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湖南終于迎來了重磅政策。
近日,國家批復了《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總體方案》,將積極支持湖南省推動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
這個先行區總體方案的批復對于湖南來說意義非常重大,直白點說,這個先行區將成為湖南從中部地區突出重圍的“利器”,從而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是湖南?
近些年湖南和非洲的交流非常頻繁。
從外貿上看:
2021年,湖南對非洲進出口同比增長38.5%,2022年湖南對非洲進出口同比增長42.8%,2023年1至4月,湖南對非洲進出口同比增長了90.4%,湖南近三年對非洲進出口年均增長31.6%,規模為中西部第一。
從進出口增速就可見湖南和非洲的貿易往來有多頻繁了,非洲的農副產品、金屬礦等貨物賣向湖南,而湖南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賣向非洲。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還用建材、小商品等交換南非的紅西柚,這也是全國首次探索對非易貨貿易新模式。
從合作上來看:
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長期落戶湖南,每兩年舉辦一屆,這可是國家商務部和湖南共同主辦的,分量很重。
包括創新示范園等各種有利于中非經貿合作的平臺在湖南拔地而起,并且湖南還在非洲建設經貿合作園、工業園、農業園等,在非洲投資的湖南企業就有100多家,聯系非常緊密。
在2023年,湖南對非洲投資新增項目實際投資額3709萬美元,同比增長345.79%。
從重視程度來看:
據了解,湖南自貿試驗區是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中唯一將中非經貿合作作為戰略定位的自貿試驗區。
綜上所述,為什么是湖南,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一個地處中部地區的省份如何做到和非洲貿易往來如此緊密的?一是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發揮了大作用,相比江海聯運,到達東非基本港的運輸時間可以縮短10天,這也是全國第一條以對接非洲為特色的鐵海聯運通道,二是航空,長沙已經開行了多條到非洲國家的客貨運航線。
另外,可不要小看非洲,目前整個非洲的人口有14億多人,市場是非常有潛力的,以2022年為例,非洲人口增速高達2.5%,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三倍多,而且人口結構特別年輕,隨著非洲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力和需求是很旺盛的。
最后,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意義還不僅于此,要知道這個先行區不僅是中非的橋梁,更是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一帶一路到最后就是構建命運共同體,而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為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邁出了一大步,同時,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有利于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的建設。
坦白講,內陸地區因地理位置的緣故在對外開放上本身就是吃虧的,改革開放后,沿海地區的發展突飛猛進,而近些年,沿邊地區也開始起勢了,特別是東北地區和新疆的外貿增速常常領跑全國。
所以作為中部地區的湖南能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還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外貿所帶來的直接好處以外,更重要的是拔高了湖南省的發展上限,打破了中部地區被地理空間所局限的宿命。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