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餌料在野釣過程中有多么重要那倒是不至于,只要不是相差太遠那么其實效果差距其實也不大,比如用顆粒去釣鰱鳙、用拉餌釣胡子鯰什么的這種就是屬于相差太遠。一般來講適用于普遍規則就好:魚多拉餌提升效率、天冷濃腥、釣大魚用不那么容易散或者霧化的餌料……根據食性來挑選餌料基本上差不到哪里去。
但偏偏關于餌料的話題經久不衰,也偏偏有一部分釣友就相信這個:有什么祖傳秘方、以后什么滴在石頭上面都咬、有什么狂要不斷、有什么讓魚兒變得瘋狂不顧微信也要吃的東西……。但如果你經常野釣的話你應該能大概總結出一條經驗:即使是有上面的那些東西,沒有魚那也是白搭,有魚的話什么紅蟲、蚯蚓、濃腥拉餌、秘方什么的區別不大,最多就是效率上面的區別。
春季用濃腥餌料
但你要說餌料一點兒也不重要那也不至于,就野釣來說餌料應該能排進前五,不同的對象魚側重點不同可能能排進前三,比如鰱鳙。有的魚特別注重天氣,比如大水面野釣草魚就只有在最熱的那段時間比較火爆,有的魚一旦降溫就是沒口、有的魚就只是待在某些特定的地方、有的魚食性單一。
今天來講講春季野釣餌料選用和搭配,當然整個春季溫度跨度很大,早春和暮春有很大的區別,況且還有很多不同的對象魚開始活躍的溫度區間也有所不同。今天主要講講思路,具體某一個對象魚的開餌、用餌、選位、天氣這些后面會專門有內容詳解,綜合野釣餌料方面看這一篇基本上也就……還不夠——因為蓑笠哥沒有在你當地釣過魚,偏口什么的不太了解,所以你要結合你當地的情況靈活變通才行。
早春的魚好釣
濃腥是主線,活餌要搭配
春季的氣溫還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尤其是早春還延續了冬季的氣溫,即使是略有回升幅度也不太大,一兩天的高溫也是杯水車薪,就算到了暮春濃腥餌料也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多年前蓑笠哥就一直提倡大家用濃腥餌料,即使是到了夏季野釣除了鰱鳙、草魚這些都是使用濃腥餌料,最近幾年也留意到“素餌論”逐漸邊緣化了,什么蝦拉、紅蟲拉都流行了起來,這里面其實有幾個原理:
有肉誰會吃豆腐?絕大部分的動物都知道蛋白質比淀粉更為稀缺也更有營養,你覺得那些牛羊喜歡吃草是它們祖先真的很喜歡然后演化出了吃草的口腔和消化道?是被逼得沒有辦法才這樣選擇,很多素食動物都保留有吃肉的習慣,網上大把羊、兔子吃肉的視頻,其實這并不稀奇。更何況我們所釣的魚純素食的頗為稀少,大多數都是雜食性魚類。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鯽魚吃酒米、吃蚯蚓、吃紅蟲,窩子里面有魚的情況下你掛酒米和蚯蚓以及紅蟲就能看得出明顯的區別。
搭配使用
春季是繁殖期,對食物要求更高。再者,春季也沒有什么太多的鯽魚、鯉魚以及其他小魚特別喜歡吃的東西,也就水里面的各種水生昆蟲靠著腐殖質才比較普遍。從食性上面來講,它們春季開葷的比例比較高,雖然我們可能沒有留意到:漲水會淹沒很多昆蟲居所、交配繁衍完成的昆蟲會死去、下雨會讓水面有很多昆蟲、水流會帶來很多昆蟲蚯蚓的殘骸。一條魚經常吃某一種東西它們會對這種東西的氣味加深記憶,遇到之后不暇思索也不需要試探就吃進去了,聞到這種氣味就會附近尋覓。
那么如何濃腥呢?可以添加紅蟲汁、蚯蚓汁、紅蟲粉、赤尾青、蠶蛹粉這些,但鑒于市面上賣的這些東西實在參差不齊,我上過很多次當之后給出一個建議:就購買赤尾青,赤尾青是用南極磷蝦做的,看得見蝦肉顆粒在里面,成本不高作假也容易發現。購買一斤一個春季基本上就夠用了,在你喜歡的任何里面添加20%-30%就有顯著的效果,一斤也就十多塊錢。如果你想效果更好一點兒的話就購買活紅蟲回來自己用榨汁機榨汁,成本低點兒的就買冷凍紅蟲解凍之后直接添加到餌料里面不用榨汁,效果也差不了太多但便宜很多。
值得留意的是:不要去購買什么紅蟲粉、蚯蚓粉啥子的,這里面能含有1%的真東西就不錯了,絕大部分都是一些其他動物蛋白粉染色的,完全沒啥用,我個人就上過很多次當,還不如直接單開使用商品餌料。但大廠里面的紅蟲粉效果還可以,至少添加點兒拉絲粉之后單開效果還挺棒。比如云上飄的紅蟲蚯蚓顆粒,用來打窩或者弄成粉末之后做成搓餌效果還不錯、釣魚王的紅蟲粉有一定的效果。
