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最華人(微信ID:wcweekly)
作者:華人作者團
導讀:
“引力一號”背后的男人,29歲跨界造火箭。他說:“吃穿用度不是我的追求,還是想做對人們更有意義的事情。”
在民營航天領域,中國人正不聲不響地創造著奇跡。
2024年1月11日,民營航天公司“東方空間”,用他們最新研制的“引力一號”火箭,圓滿完成了一次海上發射任務,將3顆衛星精準送入預定軌道。
這枚火箭一上來就刷新了一連串的紀錄:
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
全球首個海上發射的捆綁式運載火箭;
中國運力最大的民商運載火箭……
“引力一號”點火瞬間
這個高30米、重405噸、推力600噸的龐然大物,比國際上現役的第二大固體運載火箭——歐空局研制的“織女星-C”足足重了195噸,推力高出了141噸。
并且,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6.5噸,這意味著,它可以滿足百公斤級衛星“一箭30星”的發射需求,快速完成低軌衛星的大規模組網。
在地球近地軌道資源幾乎被馬斯克“霸占”的今天,“引力一號”的出現足夠令人振奮。
但同樣讓人驚訝的,是“引力一號”背后的男人。
他叫姚頌,90后學霸,是東方空間的聯合創始人和聯席CEO,29歲開始造火箭,短短3年便帶領團隊造出了“引力一號”。
在科技創業的浪潮下,這個從普通人家走出的孩子,依靠知識改變命運,實現了自己人生的蛻變。
壹
史上最郁悶二等獎
姚頌是湖南人,1992年出生于長沙。
他從小就是學霸,初中時因成績優異,被保送進長沙一中讀書。
高中時又因獲得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二等獎,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就讀于電子工程系。
他自嘲自己拿到的是“史上最郁悶二等獎”,比一等獎只差了0.05分——一等獎142.5分,他則考了142.45分。
初到清華,姚頌一度非常迷茫。
這里匯聚著全國各地的頂尖學霸,班里的省高考狀元就有3個,他拼命苦學,勉強在全年級270人中排到52位。
這讓當慣了第一的姚頌備感挫折。
不過很快,姚頌學會了與自己和解,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天賦,自己需要找到最擅長的領域。
于是,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姚頌主動聯系了一位研究集成電路的教授,申請加入其實驗室。
這名教授叫汪玉,也是姚頌后來的導師和領路人。
本科期間,姚頌研究的都是芯片設計、硬件安全、AI算法等高精尖技術。
四年下來,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了3篇論文,并獲得了AMC大學生科研競賽金牌。
這項競賽被譽為計算機界的“奧林匹克”,含金量非常高,姚頌也在業界初露頭角。
多所海外名校拋來橄欖枝,其中包括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讀博邀請。
姚頌無一例外地全都拒絕了,他決定留在國內創業。
貳
3億美元賣掉創業成果
姚頌很早就預料到,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于是2015年本科畢業后,他聯合其他幾位清華校友,一同創立了深鑒科技,專研智能安防和自動駕駛領域的AI技術。
姚頌23歲,擔任公司CEO(首席執行官)。
創業初期,他們的情況非常艱難。
為了籌集資金,姚頌一年內跑了50多家投資機構,卻一筆投資都沒能拉來。
因為沒人相信,這樣一個剛剛畢業的毛頭小子,能在AI領域做出什么名堂。
直到一年后到硅谷參加會議,他們才拿到了5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這筆錢成了深鑒科技的“救命稻草”,在這筆錢的支持下,姚頌帶領團隊深耕研發,先后推出了人臉檢測識別模組、ARISTOTLE架構平臺等多款產品。
這些產品一經推向市場,就引起了強烈反響,業內甚至有人稱贊深鑒科技為“中國的NVIDIA(英偉達)”。
他們逐漸受到了更多資本的關注。
2018年7月,在深鑒科技成立的3年后,Xilinx(賽靈思科技公司)以3億美元天價,將深鑒科技收購。
深鑒科技也由此成為清華大學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以來,第一家完成轉化與回報閉環的企業。
時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希勤對此高度評價:“深鑒的案例,將是清華歷史上重要的一筆?!?/p>
叁
29歲,決定自己造火箭
賣掉深鑒科技后,姚頌獲得了豐厚的資金回報,26歲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他加入“經緯中國”,這是一家創投公司,專注于投資一些初創型高科技企業。
早年創業時四處碰壁的事情歷歷在目,他希望自己能幫助那些有前景、卻苦于缺少資金的企業渡過難關。
當時的經緯中國,在商業航天領域有不少投資。
姚頌工作期間,與這些企業打了很多交到,對商業航天也有了深刻的認知。
他注意到,以馬斯克的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首,很多外國公司開始大量發射衛星,搶占有限的地球近地軌道資源。
姚頌坐不住了:如果中國在這方面再不發力,很可能會錯過很多機會。
他認識到,20多歲的自己,不能一直耗在金融領域,而是要站在人類、國家和社會的層面,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就這樣,2021年,29歲的姚頌加入東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聯合創始人和聯席CEO,投身于造火箭中。
