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的“云中苗寨”,上有高山草甸,中有原始森林,下有紅磚苗寨,再加上氣候多變,云來云往,恍如云中仙境一般。這個大苗寨還擁有飛歌、蘆笙舞、嗩吶、蠟染、攔路酒、篝火晚會、打糍粑、苗家特色菜等得天獨厚的苗族文化資源。
2022年5月,云中苗寨試運營,游人如織。“燒烤區數錢都數不過來!”3天時間,云中苗寨運營收入達71580元。
誰能想到,曾經的這個大苗寨山高坡陡,人畜混居,生活環境極差。每到夏天,道路上到處都是牲畜的排泄物,寨子里蚊蠅亂飛,臭氣熏天。
從過去的大苗寨,變成今天具有文旅特色的云中苗寨,其中發生了什么?答案簡單,也不簡單。簡單的說,是村里來了一個CEO。
“云中苗寨”
“90后”小伙柏令畢業于云南工商學院,畢業后在一家餐飲連鎖企業做過會計、采購,還擔任過后勤主管。2022年8月,他偶然看到了一則招聘信息,“云中苗寨”正在全國范圍內尋找鄉村CEO。經過努力,柏令從105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應聘成為了“云中苗寨”的鄉村CEO。
不簡單,是建民宿、開咖啡廳、推廣特色美食、規范服務標準,每個環節都能看到柏令忙碌的身影。他逐漸成為了集體經濟運營的主心骨,從如何碼貨、使用收銀系統,到訂餐訂房、客房清潔、燈泡更換、客房安排等,他樣樣熟練。為避免“云上苗寨”成為網紅經濟,柏令和團隊深挖本村苗族文化,結合全年大小節假日策劃不同主題活動。為了實現全季化經營,他在旅游淡季發動村民運營好電商平臺,用土特產資源延長旅游產業鏈。
在“黨建+專班組+村集體+合作社+幫帶師傅+鄉村CEO團隊+村民”的經營模式下,“云中苗寨”走出了一條“生態+農業+旅游業”的致富新路徑。自2022年7月開園以來,“云中苗寨”累計接待游客25萬余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50余萬元,帶動戶均增收5000余元。
鄉村CEO計劃:原鄉人變返鄉人,外鄉人變新鄉人
云中苗寨的鄉村巨變,得益于鄉村CEO計劃。2021年11月,中國農業大學與騰訊聯合發起鄉村CEO計劃,旨在探索鄉村經營人才匱乏問題的實踐模式和路徑,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經驗和創新方案。2023年5月15日,“中國農業大學-騰訊為村CEO鄉村培養計劃”二期正式開班,來自全國12個省區市、22個地市州的110余名學員參加學習。
2021年11月,暑期社會實踐曾經來過當地的何權艷,以實習生的身份再次來到何家巖村,參與共富鄉村工作。2022年6月大學畢業后,她加入鄉村CEO團隊。作為“何家巖女孩”之一,何權艷參與業態建設,逐漸熟練了新媒體推廣和村莊數字化運營。
2022年,何家巖村共接待游客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85萬元,現在全村已發展農家樂175家,2022年,共富合作社與村民簽訂了100畝稻田認養協議,保證3000元/畝的收益,村集體增收66萬元,村民最高分紅1.6萬元。在“何家巖女孩”為代表的鄉村CEO團隊與項目專班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何家巖村集體收入達到了479萬元,比2021年翻了兩番,村里的常住人口也從600多人增加到了900多人。
開展鄉村CEO計劃培養的兩年里,上百位鄉村CEO學員被培育。這些鄉村CEO們來自五湖四海,但卻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轉變,那就是原鄉人變返鄉人,外鄉人變新鄉人。這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寓示著“孩兒立志出鄉關”的觀念,正在被“青年有志赴鄉山”的理想迭代。
浙江“千名鄉村CEO培養計劃” 助推“千萬工程”再出發
2023年是浙江實施“千萬工程”20周年。9月8日,“浙江千名鄉村CEO培養計劃”正式啟動。
常英嬌2015年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在上海從事了6年互聯網旅游行業的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和朋友聊到鄉村振興,牽動了內心深處對鄉村的情感。她2022年11月返鄉,2023年2月入職新港村,同年9月8日參加了“浙江省千名鄉村CEO培養計劃”。隨后,她成為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新港村鄉村CEO。通過團建研學培訓及伴手禮等多種方式,為村集體創收近50萬元,帶動村民增收20余萬元。
浙江千名鄉村CEO培養計劃學員代表、浙江杭州余杭區新港村鄉村CEO常英嬌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板橋鎮花戲村人楊丹芳,也是浙江千名鄉村CEO培養計劃第一屆學員。大學畢業后一直在上海工作創業, 2017年楊丹芳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她建成楊家大院民宿,在她的經營下發展很好,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楊丹芳積極盤點村莊資源、挖掘地方文化,注冊“花戲臺”區域公共品牌,讓沉淀多年的“花戲臺”越劇文化重新“活”了起來。在她的帶動下,村里的戲曲愛好者一起學戲、唱戲,發展戲曲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發展。到目前,板橋鎮上田村、花戲村已落實笛簫廠家近20家,并且初步形成產業鏈,已經為農民增收達50萬元。
浙江省鄉村建設促進會會長蔣文龍認為,鄉村CEO計劃,讓空間資源、社會力量都得以整合,還找到了鄉村年輕人的痛點。鄉村CEO從一個概念到各地展開落地實踐,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僅僅只有三年的時間,這是一個現象級的存在。
助力鄉村CEO職業化發展 ,共富鄉村建設需要新型人才
如何促進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將收益主要留在農民手里?
在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當下,這是必須面對的一個核心痛點問題。根本上,還是要讓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到位。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農委副主任委員劉振偉在鄉村CEO論壇2024的主旨演講中指出,經營性人才短缺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瓶頸。政府、社會、學校、企業、培訓機構共同發力,共同推動化解這個難題,農民歡迎,農村受益,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2022年5月廣西龍勝縣、 粵桂協作工作隊、深圳南山區、騰訊、友成基金會等多方協作,啟動龍勝共富鄉村建設。建設項目以龍脊鎮馬海村為試點示范,2023 年馬海村集體年收入從 2 萬增至 46 萬元,帶動村民增收 177 萬元。這個過程中,像廖志騰這樣的鄉村CEO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軍隊生活了十年后選擇回到家鄉。廖志騰認為外出能看到更多的發展機會,但返鄉的想法難以割舍。在他回到村子開設民宿的過程中,他也關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變化。如今,廖志騰擔任村委副支書及鄉村CEO,不僅帶動鄉村經營發展。
2023年,廣東清遠市、騰訊、百農國創聯合發起,國內首次大規模、系統性地組織特色種養業領軍專家與鄉村小微企業面對面交流和持續技術幫扶。助力部分鄉村小微企業開始 向現代型生產企業轉型。清遠石坪村的“三地活化”項目負責人丁球鳳,是一位從事農業9年的90后人才。2022年,她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廣東省農村鄉土專家”。
清遠石坪村
如今,石坪村成為了“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示范點村里也增加了100多個就業崗位,村民獲得了長期穩定的租賃、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收入。
鄉村CEO,正在成為職業新選擇。在“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騰訊助力、社會共創”的原則下,騰訊為村共富鄉村項目以鄉村CEO的創新培養為切入口,同步開展共富鄉村試點縣示范村建設,探索總結出“機制+人才+數字化”的內生型共富鄉村系統化解決方案。截至 2023 年底,該解決方案已由政府主導推廣到重慶、云南、廣西、浙江、廣東等 省市區的 125 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