注:上面所說的方式基本上大部分對象魚都可以添加,常見的鯽魚、黃尾、鯉魚、船釘子、鳊魚都是可以的。去年有一次釣鳊魚,我濃腥餌料搓餌,附近很多人釣但我釣了17條是附近好幾個釣友魚獲之和還多,主要原因就是加赤尾青抽。還有很多次釣鯽魚、黃尾也好,沒有小魚鬧窩的情況下濃腥就對了。
早春魚獲
上鉤餌料下鉤蚯蚓,誘釣結合魚獲更棒
餌料霧化誘魚聚窩留魚不散,蚯蚓負責上魚,雙管齊下是一個很棒的組合。當也并非是餌料就釣不到魚了,這種組合也有可能雙飛,也有可能魚兒吃餌料釣起來。但根據這幾年的經驗:如果你只掛一條蚯蚓或者蚯蚓太小那么五五開,但如果你鉤子上面掛大條一點或者兩三條蚯蚓那么掛蚯蚓的鉤子上魚概率明顯的多過于餌料。
蚯蚓就用漁具店買的蚯蚓,很多釣友說自己挖的蚯蚓比漁具店買的要好,對一個快四十歲挖蚯蚓釣魚很多年的人來講:沒啥區別的,主要看你掛蚯蚓的方式有沒有保留活性,就氣味方面來講購買的蚯蚓是用牛糞什么的養出來氣溫低了害的搭棚,也就是說它一直吃東西保持氣味,但春季你挖的蚯蚓都是腹中空空沒啥吃的氣味很淡。很多人對野生的東西有些偏執的執著,不可否認有些東西確實野生的棒,但這并不代表養殖的一無是處。
搓餌或者拉餌就隨便了,我喜歡搓餌抽窩在春季,因為:春季溫度很低,醒餌的時間很長,即使是拉大球這些拉出來的都不夠大,除非鉤子用大一點,但鉤子大了可能會擋口(餌料大一點兒可能不會擋口,但是鉤子大了肯定會)。狀態很重要,餌料做好之后捏一團丟在岸邊看得到的地方,如果五分鐘內還沒有完全散、兩分鐘還能保持大體形狀這是不太合格的(抽窩期),當然魚兒進窩之后保持軟就可以了,不散倒是問題不大,但沒有發窩口很稀疏的時候一定要散、有霧化、沒口抽起來鉤子上面要有點兒殘留(完全沒有殘留也不好,拉絲粉能有這個效果)。
通常我的做法就是:剛開始水比稍微小一些輕輕攏成團,然后輕輕捏上鉤就行,等口很頻繁或者上魚之后弄一半出來加點兒水稍微揉軟一點點捏小一點釣,釣那么幾條之后用原先的干散再抽幾竿保持窩子里面一直有。因為野外的魚兒進窩很多有可能一次一群,很快就能把窩子里面散落的吃光,要是長期得不到補充它們也就走了。除非你打了它們一次吃不完的底窩(糠餅、老壇純玉米什么的),或者吃起來很費勁的底窩(碎玉米粒很細碎那種鋪在水底很難撿完)。
誘釣結合效果更好
添加劑野釣不用考慮
什么小藥、大師出品、高科技實驗室……真的勸你野釣不要去碰這些個玩意兒,沒啥效果的,可以說是智商稅我也交過。還有什么濃縮紅蟲汁什么的也就是蜂蜜、甜蜜素添加點兒紅蟲調配而成,還不如直接買紅蟲榨汁。你要想:紅蟲汁怎么個濃縮法,你直接用紅蟲榨汁還不夠濃縮的?
不需要任何添加劑
最后講講紅蟲和蚯蚓的區別
如果你當地購買紅蟲麻煩且比較貴遠遠沒有蚯蚓劃算而當地釣友又使用紅蟲比較少的情況下推薦你使用蚯蚓。但如果紅蟲方便購買且不貴(紅蟲養殖區域附近)當地釣友大多都使用那么就用紅蟲。這些年紅蟲和蚯蚓我都有使用過,兩者的廣譜性都差不多,但釣紅蟲很容易上鯉魚但蚯蚓不行,黃尾更喜歡蚯蚓而不是紅蟲,大鯽魚喜歡大蚯蚓而不是紅蟲。
要說兩者在釣的過程中有什么區別,給我的感受就是:干凈沒有障礙的亮水用紅蟲有優勢一些,但是釣草洞、釣草區、有底草、混水里面釣的話蚯蚓比較有優勢。這就要看你所釣的水清來定了,但兩者都有一個弊端:上餌遠沒有拉餌方便,所以在資源好、魚多、口多的地方推薦你使用濃腥的拉餌,這種情況拉餌表現更好效率更高。因為魚兒聚窩之后尤其是有好多條在窩子里面的時候,餌料的區別并不明顯。
但有一說一:我不喜歡紅蟲的原因就是因為貴且不容易保存,蚯蚓隨便存放十幾天不要緊,只要不要高溫就是了,而且買一次紅蟲可以買好多蚯蚓了,要是舍得這個錢,我買一斤蚯蚓榨汁混合點兒什么飼料粉末做成散炮打窩,然后一盒蚯蚓釣一天,效果要比紅蟲強不知道多少倍!
昨天下班后一個小時不到魚獲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釣爆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