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實困境
相信小伙伴兒都聽過這些成功學:
- 經歷過千團之戰的血肉磨盤,美團脫穎而出,標志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
- 為了能打造規模這個護城河,索羅斯不惜長期虧損,最終成為電商巨頭;
- 公民得到國家正式授權,奉旨打劫。這可不是無厘頭的電影橋段,而是英國人能夠戰勝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的殺手锏;
- 猶太人為了實現復國的野望,不惜采用國家恐怖主義。這事兒既不道德、又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但以色列卻由此而建立。
說起來,這些案例的相同之處是均以成功結尾;而差異則在于前兩者走的是長期主義路線,后兩者采用的是短期主義手段。
二.小小疑問
想要成功,我們應該選擇長期主義,還是短期主義?
我是大衛的平行宇宙,歡迎關注!
三.五代故事
——孔謙VS張承業
讓我們把時針撥回五代,看看前人面對類似困境時,是如何應對的。 **相信能給小伙伴兒以啟示!
劉邦在大封功臣的時候,將首功給了蕭何! 無論是表面上劉邦自己給出的功狗功臣的區分;還是內里出于平衡功臣實力的考慮, 蕭何其實都有絕對的資格享受這種頂級待遇——無論哪個創業者,都急需一個信得過且能力逆天的奶媽不是?
君不見,接替馬云的是CFO張勇,接替喬布斯的是供應鏈專家庫克。 算是古今中外達成了共識!
以此為標準,李存勖陣營中對應蕭何的人物就是本文中的張承業和孔謙。
之前,張承業已經多次登臺露面了:
- 幫著李存勖順利接手老爹的事業;
- 柏鄉之戰,力勸李存勖采納周德威的正確方案;
- 兩次防御住后梁對晉陽的偷襲;
- 以及看起來沒什么,但真正對后唐起到決定性的貢獻:
莊宗在魏州垂十年,太原軍國政事,一委承業;而積聚庾帑,收兵市馬,招懷流散,勸課農桑,成是霸基者,承業之忠力也!
顯然,這都是蕭何當年干的工作。而且,張承業干得也與蕭何一樣的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孔謙的工作業績也是杠杠的。至少,在分解KPI的李存勖眼中,孔謙的評級絕對能得S——之所以沒能得更高的分數,是因為分數就這么多。
如果說李存勖對長自己一輩的張承業又敬又愛的話,那其中絕對也夾雜的討厭。 而對于純粹是屬下的孔謙,李存勖當然談不上什么敬重,但內心絕對是喜歡乃至寵溺。
但,李存勖對兩人的不同態度,人際關系這個因素的權重并非最高,甚至可能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 鑒于小伙伴兒已經對張承業有了相當的了解,本文將重點將放在孔謙的身上。
盡管張、孔都是后唐能力極強的財政官,可兩人的工作方式卻截然不同! 簡單粗暴地分類的話,可以將張承業看成時長期主義的擁躉,而孔謙則奉行短期主義。
孔謙,魏州人。
背景——魏博余孽
稍微了解一點唐史的小伙伴兒都清楚,中唐之后,所謂的藩鎮之亂其實主要來自于河朔三鎮,即:范陽、成德與魏博這三個軍鎮。 至于魏博,那更是這亂源中的亂源!
直到朱溫借著羅紹威主動請求自己幫忙平亂,后梁才算勉強搞掂魏博。 但作為亂源,魏博可沒有就此一心跟著朱溫混。就連羅紹威自己也認為請朱溫平亂是個賠本買賣,后悔到說出了那句著名的:
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這就是成語鑄成大錯的出典之處。
面對這種陳年舊疾,以朱溫的狡猾暴虐,也沒有辦法徹底消弭。 甚至,等朱溫過世,朱友貞上位,大將楊師厚再一次喚醒了魏博牙兵的不安定基因,成立了屬于他自己的親衛——銀槍效節都,就此成為足以左右后梁政局的新軍閥。 當然,朱友貞運氣不錯——楊師厚還沒來得及露出反意,就先一命嗚呼了。
但朱友貞的能力沒有跟得上自己的運氣。 由于擔心魏博再度落到其他野心家手中,朱友貞迅速行動,將之分割為兩鎮。 動機沒問題,但手法過于粗糙,以至于魏州兵變。 李存勖借勢用力,成功拿下魏州。至此,為禍盛唐百余年的河朔三鎮統統落入河東李存勖之手,成為他滅梁的主要籌碼。
當然,后來魏博士卒嘩變,脅迫銀槍效節都叛亂,也成了李存勖最終滅亡的重要導火索。 不得不說,歷史就是這樣的諷刺!
