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一部HBO科幻動畫大火。
太空貨船發生意外,幸存者被困在了一顆美麗又詭異的星球上,遇見長出藤蔓的手指,睜開眼睛的花朵,可以隱身的鳥類,機械一般可操縱的內臟.......
《拾荒者統治》,由2016年Adult Swim短片《拾荒者》拓展成的12集動畫,2023年10月一播出便收獲了海內外觀眾的極高口碑,成為HBO的明星之作:
豆瓣9.3分,IMbd 8.8分,??爛番茄新鮮度100%,被稱為“年度科幻王炸”“2023年唯一神作”。
豆瓣年度高分動畫劇集Top 4
在洶涌的“封神”呼聲中,我們覺得它確實不錯,但是稱為神作有點過頭。
它離“神作”到底差了點什么?
我們有一些贊美,也有一些遺憾。
本文整理自銩銩科幻電波
《拾荒者統治離“神作”還差什么?我們的一些贊美和遺憾》
有增刪,完整版請收聽
文章涉及輕微劇透
01、錯位的譯名:
不是“拾荒者統治”,而是“食腐者王國”
故事發生在飛船墜毀之后,幸存者被分成三撥,不僅要努力生存,還要找到飛船和其他船員,離開這個星球。
干練女船員Azi,??騎著一輛阿基拉風格的摩托,搭檔是一臺名叫Levi的小機器人。
生物學家Ursula和飛船指揮官Sam,二人組。
船員Kamen,??獨自一人。
《拾荒者統治》的片名翻譯有點問題,Scavengers Reign 中的 scavengers 是一個生物學名詞,準確來說是“食腐者”;Reign既代表“統治”,也可理解為“領域”。
所以,Scavengers Reign 譯為《食腐者王國》更能準確地傳達創作意圖:
故事的主角是星球上的奇異生物,而不是探險者??。
這不是一個講人類殖民外星的故事,而是人類作為“外來者”和星球“原住民”交互、共生的故事。
弄清了主題,再來看角色:
Ursula和Sam的故事探討了人與他者的關系。
Sam將星球上的生態系統視為威脅或工具,但生物學家Ursula以一種謹慎的好奇心擁抱這顆星球,注意到每一種生命之間的和諧與平衡。??
Azi和Levi演繹了另一個科幻母題:機器的覺醒。??
在接觸了行星上的一些有機物質后,??Levi慢慢進化,變得更加好奇,更有自我意識。??
Kamen則呈現了人在極端環境中如何自處。
他性格懦弱,事業和婚姻都不順利,當他被困在小行星上時,與一種具有心靈感應能力的“原力娃娃魚”建立了聯系,通過它不斷沉溺于往日幻象。
三人組工整地演繹了三個科幻經典議題,但你很快發現:本片最大的驚奇感來自畫面,而不是故事和臺詞。
02、驚喜:
超越人類經驗的生命之歌
這顆星球上,硅基和碳基沒有明確界限,動物和植物沒有顯著區別,生態圈自洽而且有規律可循,當主角遇到一個危險生物,??它的克星一定就在周圍??不遠處,有點像地球上的古老格言“七步之內必有解藥”。
真正的自然并非完全狂暴。
搖曳、變幻、吟唱著,自有其內在規律的生物們,組成了一副超越人類經驗的奇異生命之歌。
巨大白樺樹一樣的柱子,像小蟲一樣的生物依附在上面,受到驚嚇或者有風吹過,它會跳起來,翩翩起舞。??
某種海洋生物會把人類看作自己的卵,把主角們收回到自己的身體里,保護起來。
小機器人Levi的身體被一些黏菌“入侵”了。黏菌順著它的電路攀爬,??這只量產型機器人,開始和別的機器人不同。??
它覺得那些黏答答的小生物很奇妙,很舒服。
它逐漸有了知覺,能感受到人手放在后脖頸上的溫度。
當Azi揪起一坨它體內的黏菌,想要清掃,它叫道:呀!疼!
它開始做夢,夢見自己長出了手,不是機械臂的樣子,怪怪的,但它挺滿意。
通過黏菌,Levi獲得了機器人本不應有的知覺,一個新的靈魂覺醒了!
再后來Levi不慎摔碎了身體,當你以為最可愛的角色就此下線,結果黏菌把它的零件一個個找回來,??拼在一起。??
那一刻許多觀眾熱淚盈眶,真正感受到了“食腐者亡國”的意義——
這群生命有自己的意志,
想去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人類??永遠不可能了解。??
