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永仁心醫療“人工心臟Y時代:EVA-Pulsar?新品發布會”在京舉辦。會上,在國內外眾多領域知名專家、企業家和各界精英的共同見證下,永仁心最新一代EVA-Pulsar?心室輔助裝置重磅發布。
這款人工心臟集長期植入、超小體積、脈動血流、高流量輔助、仿生涂層等優勢于一身,能為患者提供一種更安全、有效且舒適的長期心臟輔助。不僅如此,EVA-Pulsar?在業內率先實現全流道設計,更是進一步提升了人工心臟的安全性,為未來人工心臟創新開啟了新的紀元。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胡盛壽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日本太陽醫療技術研究所山崎俊一會長、維梧資本董事總經理、永仁心醫療董事劉衛東先生、永仁心醫療董事兼CEO閻華女士共同出席啟動儀式,與在場嘉賓共同見證這一技術革命篇章開啟的重要時刻。
中國心力衰竭外科治療的人工心臟時代已經來臨
胡盛壽院士強調:中國心力衰竭外科治療的人工心臟時代已經來臨,得益于無數先行者們的努力與開拓,我國人工心臟器械的研發在過往幾年得到了飛速發展,2019年中國正式上市永仁心研發的第一款人工心臟,是中國乃至世界人工心臟領域發展的里程碑時刻。
當前,我國醫療資源分配并不均勻,心衰患者的發病率仍在增長,其中終末期心衰患者比例約占7%,傳統上僅能接受心臟移植治療,而供體數量十分稀缺。從這一方面來說,推動人工心臟的應用與發展以滿足廣大重癥心衰患者的治療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我們更要強調人工心臟植入的規范化和質控化,如何做好適應證選擇和術后康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未來,希望大家共同攜手,為我國人工心臟技術的創新帶來突破,為眾多重癥心衰患者的治療帶來福音。
與此同時,胡盛壽院士在會上也對EVA-Pulsar?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新一代EVA-Pulsar?不僅保留了原有的產品優勢,具有最高20L流量強效輔助能力、創新全主流道降低血栓等優點,而且體積更小、對植入方式做出了巨大改變,這些特點不僅能幫助心外科醫生獲得更好的手段來提升晚期心臟病患者的質量,更為眾多晚期心臟病患者提供了更科學的保障。”
全流道設計攻克LVAD技術缺陷,帶來更低血栓風險
閻華女士在會議伊始分享了EVA-Pulsar?的創新初心。
人工心臟技術起源于1960年代的美國,在1990年代中期獲批上市得以推廣。 但在2019年以前,僅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擁有相關技術并進行了大規模的臨床應用,中國尚無同類上市產品。直到2019年9月,永仁心EVAHEART一代得以獲批,開啟了我國人工心臟的時代。
永仁心在根植EVAHEART一代的基礎上,打開了一條人工心臟國產化的創新和塑造之路。EVA-Pulsar?在中日雙方專家團隊基于EVAHEART一代的臨床應用和技術積累上,歷經十年打磨而來,在繼承EVAHEART一代所有臨床優勢的基礎上,具備更小體積、全流道設計等新特點。十年深耕,終成一泵。發布會上,日本太陽醫療技術研究所山崎俊一會長受邀來到現場,回顧了EVA-Pulsar?的十年研發之路,并從技術研發的角度出發,闡述了EVA-Pulsar?的優勢,即:
·小體積,大流量,有脈搏
·重262g, 僅一代的 62%
·流道寬度、葉輪尺寸不變,維持原有血流動力學特點
·最大流量仍為 20L/min,HQ曲線不變
·血流具有脈動性,產生20-30mmHg脈壓差
第三代LVAD治療終末期心衰效果有望接近甚至超過心臟移植
隨著EVA-Pulsar?的發布,臨床醫生治療終末期心衰患者迎來了新選擇,同時學術界也迎來了新的醫學探索機遇。
為了促進醫學知識的交流和經驗的共享,發布會特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陳海波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馬量教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戴小福教授,日本北海道循環器醫院院長、EVAHEART發明人山崎健二教授結合臨床病例分享了EVA-Pulsar?使用經驗。
在場專家主要指出,EVA-Pulsar?手術時間大約為5小時,患者大部分能在較短時間內拔出氣管插管。另一方面,依據新一代EVA-Pulsar?的產品特性,臨床上可以為微創植入提供更好的條件;為重癥及大體積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從長遠來看,EVA-Pulsar?脈動血流的特性還能降低術后右心衰、主動脈關閉不全等風險,對于需要長期輔助的患者具備一定優勢。
圓桌論壇特邀哈特瑞姆心臟醫療集團創始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內科主任劉興鵬教授擔任主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馬量教授、蘇北人民醫院唐程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閆煬教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寶棟教授、濟南市中心醫院張鋒泉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鄭俊猛教授也分享了他們對EVA-Pulsar?的應用期待及其對未來人工心臟產品應用趨勢的展望。
幾位專家不謀而合,在論壇上談到,隨著LVAD技術的改進,治療效果顯著提升,第三代LVAD治療終末期心衰效果有望接近甚至超過心臟移植,我國左心室輔助技術應用已逐漸步入正軌。未來人工心臟的技術改進應朝著優化血泵設計,選擇更具血液相容性的材料,以實現永久植入,減少并發癥,開發高能電池、高效儲能載體和無線電源等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心血管疾病譜的變化已經促使心室輔助泵(短期、永久性植入)的研制與臨床應用成為心血管領域最大的熱點之一,也是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新型介入VAD的應用或將改變心力衰竭分級治療策略。
產學研并舉,推動人工心臟技術普及
此次發布會同步發布了《2024中國心衰器械白皮書》。此書數據翔實,對當前我國心衰診療形式與器械研究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整理,為廣大專家及行業從業者洞察心衰行業發展趨勢提供了相關依據。
隨后會議宣布王現強教授、戴小福教授、閆煬教授、鄭俊猛教授為永仁心醫療 · 2024年特邀帶教專家,同時現場向謝寶棟教授、唐程斌教授、張鋒泉教授頒發了永仁心醫療 · 2023年度卓越獎。
正如眾多專家在會上強調的,面對日益增加的心衰患者,人工心臟治療的時代序幕已經拉開。
在醫療器械創新迭代迅速的今天,新產品不斷出現,老產品重塑新生,由此交織成一幅復雜多變、共生向好的動態圖景。也正是在器械不斷創新的大背景下,終末期心衰患者的治療無疑會擁有更多選擇,期待能進一步緩解心臟移植供體受限的嚴峻形勢。
跳出來看,隨著人工心臟長期治療效果得到認可,人工心臟適應證/使用目的趨勢也將逐年演變,此時應做好關于人工心臟的應用和推廣的嚴格質控工作,以保證其規范化、高質量發展。
站在EVA-Pulsar?全新發布的新起點上,相信隨著EVA-Pulsar?在上市后開展廣泛應用,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心衰患者因此受益。我們在探索一條人工心臟發展的特色創新之路,以深刻推動國內人工心臟技術的普及。
人工心臟的葉輪正在高速轉動,助力中國心衰治療事業更好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