民營企業造火箭,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于姚頌來說,這個決定絕不是頭腦一熱,他進行了充足的準備,招攬了大批航天領域的專業人才,公司另一位聯席CEO布向偉,更是擔任過長征十一號火箭的結構總設計師。
另外,姚頌還請來自己的幾位清華老師和中科院計算所的老師,為火箭做好軟件和計算平臺。
可以說,這支團隊雖然年輕,但水準一點兒都不差。
肆
“要造就要造大的”
立項初期,公司內部很多人認為應該從小型火箭做起,積累經驗,逐步試錯。
畢竟,火箭研制過程復雜且成本高昂,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導致發射失敗。就連馬斯克擁有強大的火箭團隊,研發早期也經歷了多次火箭爆炸。
但姚頌認為,做小型火箭雖然能弱化風險,卻缺乏商業考量。
“要造就造大的,只有火箭造得足夠大,實現一箭多星,才能把發射成本攤薄。商業航天最重要的除了安全,還有成本?!?/p>
這也是商業航天與國家航天最大的區別:
國家航天可以調動龐大的資源和財力,為國家安全和發展保駕護航;而商業航天更多地要考慮價值增長和盈利。
“引力一號”發射前
在敲定方案之后,姚頌帶領團隊,開始了沒日沒夜地攻關研究。
最終,在經過近3年的研制后,“引力一號”成功問世。
它采用固體燃料為推進劑,與傳統液體燃料火箭相比,固體火箭在相同體積下推力更大,且儲存安全、發射便捷,最快12小時即可完成發射準備工作,機動性非常強。
更重要的是,固體火箭能適應海陸兩棲發射。
海上發射可以靈活選擇發射點,當在赤道附近發射時,能有效利用地球自轉,節省火箭的推力和燃料,并且火箭殘骸的落區安全問題也更容易解決。
2024年1月11日,山東附近海域,當“引力一號”伴著震耳欲聾的轟鳴沖向天空、巨大的焰尾沖擊在海面時,現場5000名觀禮人員無不沸騰。
2分鐘后,助推器分離成功,“引力一號”跨過了捆綁式火箭發射的重大難關。
10分鐘后,星箭分離,“引力一號”搭載的“云遙一號”18—20星共3顆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這一刻,姚頌和同事們相擁而泣。
“引力一號”發射成功后,姚頌和同事相擁而泣
“引力一號”的成功,是中國民商航天取得的重大成就,從“引力一號”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姚頌極強的前瞻性。
以中國版星鏈——“GW”星座計劃為例,整個計劃需發射約1.3萬顆衛星,形成覆蓋全球的龐大衛星網絡,預計10年內完成。
折算下來,平均每天要發射3.5顆衛星。
而“引力一號”一箭30星的發射速度、以及優越的海上機動性能,無疑能助力星座計劃的高效推進。
它為星座組網提供了一種可行性,也為中國商業航天帶來了一道曙光。
伍
路雖遠,行則將至
雖然年紀輕輕就成了富豪,但姚頌從未想過享受生活。
當初,在賣掉深鑒科技的第3天,他和同事便一同向清華大學捐贈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400萬元)。
其中2000萬設立“孟昭英講席教授基金”,另1400萬設立“劉潤生勵教勵學基金”,用于支持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
2021年,姚頌向母校長沙一中捐贈100萬元,成立“清琢基金”,獎勵優秀的學弟學妹們。
2022年,他又向上海崇明徐根寶足球基地捐贈了50萬元,支持足球青訓事業。
他喜歡足球,也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中國足球培養人才。
他說:“吃穿用度不是我的追求,還是想做對人們更有意義的事情?!?/strong>
姚頌(右)向清華大學捐款
姚頌一直對“東方空間”有著非常清晰的商業規劃。
在他看來,“引力一號”的發射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第二步,則要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
火箭的很多元器件都非常昂貴,尤其是芯片,一顆宇航級芯片能買一輛寶馬轎車,而這些發射成本,最終都要客戶來買單。
所以姚頌的計劃是,用工業級的元器件做替代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成本。
此外,姚頌也在積極布局研發可回收火箭——“引力二號”,預計一年后進行首次火箭回收測試,并在兩年左右實現“引力二號”的首飛。
他信心十足:“引力二號之后,我們完全可以追上馬斯克當前的發射成本?!?/strong>
有媒體稱贊姚頌為“中國版馬斯克”,姚頌則很誠懇地說:“中國商業航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在努力追趕?!?/p>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有成。
這個有著太空夢的孩子,正以極高的天賦和耐力,努力為中國商業航天按下加速鍵。
參考資料:
[1] 新華網|引力一號首飛成功,開啟規?;?、便捷化商業火箭發射新篇章
[2] 大眾日報|姚頌:追趕馬斯克的90后
[3] 瀟湘晨報|一箭三星刷新全球紀錄的長沙伢子,曾回長沙一中設立百萬元基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最華人(wcweekly),最華人,記錄華人之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粉絲福利領取
近期,公眾號收集了科研指導、編程學習、科學哲學、科學史、數學和物理科普書、中醫書籍、文學著作、升學就業相關資料等資源大禮包,點擊了解詳情
點擊資源推文頁,領取方式在文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