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養殖朋友在后臺留言:“孢子蟲危害很大,不幸感染了孢子蟲的塘口一定要排塘嗎?”
答案是:“不一定”。
能不能救?該不該救?
這里的判斷標準就兩點:
01.看吃食情況
蝦還吃不吃料,如果吃料,能吃到多少。比如一天喂100斤飼料,感染肝腸胞蟲后,每餐只能喂到30斤,還吃不完。出現這種情況的蝦,說明肝臟受損已經很嚴重,再使用藥物控制顯然作用非常小了,受損肝臟組織短時間內難以恢復,這樣就沒必要再養下去了。
02.看檢測出的孢子蟲數量
蝦肝胰腺中肝腸胞蟲的數量,是很重要的評判標準。孢子越多,對蝦體生長的影響就越大。當孢子蟲檢測數量在10的4次方以下,蝦的規格在100頭左右,還可以采取措施治療;當檢測數量在10的4次方以上的,已經比較嚴重,難治療,應當及時排塘或出蝦。
另外,根據不同的養殖模式及養殖階段,
也要分具體情況去判斷是否繼續養下去:
根據養殖模式來判斷:
第一、如果是工廠化、設施化、高密度養殖的話,就不建議保留了。因為高密度養殖模式的環境壓力大,EHP增殖速度快,后期很難養到上市規格;
第二,如果是傳統的土塘養殖模式,由于低密度養殖環境壓力小,EHP在蝦體內不易增殖,感染蝦不容易發病,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根據吃食與EHP含量去具體分析。
根據養殖階段來判斷:
第一種是蝦苗很小的時候,檢測有孢子蟲,不管含量多少,都建議排掉。因為這種情況下,損失還不算大,而且后期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會導致整個養殖過程困難重重。
第二種就是半大不小的,賣吧賣不了多少錢,留吧又有風險。那這種情況下,如果蝦體內EHP數量不多,也能吃,就用藥物去控制。這里建議使用我們純植物提取,天然安全的【抗蟲肽】產品,一包拌料80斤,一天兩餐,長期使用。可高效阻斷孢子蟲繁殖;顯著增強對蝦營養,強化免疫;提升機體生長性能;
第三種就是養大了,基本到上市的規格了。這時感染了孢子蟲的話,能吃就把水調一調,用藥物控制一下孢子蟲繁殖速度,看能否多撐幾天。如果是不能吃,就直接出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