之所以短視——缺失安全感
成長于這樣的環境中,沒有誰能說得清楚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
電影【戰爭之王】中,兩個黑人女孩就不擔心艾滋病,用她們自己的話:
為什么要擔心十年之后才會殺死你的東西呢?
如此,絕大多數人是很難擁有安全感的——反正以孔謙的言行判斷,他本人是沒有什么安全感的!
也許,這就是孔謙做法激進、短視的底層驅動力吧。 另外一種可能,多半是皈依者狂熱作祟吧?君不見,潤人對國家的仇恨要遠高于人家西方人本身!
積極發揮專業特長
當河東大軍進駐魏州后,急需安全感的孔謙第一時間向李存勖靠攏。
想通過抱大腿來實現階層躍遷,那只是意愿。能否實現,還要看實力如何。
眾所周知,戰爭比拼的就是經濟。 而對孔謙有利的是:他本人就是魏州知名的財政官——專業對口了屬于是。
意愿、實力都匹配,那就干吧!
短視至不計后果
然而,大家并沒有對孔謙的努力表達出應有的敬意,反而認為:
然民亦不勝其苦也!
史書沒有明說孔謙采取了什么樣的手段經營李存勖的財政,但一句不勝其苦其實已經能說明很多事情了! 在這一點上,他以及其背后的李存勖做得還比不上劣跡斑斑的朱溫。
梁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后。以夷門一鎮,外嚴烽堠,內辟污萊,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雖苦戰,民則樂輸,二紀之間,俄成霸業。 及末帝與莊宗對壘于河上,河南之民,雖困于輦運,亦未至流亡,其義無他,蓋賦斂輕而田園可戀故也。 ^t8h4ci ——舊五代史·食貨志
等到了后唐建立,就開始有了孔謙如何工作的記錄了。
峻法以剝下,厚斂以奉上。
甚至,為了聚斂資源,孔謙不惜違背李存勖的明詔。
后唐初建,李存勖必須要給天下百姓一些甜頭——具體的說,就是所有立國之初常用的輕徭薄賦,以便穩固人心。
從意愿上,這絕對是李存勖真心。但作為一個談不上多自律、沒有多少自驅力的君主,貪圖享受,同樣是李存勖的真是需求。 如此,減少稅負屬于對,但又不完全的對的薛定諤的行政指令!
決策層的意識可以量子態,但執行層卻一定要將其塌縮成確定態。要是張承業在,那多半會嚴格貫徹輕徭薄賦的政策; 但缺乏安全感的孔謙卻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老板的真實需求才是自己的KPI,至于什么才是對國家有益?關我屁事!于是,他
悉違詔督理。
所以,本節開頭所謂的民不勝其苦的民當然說的百姓,但又不是完全指百姓——難道官員就不是民了?
至此,陰謀論一點,也許孔謙干的才是李存勖真心想干的事兒——畢竟想了解一個人,不能只看他說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
反正,一個難以置信卻千真萬確的事實是: 盡管孔謙如此陽奉陰違,但卻沒受到李存勖的任何制裁——甚至,連有記載的糾正都沒有! 雖說前互聯網時代,身居大內的皇帝想了解到國家行政命令的執行狀況,難度的確很大。 但,一個官員能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地違詔,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完全瞞過皇帝的耳目!
可李存勖的反應就是如此地反常識! 甚至,在極其注重門第出身的后唐,沒有家族、沒有靠山而且名聲極差的孔謙卻最終被破格任命為租庸使,而且被賜【豐財贍國功臣】這樣的名譽頭銜。 只能說,這就是李存勖對他看似違背自己命令、實則真正貼心工作的認可與獎勵!
正是如此,孔謙才確認了一個在后唐當官的最重要原則:斂錢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不但不減負,還要開源,包括但不限于:
- 設卡收過路費;
- 搶占百姓田產。 為此,孔謙不但對平民下手,甚至連當官的也沒放過:
- 建議給官員降薪;
- 減少官員數量;
- 重新丈量田地。 ——真正將動了所有人的奶酪做到了一視同仁的地步!
如此,李存勖笑開了花,但后唐呢?
民產雖竭,軍食尚虧。加之以兵革,因之以饑饉,不三四年,以致顛隕,其義無他,蓋賦役重而寰區失望故也。
也許,正是有了孔謙這樣知冷知熱的新人,李存勖才會對張承業那樣堅守原則的舊人日益嫌棄吧?
