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龍泉山猛禽監測點拓展新業務,開展除猛禽外的其它遷徙鳥類監測。本播報也不公布猛禽監測情況,想查看猛禽監測結果的朋友,請關注公眾號“成都猛禽研究”。
遷徙鳥類監測和猛禽監測同時開始,第一次播報總結了3月8日和13日的結果,共記錄41種鳥。本次播報匯總了開山以來的7次記錄,時段是3月8日至3月23日。
目前,共記錄8目36科85種,共計1774只。非雀形目8科14種77只,雀形目28科71種1667只。
非雀形目鳥類包括:環頸雉、灰胸竹雞、山斑鳩、珠頸斑鳩、短嘴金絲燕、小白腰雨燕、蒼鷺、白鷺、丘鷸、戴勝、大擬啄木鳥、斑姬啄木鳥、灰頭綠啄木鳥和棕腹啄木鳥。其中,3月18日記錄了棕腹啄木鳥,3月23日記錄了丘鷸,這兩種鳥都是成都的冬候鳥。
雀形目鳥類中,約有42種將經過龍泉山返回北方,或者去高海拔區域繁殖。代表性的鳥種有長尾山椒鳥、火冠雀、小鱗胸鷦鹛、橙斑翅柳鶯、長尾地鶇、白眉林鴝、橙胸姬鹟、戴菊、小太平鳥、藍喉太陽鳥、栗背巖鷚、黑頭蠟嘴雀、紅眉松雀和白眉鹀等。夏候鳥或留鳥有29種,如棕背伯勞、方尾鹟和黑尾蠟嘴雀等。
從7次記錄的結果來看,種數高峰是3月19日,記錄了66種。最少的記錄是3月8日,僅22種。差異如此大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記錄范圍,二是鳥類遷徙時間。雖然我們的監測工作是在猛禽監測點開展,但是監測點上實際有三個環境不同的點位,三個點位都覆蓋的話,種數應該是最多的。3月8日成都氣溫還較低,接著氣溫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遷徙的鳥類也隨之增多。不管怎樣,從當前的結果來看,遷徙鳥類的種類和數量的趨勢大致有體現出來。
值得一說的是,在這個小小的監測點上單日記錄了66種鳥,還是很讓人意外的,這個結果比很多城市公園要高出很多了吧?不過這個結果也符合我們幾年來在監測點對遷徙鳥類種類和數量變化的直觀感受。
種類和數量走勢圖(橫坐標為記錄時間)
這段時間,龍泉山上花開得正艷麗,肉眼可見遷徙鳥兒正成群結隊地路過,喜歡觀鳥的朋友們可以上山助力。
地方政府和警務部門跟監測隊伍時有互動,無疑是為遷徙鳥類安全過境保駕護航了。但是,監測點仍然受到了“居心叵測”者的挑釁。有人用鋼珠射擊了監測點的牌子。至于射擊者帶鋼珠來監測點到底是干什么,這就只有等當事人來交代了,可能監測點的監控系統也會告訴我們答案的。
大伙,山上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