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五,傳統節日元宵節,古稱“上元節”或“元夕”。通常意識里,過完正月十五便算是真正過完了年。一家團圓其樂融融的場景仿佛還是昨天,轉眼間又要各自天涯去奮斗了。一起望著窗外煙花,拿起筷子,端起酒杯,珍惜此刻團圓吧。
元宵節這天晚上,自古以來就是熱鬧非凡,古代元宵節有“東風夜放花千樹”的璀璨,有“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的歡快,發展到今天,元宵節這天,全國各地也都在舉辦形式各異的燈會,我們在燈火相映,歡聲笑語中延續著中國人的浪漫,而浪漫的帷幕下,卻都藏著我們共盼團圓的心聲。
在大約1000年前今夜,北宋開封府張燈結彩,寶馬香車如云,彩燈畫船如織,共慶元夕之夜。街上男女老少賞燈、猜謎、投壺、射箭好不熱鬧,如清明上河圖,徐徐鋪開,一幀幀盡是人間煙火。有的年輕人三五成群,提著燈籠追逐嬉戲,有的戀人相牽,共點一盞彩燈,許下一世情緣,還有的風流浪子,乘船而來,奔赴一場風花雪月。這是人間最美之夜,燈火下,藏著每一個人的期許,當然還有遺憾和回憶。
走過石拱橋,穿過花市,河岸邊的柳樹上,升起了一輪圓月,相比隔岸的熱鬧,這里游人罕至,只有兩三情侶,在月下互訴衷腸。這時候一位約二十七八歲的官人,在樹下徘徊,月色中,他身影都蹣跚,時而望月而思,時而望著對岸燈火而嘆。火樹銀花,琉璃光射,歌舞喧騰的夜,似乎是在映襯著這位官人的孤獨。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踟躕徘徊間,一首詞寫就,送給了畫船上彈著琵琶的歌女,他的故事也在勾欄瓦舍間流傳了千年。
這位官人就是北宋文豪歐陽修,此時的他剛步入官場,正在京城任館閣校勘。去年元夜,他與第二任妻子楊氏,曾共步花市,那時候楊氏年僅十七,芳華妙齡而又知書達理的她,給予了年少的歐陽修無盡溫柔和體貼。那年元夕,他們夫妻二人執手在開封府錦街之上,直到月淡寒輕,漏聲寂寂。這一夜,妻子楊氏陪這歐陽修飲酒賦詩,把浪漫灑向人間,傾于月色。
時過境遷,這一對夫妻享受不到十個月,年僅十八歲的妻子楊氏便撒手而去,幸福來的突然,走的也很突然,正如楊氏墓志銘上寫的““其居忽兮而逝也遽,其歿久矣而悲如新”。妻子楊氏的離去,給歐陽修留下了一輩子的傷痛。
又是一個元夕之夜,歐陽修獨自在開封街邊行走著,望著燈火通明的花市,他又想起了妻子,曾經攜手而歌的幸福,就像此刻的歡聲笑語,到了明日,一切都將煙消云散。月色和花燈依然如昨日,而身邊的人卻再也無法挽著衣袖,在耳邊喃喃細語了,隔岸的笑語中,他獨自擦著眼淚,淚水把月色朦朧,妻子仿佛就在眼前,卻永遠也牽不到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們永遠都無法預計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到來,此刻元宵佳節,月色迷人,燈光璀璨。在歡快的樂曲中,在舉杯共慶的笑語里,愿我們珍惜此刻團圓。
作者 | 素心
投稿 | wangyw1027@163.com
入群學習 | 微信(15116151869)
圖片 | 來自花瓣網,如侵權聯系刪除即可
文字內容 | 文章內容為原創,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