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1179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就業形勢比往年更加嚴峻。于是,很多院校開始呼吁畢業生要“積極就業”。就業不積極是大學生的問題嗎?大學生就不了業學校著什么急?最討厭的就是“管不了還要多嘴”!
看看學校是怎么說的:落實就業去向的同學們要客觀了解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不要只盯著考編考公,合理定位個人就業目標,理性調整就業期望,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科學做好職業規劃。這真的是句句在勸人向善,實則啥用沒有。
學校給的就業建議有幾個人會聽,更多地學生是要經歷社會的淘汰,以及生活的重壓,才有可能放低預期,接受原本嗤之以鼻的工作。這不是個人定位的合理化,也不是什么就業期望,更不是所謂的科學規劃,只是無奈的接受而已。畢業生不需要這些華而不實的勸導,生活自然會教給他們。
畢業生不缺少教師爺
社會上最受人討厭的一類人,莫過于那些解決不了問題卻特別愛多嘴的人了。他們整天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滿嘴大道理,好像都是為你好,其實一點實際幫助都沒有。和他們說話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還讓人莫名其妙地煩躁。別以為你的話能解決問題,其實只會讓大家更加頭疼。別人的耳朵可是有保護機制的,多嘴只會讓人更加反感。別總覺得自己那一套能解決世界難題,其實解決問題需要行動和實際的努力,而不是光說不練。希望這些人可以閉上嘴,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然后再說話,大學生不需要“教師爺”。
就業環境與自身資源決定自己的路
大學生就業一直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機會選擇自己心儀的職業。畢業之后,就業環境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資源積累。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人脈,很難獲得理想的工作。與此同時,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也讓很多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
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都應該有所認識。不僅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還要注重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網絡的建立。有時候,進入一個優秀團隊,比起個人努力,可能對就業前景更有幫助。
因此,作為大學生,我們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資源圈,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多結交一些有經驗的朋友。另外,也可以通過實習來積累工作經驗,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勇氣去面對挑戰,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畢竟,就業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但只要堅持不懈,總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