03、遺憾:本應做得更好
“宇宙之可理解與不可理解”的驚鴻一瞥
很明顯《拾荒者統治》是一個視覺先行的作品。
它源于藝術家對視覺本身的沖動,??先設計了很多令他們感到極其興奮的小生物、大生物,再填充合理的生物圈和世界觀架構,最后才讓人類作為其中一種生物,參與進來。
可惜跟這曲生命之歌相比,人類的故事顯得有些乏味了。
我們想看非人類中心主義、反常識的奇異生物,它們在哪里?僅有幾個片段驚鴻一瞥。
上文中小機器人Levi和黏菌的故事算一處,第三集《The Wall》也有一個動人故事:
Ursula遇到了一堵穿不過去的墻,這時,一朵花在她眼前開始發光,??花瓣打開,生出了一個小小外星人。
小外星人用一番操作完成了類似授粉的動作,在極短時間內經歷了一生,回頭撇了她一眼,??走向死亡,墻也隨之開啟。
Ursula被這一幕震撼到失語,面對Sam的質問(你剛才干什么去了?),Ursula無法描述。
這個片段被觀眾稱贊為“全劇高光”,小外星人像是這顆星球的一個縮影——
在這里,每當一個生物死去,尸體上就會開出一朵花,死亡和新生不斷上演,展示著無止境的??生命輪回,不在乎目的,不在乎意義,隨時發生,人類的所有認知在這里都喪失了解釋能力。
宇宙似乎可以理解但又最終不可理解,盡在這“一秒即一生”的對視里。這種多義性十分迷人,甚至有種東方哲學的韻味。
假如用墨比斯的畫風拍《莊周夢蝶》,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故事在這一刻已經接近《索拉里斯星》:科學家來到陌生星球,發現這里的一切都無法被理性和邏輯闡釋。塔可夫斯基和萊姆并非僅僅把主題停留于“不可知論”,而是要讓我們承認人類在宇宙中何其有限。
索拉里斯星即“人類認知不可到達之處”。
如果主創能把這種感受抓住,把這一主題??貫徹始終地表達好,這部劇就真的封神了。
《拾荒者統治》的遺憾,也來自整個故事沒能塑造出一個好人物,只把Kamen的前史交待清楚,其他角色仿佛是工具人般的存在。
開篇的興奮感來自「久違了!是本格科幻的質感!終于有人拍這樣的東西!」。隨著故事推進,劇情很快陷入人類內部的爭執,不再講述種群與種群之間的關系。
它終究從“食腐者王國”變成了“拾荒者統治”。
一張圖來形容:
也許你覺得,風格已如此優秀,再苛求故事未免雞蛋里挑骨頭,但是,視覺與故事的完美匹配是有可能的。
案例一:將“欲望”視覺化的《吉巴羅》。
騎士貪財,遇見披金戴銀的女妖。女妖綴滿金子和珠寶,爆炸一樣溢出屏幕,跳舞時金片震耳欲聾。鏡頭不斷聚焦在女妖皮膚的細膩度、水和金屬的光澤變化上,騎士被一步步蠱惑,走向深淵。
《愛死機》S5E9《吉巴羅》本身講了一個人之欲望的故事,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
案例二:湯淺政明
湯淺政明的作品總是充滿“被困住”的年輕人,他用飛揚的線條表達人物內心的瘋狂和困頓,擅長把牢籠具象化,比如一條大鯨魚的胃里,一間沒有窗戶和門的公寓,主人公瘋狂舞動四肢,奔跑、吶喊著掙脫出去。違反物理規律的身體變形,就是這種濃烈情緒的化身。
著名的湯淺式奔跑
歷史上許多作品都能夠達到視覺和故事的高度統一,成為超越時代的作品。與它們一比,就能感受到《拾荒者統治》畫面與內容的脫節。
有如此優秀的世界觀跟美術打底,??完全可以展開講述「人和宇宙的不可理解」,也可以借助奇異景色映射內心,塑造感情充沛的角色。
可惜直到最后,其他幾位船員的故事都沒能展開,小機器人Levi也僅僅是主線里的曇花一現。
本作導演兼編劇約瑟夫·本奈特和查爾斯·胡特納都是小有名氣的藝術家,兩人high點明顯在于美術,很像與制片人打架打輸后提交了一個“滿分但沒有更多”的故事。
如果能讓藝術家更好地釋放長處,??而不是非要跟短板搏斗,這部動畫也許會變得輕盈許多。
雖然神作過譽,但《拾荒者統治》確實繼承了上世紀70年代莫比斯漫畫和古早科幻議題“蓋亞假說”的精神遺產。
這些內容一旦被重新講述,自然會在今天制造新一輪震撼。
《拾荒者統治》也多虧了同行襯托,近年的優秀新作屈指可數,這部動畫既有獨特的視覺風格,??又能承襲科幻的核心精神,講述人類與不可理解之他者的關系,也就不難理解它為何脫穎而出。
這種新震撼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喜歡這部動畫,可以順藤摸瓜去了解它的源頭,翻翻原著和同時代的法國科幻漫畫,就會發現......
原來,墨比斯才是那個黏菌一樣滲透無數創作者大腦,奠定后世眾多科幻作品內在靈魂的存在。
拾荒者統治的原著,法國科幻漫畫《Les Mondes d'Aldébaran》,也受藝術家墨比斯影響
你可能也對這些感興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