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沒有北向資金的日子中,A股股民可以這么幸福。
A股4月迎來了一個超級開門紅。在港股連續休市兩日,北向交易持續缺席的情況下,A股連續兩個交易日大漲。4月1日,主要市場寬基指數均收紅大漲,上證指數、深成指、創業板指、科創50指數分別漲1.19%、2.62%、2.97%、1.68%。
如果從消息的刺激來看,統計局公布的中采制造業PMI和財新制造業PMI雙雙回到50以上,進入擴張區間,是對經濟基本面向好的預期。同時,長江證券整合進湖北國資、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落地,進一步強化了券商重組整合的預期。這些消息都帶給了對于后市更強的信心。
在《又破3000點,我對后市很樂觀》一文中,作者曾經提到過,A股目前正處于一個情緒非常敏感的階段。以2月5日的上證指數從2635點的底部反彈算起,上證指數期間最大漲幅已經超過了15%,完全修復了2024年初由于股市流動性踩踏帶來的異常跌幅。情緒驅動的修復完成后,行情轉為題材驅動,低空經濟、算力概念、短劇概念、CPO概念、Kimi概念等題材輪番上漲,但進一步的上漲行情缺乏驅動力,而且正值4月財報季,市場開始更加關注上市公司業績和經濟基本面的修復。在題材缺位、政策真空的時期內,業績成為了決定市場走勢的最大邊際因素。
PMI的重回擴張區間,帶動的指數級行情,就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市場對于經濟基本面的關切。但為什么超預期的PMI數據能帶來這一波大漲?
如果我們回顧今年的經濟數據,可以發現經濟數據是在不斷向好的。例如,超預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固定投資數據、出口的數據,雖然其中不乏結構性的問題,但總量數據的超預期是一個事實。不過,市場對于這些數據其實一直都并沒有買賬,典型如3月27日A股大跌(當日A股創3月份單日最大跌幅,上證指數跌1.26%,深成指跌2.4%)的日子,當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利潤數據,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長10.2%,自2023年8月以來持續為正。市場的大跌與向好的經濟數據對比來看,顯然市場并未定價這些經濟基本面的因素。
相對于這些數據,PMI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從時效性來說,PMI是觀測經濟運行情況最及時的指標之一,每個月月底公布的PMI反映的是對于下個月經濟的預期,50以上代表擴張,50以下就是收縮。股市反映的是對于未來的預期,3月PMI的超預期表現,一定程度表明經濟基本面的向好是可持續的。
所以,4月1日的大漲固然是對PMI超預期的反饋,但更大的可能在于,市場開始交易定價經濟基本面的修復。如果經濟的持續向好能夠傳導至上市公司利潤的實現,滬深300指數的凈利潤表現能夠延續2023年三季度以來的繼續向上,那么滬深300指數基本面的改善,將是指數突破年初以來的高點進入第二波上漲的最重要支撐。
而對于后市經濟的基本面,我相對更加樂觀。從2024年經濟復蘇的節奏來看,貨幣和財政政策的雙發力,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房地產下行帶來的壓力。年初至今,消費沒有大幅度超預期,但也沒有更加緊縮,復蘇的態勢明顯;房地產投資雖然仍未止跌,但基建和制造業投資的發力抵消了房地產的拖累;一季度出口的強勁又給經濟添了一把火。所以今年整體上實體經濟復蘇的趨勢是比較明確的,上市公司業績也會大概率會迎來持續修復的階段。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市場仍舊存在需求較弱、信心不強的問題,所以經濟的修復也會充滿波折,疊加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高頻經濟數據必然存在很大的波動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這也就決定了A股很難走出如2019年那樣的行情,因為從2019年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看,滬深300指數的歸母凈利潤全年都保持著超過10%以上的增速,而以當前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的表現來看,保持個位數的增長就已經殊為不易。
一季度的經濟已經收官,基本能夠判斷會是一個開門紅的經濟數據。而二季度隨著消費、投資等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帶動經濟持續修復和企業利潤的實現,對市場可以更加樂觀了。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專門備注外,本文研究數據由同花順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圖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