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CCTV2的第一時間中播出了這一則新聞:
這位可愛的小姑娘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婆婆倒在地上:
當她發(fā)現(xiàn)阿婆無法動彈時,不是立即沖上前去將倒地的阿婆扶起來,而是馬上用手表手機向120報警求助。
記住:我們不是醫(yī)生,不管下一步是不是需要做其他操作,撥打120求助是院前急救最重要的一環(huán)。
我經(jīng)常在授課時告訴學員:如果遇到一個情況緊急的傷患,不管你做了多少實際操作,只要沒有撥打120,我都會給你打不及格。
現(xiàn)場趕來了另外兩個同學,他們配合默契,分工合作——這可是現(xiàn)場急救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現(xiàn)實中即便是幾個成人,在遭遇有人突發(fā)傷病的時候,往往都可能是慌亂地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幾名小學生能如此默契配合,真的令人欽佩。
分工后,一名小朋友在阿婆身邊負責安慰,看似并沒有做什么實質(zhì)性操作,其實很重要。讓一個無助的患者穩(wěn)定下來,告訴她救護車很快就來了,對病情對傷情都是有好處的。
很多人總以為急救要么就是止血包扎、要么就是海姆立克或者心肺復蘇,總之,認為要實際動手才是急救。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醫(yī)生、就算是專業(yè)醫(yī)生在院外的突發(fā)現(xiàn)場,他也沒有醫(yī)藥沒有器材沒有儀器沒有助手…
所以,很多時候并不一定需要實質(zhì)性動手給患者做什么:如果流血了,當然要按壓止血;如果沒有呼吸了,當然要心肺復蘇。
但如果患者只是昏迷了但有正常呼吸、爬起不來了,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撥打120,守護在他身邊,保護自身和患者的安全,等待救護車就夠了。
對于一個有呼吸失去意識的患者,我們沒必要去通過拍打、呼喊、搖晃、掐、扎這些強刺激試圖讓他醒過來。醒來又如何?他的什么病你都治不了,安全地等120就行了。
所以,安慰也是急救。上面小朋友說的太好了:讓她情緒安定下來,讓她不要動。
一個突發(fā)疾病跌倒的人、特別是老人,發(fā)生骨折的可能性很大,不管是別人去扶她起來、還是她自己亂動,導致二次傷害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只要確定對方還有呼吸,不動是正確的做法。
當然,如果是一個成年人,你還可以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不動”:現(xiàn)場是不是安全?如果不夠安全,就要設(shè)法排除安全隱患。比如是一個交通路口,就應(yīng)該設(shè)置警示標志,盡量不移動傷患。
小朋友們分工合作的另一項也是值得大加贊揚的:另一名小朋友跑到路口去迎接救護車。
要知道不管你在電話里把地址說的多么詳細,實際上對于一個不熟悉該地的司機來說,要想快速準確地找到報警位置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跑到路口迎接,減少了救護車尋找最終地址的時間,就是為患者多爭取到一分生存的希望。
關(guān)注、報警、分工合作、不動、安慰、防止二次傷害、迎接救護車、引領(lǐng)救護車…
總之,雖然三名小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做任何院前急救的各種操作,甚至沒有接觸到阿婆。但它卻是一起近乎完美的急救過程,值得每一個成年人認真學習。
作者簡介:高級工程師,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南京市教育局安全培訓基地首席講師,四川省一家一救院前急救培訓中心總監(jiān),四川省紅十字會師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