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先潑點冷水:我覺得目前影片評分已經差不多到頂了,豆瓣上也曾一度漲到了8.4,但后面沒等到8.5,而是隨著打分人數的激增,慢慢下降到了8.2。
事實是,當許多慕名而來的觀眾抱著巨大期待觀影后,發現這部片子也沒那么好,我這幾天已經看到了不少更加冷靜或者說比較失望的中評(差評倒是沒有),在受到巨量關注和無限放大的聚焦之下,《周處除三害》的優劣幾乎都被擺了出來,光環和濾鏡去掉了不少,但依然很受大家歡迎。
誠然,我看到一些閱片量高的觀眾有提到,《周處除三害》不如《大佛普拉斯》《陽光普照》等影片,但就影響力和深遠意義來說,《周處除三害》恐怕是近十年來(對于中國內地來說)最為特殊的一部臺灣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在內地院線的公映,重新拓寬了兩岸之間原本已經收窄乃至斷絕的交流之路。
這些年來,中國臺灣、香港和內地已經是各自發展的市場了,大家相互之間玩不到一塊去,像主演阮經天,其實來內地發展了好些年,但也一直不溫不火,反倒是回去拍戲后,出了這樣一部爆款。
說到底,還是因為大環境與小環境影響下,大家的掣肘太多,太本土化的港片和灣片,在內地院線幾乎是不上映的,就算上了也難有什么關注度——港人北上搞的那些合拍片另算(基本都是爛片)。
像《周處除三害》這樣的片子(包含黑道仇殺、向關圣帝君請示、毫無顧忌地殺人等要素),還真的只有港臺那邊才拍得出來……
得益于多年來的通識教育,我們骨子里基本都是講究唯物主義的,外加自上而下的主體意識,對于封建迷信、純灰純黑相關創作的接受度是比較低的,菩薩要是不靈的話真敢把廟拆了,平時再怎么拜媽祖也不會拿到臺面上來講……這就導致了某些題材的作品,我們很難拍出來,就算拍出來了,觀眾們也不會信服。
相比之下,港臺那邊近幾代人的成長環境和我們是大不相同的,一些在我們看來很別扭、獵奇的題材類型,在那邊就有成立的土壤。
我這里沒有說“港臺那邊的創作環境一定比內地好”的意思——像《流浪地球2》這種精氣神的片子,全世界也只有咱們才拍得出來——而是指由于環境差異的存在,使得華語地區可以有精神面貌截然不同的作品誕生。
試問一句,觀眾們已經多少年正經看過港臺電影了?或者說年紀偏小的新一代觀眾,根本沒看過什么優秀的港臺電影。
在這個前提下,《周處除三害》忽然就這么上映了,它充分占了題材和尺度的便宜,黑道、屠殺、cult等內地院線影片極其少見的元素一應俱全,多數觀眾感受到的是一份可貴的新鮮感,對于內地市場來說,這也是一次久違的差異化補充。
像這幾天,我就看到了許多對靈舍滅邪教名場面的津津樂道、對擲杯筊的科普、對佛教“三毒”貪嗔癡的解析等《周處除三害》的二創內容,說穿了,新鮮、過癮、有趣,才是引發大家持續關注、提升作品熱度的動力。
咱們好像好久都沒去考慮兩岸三地電影類型差異的問題了,結果《周處除三害》就這么過審公映了……大家可不得給她一點驚詫+震撼的禮遇?
如果能讓更多觀眾認識到電影題材類型是可以豐富多樣的,那就真是功德無量了,哪怕片子過譽了也是應該的。
就讓這部電影更火一點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