但,無論物議如何,包括史官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得承認一個事實:
(孔謙)自少為吏,工書算,頗知金谷聚斂之事。晉與梁相拒河上十余年,大小百余戰,謙調發供饋,未嘗闕乏,所以成莊宗之業者,謙之力為多……
蓋棺定論
至少,在后唐滅梁這個階段,無論是張承業的長期主義,還是孔謙短期主義,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沉淀規律
參考答案——歷史給出的干貨:并非最強大的物種,而是最能適應的物種才會生存下來!長期主義和短期主義,本身并無真正的優劣之分,而是看你面臨的場景到底是怎樣的。
當然,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方案,以上兩者均有各自的優缺點:
優點
缺點
長期主義
愛因斯坦早就總結出: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誰能保證你鎖定的長期目標是否正確?如此,漫長的征程中,誰又能堅持下去?
短期主義
可以小步快跑,試錯迭代
反復橫跳,偏離目標
五.平行宇宙
——執行短期主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
好奇心爆棚的小伙伴兒可能會有疑問:時易事異!在如今這個快速變化的新時代,這些干貨還有奇效嗎?并不用去平行宇宙尋覓,現實告訴我們完全可以照方抓藥。
素人能否逆襲上位?
素人能否逆襲,打敗盤踞在金字塔頂端的那些老油條?
估計小伙伴兒會下意識地反應:又不是爛俗的騎士小說,哪有那么多底層逆襲的真實案例?然而現實社會的離奇程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力。 唐納德·中國網友心中獨一無二的白月光·懂王·川寶·建國同志·手風琴演奏大師·反政治正確代言人·特朗普先生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打破了這個僵化、保守、刻板、落后甚至反動的觀點。
初衷?不重要!重要的是收益
網傳,特朗普之所以會去競選總統,可能的原因如下:
- 早在幾十年前他就已經立下大志,要競選美國總統,為家族添彩、為國家增光;
- 咽不下奧巴馬在大庭廣眾下對自己的譏諷,一定要加倍還回去!
但對特朗普本人而言,相對于這些事前的初衷,他更在意的其實是事后的收益! 合理推測,下決定參選之初,以上兩點理由就跟當初努爾哈赤公布的七大恨一樣,無非就是為自己的行動提供一個合理的借口罷了。 彼時,商人特朗普更想要的,其實是利用競選加大對流量的吸引力!
只是,世界是混沌的——亞馬遜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就可以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颶風——競選的后續影響可不是曾經的特朗普以及美國人能預料到的! 唯一能確定的是,在特朗普的心中,初衷不重要,他真正關注的只有結果!
懂王劍走偏鋒
一般而言,所謂政治就是求同存異、相互妥協。 因此,想要成功競選,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其優先選擇都是穩固基本盤之余,盡量拉攏中間選民。 自美國建立到特朗普上臺的200余年,美國大選策略一貫如此。你甚至可以說,這就是祖宗之法不可變。 在特朗普之前,我們熟悉的里根、克林頓、兩位布什乃至奧巴馬,都是沿著這條已經走的不能再熟的路線,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那個人。
但,特朗普不過是個政治素人,在別人的賽道上,是斷無取勝之可能的! 于是,他畫風突變,一改傳統政客作風,劍走偏鋒。 他的行為如此乖張,上至政客智囊,中至傳統媒體,下至平民百姓,都對其行為予以嘲諷,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想借總統選舉之名為自己拉流量的短視之徒罷了!
事實上,這不就他愿意參選的初衷嗎?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躲開傳統政客奉為圭臬的長期主義而選擇了短期主義路線。而耐人尋味的是,最終勝出的是特朗普,而非熱門人選希拉里·克林頓。
復盤2016年美國大選
1.背景-美國內部撕裂
在當下這個語境中,美國內部出現撕裂已經是常識;但追本溯源,其源頭倒并非來自于特朗普榮登大寶。 認真考據起來,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分歧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羅斯福新政改革。
(1)新政自由主義
為了解決大蕭條,羅斯福推出新政,其核心理念為:政府需要對普通公民的生存和幸福負責,需要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包括養老金、失業救濟和貧困救濟等。 相應的,其價值觀也在羅斯福漫長的總統任期內漸漸定型:
- 政治上,主張更具包容性,更提倡民主參與;
- 經濟上,強調加強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利用稅收杠桿對社會財富進行更為合理的再分配,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的扶持和機會;
- 上,鼓吹包容性、多元性和相互尊重。 這些價值觀對以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傳統為基礎的美國傳統價值觀做了很多修正,自然地,也引發了“權力”重組和“權利”再創。
不可避免的,自然是傳統價值觀的回潮,即:慢慢形成的當代保守主義。
(2)當代保守主義
1980年,繼羅斯福之后,又一位足以躋身總統山的里根當選,逐步將保守主義的不同派別整合為一。 至此,當代保守主義的終極形態出現了:恢復市場資本主義的秩序和活力,恢復州權的尊嚴,減少聯邦政府的社會立法和對公民生活的干預。
從那時起,這兩種意識形態就陷入為對抗彼此積蓄力量的預熱階段。
(3)缺少增量,兩黨只能在存量里爭吃的
之所以要對抗,其本質而言無非就是找不到新的增量,大伙兒只能在存量里搶飯吃。 所以,2000年的美國如日中天,戈爾可以大方地向布什承認敗選;到了2020年,已經顯露疲態的美國就無法允許特朗普接受輸給拜登的結局。
2.根元-特朗普能勝選的根本原因
(1)核心原則-爭取關鍵的少數
找到選舉制度的BUG,放棄過往四平八穩的策略,轉而經略可以四兩撥千斤的關鍵的少數選民。 這是傳統政客的認知盲區,亦是特朗普逆襲勝選的根本原因!
