頭發(fā)、以及入殮衣物中檢驗出了大量的砷,也就是砒霜的成分。這明顯是遺體腐敗后直接侵蝕遺留所致,并非來自自然環(huán)境。
光緒死后第二年,安葬光緒的崇陵才開始修建。1913年,光緒得以入土安葬。珍妃也從西直門外的恩濟莊宮女墓,被移葬到了崇陵的妃園寢。
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600多年來,見證了無數(shù)宮廷血雨腥風,曾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死去,更有無數(shù)后宮嬪妃宮女終身葬送在了這座宮殿里。
不知道他們中的多少人,會在臨終前,暗自感嘆一句「愿生生世世,永不再生帝王家!」
1925年,紫禁城被改建成了故宮博物院。多年來,故宮一直堅持著下午5點關門的傳統(tǒng)。對此,官方的解釋是,防止盜竊。
因為在50年代末,故宮曾發(fā)生過一起失竊案。一名叫武慶輝的男子,在故宮閉館之后躲藏起來,并偷走了價值15億的文物。
可很多人依舊認為故宮夜間不開放的真正原因是,太陽落山后,這里陰氣太重。
鬼神之事,可以不信,但是不可不敬。其實這些故宮靈異傳聞之所以能廣為流傳、經(jīng)久不衰,背后還蘊藏著人們對亡魂的悼念、對時代悲劇的共情、以及對正義的渴望。
畢竟有句俗話說得好「我自不做欺心事,世間行走鬼不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