(2)何為關鍵的少數?
- 由于制造業空心化,鐵銹帶地區的白人失去原來唾手可得的工作機會。
- 他們還不得不與外來移民競爭工作。
- 實際工資水平下降,父輩曾經擁有的中產階級地位緩慢但堅定不移地消失了。 這些美國原本的中產階級選民成了全球化的受害者。
更要命的是,
- 精英控制的民主黨不再重視他們——民主黨的目標受眾是互聯網新貴與華爾街金融寡頭;
- 共和黨“建制派”也不在意他們——這些人看重的軍工復合體與能源企業。 他們的總人數并不算多,但恰好分布在搖擺州。 基于美國特色的選舉人制度,這些人就成了關鍵的少數。
特朗普要做的,是抓住這個團體,給他們發聲乃至選擇的機會。以此激活“沉默的大多數”的參與感,打造一支“建制派”不屑一顧的新的選民隊伍。 他們回饋給特朗普的,是將足以決定大選結果的搖擺州雙手奉上。
3.方法論-特朗普采取的競選手段
(1)另類但有效的人設
為了吸引這些隱藏選民的關注,特朗普不惜犧牲形象,給自己打造了一個極其另類的人設:一個不折不扣的“騙子”,粗俗不堪,淺陋無知,蔑視少數族裔和女性,無視事實與科學,煽動仇外主義情緒且鼓吹白人至上主義思想。 簡言之,政治正確的反面就是其精準的人物畫像!
(2)競選路線
吸引到隱藏選民的注意后,特朗普始終以“圈外人”的身份標榜自己,以此與建制派候選人做出明確切割,迎合選民對現行官僚體制的不滿和不信任。 更進一步,他在政治競爭中絕不妥協,而是追求極端化的目標。
(3)黨內資源整合
特朗普諳熟于利用新媒體發聲、與選民互動。借此,他加速共識的消失、加劇價值觀的對抗,迫使選民們按照其利益和價值觀重新站隊,最終爭取到關鍵的少數。
然后再以此為籌碼,打壓黨內政見不同的派別,最終完成了內部的資源整合,裹挾與其價值觀并不完全契合的共和黨為其競選服務。
最終,成功勝選。
4.后果-短視的競選策略對國家的傷害
(1)難以接受的現實
在美國人——起碼是那些相信政治正確的美國人——看來,如今,自己必須接受一個不想接受的現實:最不適合做總統的候選人,經過民主程序當選總統了。
(2)美國人對2016年大選的反思
在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公開辯論中,兩人分別描述了其心目中美國應有的樣子。
希拉里:
一個崇尚多元價值的、具有包容性的、將繼續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富有創新精神的美國。
特朗普:
希拉里說的很好,但你先別說了!愿景的確美好,可代價呢?如此高昂的代價是現在的美國人愿意而且能夠承受的嗎?那不過是美國精英們的美國夢,而不是咱們普羅大眾的美國夢。
事實上,在特朗普看來,美國正處于危險的邊緣,傳統社會面臨重重挑戰,美國價值觀受到攻擊,內部面臨著危險。
所以,他心中的美國夢是:美國第一。 這是一個現實的、熟悉的、觸手可及的夢,讓人感到安全和舒適。美國人可以重溫曾經的特權、驕傲與優越感。
于是,2016年的美國大選就此演變成是一場兩種價值觀的全國辯論,乃至兩種美國愿景的競爭。 從根本上,也是美國的一場文化戰爭。
(3)曾經共同信仰的崩潰
曾經,無論在意見和立場上如何相左,美國的政治精英都分享著一套共同認可的信仰:
- 尊重財產權,
- 信仰經濟個人主義的哲學,
- 欣賞競爭,
- 將資本主義文化所包含的經濟美德視為人的必備品質。 這些基本信仰最終轉化成為美國政治意識形態中的核心原則。
在這種場景下,無論眼下境遇如何,在之后的競選中,兩黨終究存有勝出的希望。 于是,玩家樂意通過憲政體制中的“談判”與“妥協”來推進自己的政治主張,從而避免“分裂政治”的出現——至少也要遏制其蔓延和深化。
但以另類手段勝選的特朗普,有意無意地打破了這種共識與慣例!
(4)自此,黨爭成了美國政壇的常態
從此,黨派利益取代公共利益,成為權力政治游戲的底層規則。 黨爭常態化、工具化乃至武器化。
(5)內部撕裂進入加速階段
黨爭又導致:
- 共和黨內部,基層選民發動了一場“內部反叛”;
- 全國層面,白人社會的相當一部分中下層選民針對“建制派”精英政治發動了一場“公開反叛”。
這樣的反叛不僅是對多元文化主義主流價值觀的一次“清算”,更是保守派選民對未來美國的走向做出的一種憤怒的選擇。
(6)改變了競選的基本邏輯——隱患加劇
選舉政治變成了一種本末倒置的政治,選民意愿不再是民主政治的動力和源泉,而是為了掌握權力需要清除的障礙。 所有圍繞選舉展開的政治活動,其目的都是為了得到選民的選票,進而成為權力追逐者用來進行利益交換、追求個人成功的籌碼。
用中國網友的話總結,就是:動搖國本了!
5.大人,時代變了
難道特朗普不知道,長期而言,這種短視的做法對國家傷害巨大嗎? 他只是政治素人,并不是一個傻瓜。如果連這個都不清楚,又如何能影響到半數美國人?
- 或者,在他心中,總統大位高于一切,至于副作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 或者,他就是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篩選掉那些不符合他心中標準的美國人,以便輕裝上陣,重塑山巔之城
- 或者,哪有那么多長遠的目標,他在意的無非就是眼前的茍且——畢竟,長期而言,所有人都死掉了!
諷刺的是,無論特朗普的行為基于何種考量,美國社會都塌縮為一個確定的現狀:撕裂加劇!
總結特朗普的成績單
如果,小伙伴兒認為2016年的競選結果僅僅是美國政治體制偶然出現的一次BUG,那我建議大家還是要用結果說話——咱們先看一下特朗普四年任期的成績單,之后再評論功過吧!
先上數據:
可以說,除了消費者信心之外,一切向好! 無論你喜歡與否,至少在總統任期內,特朗普的成就固然談不上卓越,但起碼是合格乃至良好的。 事實上,即便受制于疫情的影響,他依舊拿下了7400萬以上的選票——這個數字高于之前所有的總統候選人能拿到的票數,僅僅輸給了自己的對手拜登。
現在,可以下結論了。 雖然采用短期主義上位,但在特朗普的任期內,排除掉疫情因素,其對美國的貢獻大于損失!
即便拋開數據,僅以邏輯考量,也能輕易地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策略如果連維持生存都有問題,那么不管長期來看多么有效,都無法將之稱為成功的策略!
敲黑板,干貨需要多重復!
適者生存!長期主義與短期主義之間并無優劣之分,僅有適用范圍不同而已!
One more thing
說過了成功案例,不妨再看看失敗案例:
- 短期主義: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 長期主義:經過億萬年的優勝劣汰,恐龍終于獲得足夠龐大,就此坐上侏羅紀至白堊紀的鐵王座。但,當環境改變后,小體型的哺乳動物踩著恐龍的尸骸,成了最后的贏家。
參考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鑒】
- 歐陽修【新五代史】
- 薛居正【舊五代史】
- 胡三省【通鑒音注】
- 美國大選:拜登領先特朗普700多萬張普選票,優勢擴大(https://news.sina.com.cn/w/2020-12-04/doc-iiznezxs5240201.shtml)
- 數讀|從數字看特朗普四年政績如何(https://new.qq.com/rain/a/20210120A0B1IG00)
- 特朗普為何當選?——關于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歷史反思-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http://ias.cass.cn/cxgc/201711/t20171109_3738343.shtml)
特別聲明:事實上,當我閱讀歷史的時候,其實質就是開啟了一個平行宇宙;而當你閱讀本文的時候,其實質也是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中,如果你發現了錯誤,請及時指出、不吝賜教,那將是你我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如果你受到啟發,不妨關注、點贊、轉發,去激發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特別感謝辛苦制作、上傳的網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