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9.0小時。
這也是該指標三年來的三連漲。2021年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7.8小時,2022年47.9小時。
另據澎湃新聞統計20年來的周平均工作時間圖,49.0小時也是歷年最長的一個。
對照圖表看一看,你的工作時長是哪年的水平?
那么,放眼全球,中國是加班最卷的嗎?
49小時,在全球是個啥水平?
2023年年中,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更新了上一年度,全球38個組織成員國的人均年工作時長。
與印象中那陽光沙灘桑巴舞不同的是,南美洲國家竟然包攬了這個榜單的前四名!
墨西哥年平均工作時間達到了2128個小時,哥斯達黎加2073小時、哥倫比亞1964小時、智利1916小時。
他們是如何實現如此長時間的勞動的呢?
以排名第一的墨西哥為例。墨西哥勞工法規定,雇員工作時間為每天8小時,每周6天,共計48小時。
更不幸的是,墨西哥人的假期還很少。全年法定節假日7天,工作滿一年后的員工有6天年假,此后每年增加兩天,最多12天。
南美人民竟然是在這樣一個工作制度下,保持了如此樂觀的心態,令人不得不佩服。
前五中唯一不是南美洲國家的,就是我們熟悉的號稱已經進化掉睡眠的韓國。
韓國人是怎么卷的呢?
2018年韓國政府修訂《勞動基準法》,將每周最長工作時長從“非人”的68小時縮短為“擬人”的52小時。而在去年初,他們反悔了!
2023年3月,韓國勞動部公布了作時長調整方案初步計劃:希望企業以月度、季度或年度為時間單位安排員工加班,在最為繁忙的時期,每周工作時長可放寬至69小時。
在方案中,還有個“工作時間儲蓄賬戶”制度,加班時間可以換算成帶薪休假。但這顯然是沒用的。首爾科學綜合研究生院大學主任教授黃菲表示,“可能你這周干了69小時,下周只干20小時的活。但下周之后,也許就有人接替你的工作了,所以沒有人敢這么嘗試。”
方案引發巨大爭議,最終韓國勞動部正式宣布,維持現行每周最長52小時制度,但只要雇員和雇主達成協議,法律允許將工作日的工作時間延長至每天12 小時。
OECD全球38個組織成員國外,某東方神秘大國也在努力爭取全球卷王的桂冠。
咳咳,當然就是印度啦!
據統計,印度已是世界上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2022年周平均工作時長為47.7小時。
就這,有些人還不滿意。
2023年10月,英國首相蘇納克的岳父、財富超40億美元的印度富豪穆爾蒂在演講中表示:印度年輕人從西方學到了壞習慣,不幫助國家發展。印度必須提高工作生產力,年輕人必須承擔推動國家進步的責任,“因此我要求年輕人必須說‘這是我的國家,我想每周工作70個小時’”。
最后,回頭來看,49小時在全球是個什么水平,你心里有數了嗎~
班加得多,錢掙得就多嗎?
最近,“上海送外賣3年掙了102萬元”的外賣小哥上熱搜了。
新聞剛一出,網友質疑其真實性。有人算了一筆賬,3年102萬,每年34萬,每個月2.8萬,每天差不多1000元。一單收入5元,那一天就要送200單。一天24小時是1440分鐘,一刻不停也要達到平均7.2分鐘一單才能實現。一時間網絡上討伐聲不止。
小哥不得已現身說法。他向媒體展示了自己的平臺收入,2023年8月,他在某外賣平臺收入4萬多元,9月收入25470元,10月收入19497元,11月收入25786元。同時小哥表示,平臺有限制接單時間的制度,一天只允許工作12個小時,時間到了就會馬上到另一家平臺接單多個平臺接單,收入并不止看到的這些。
在震驚于小哥收入的同時,我們發現了小哥超長的工作時間。小哥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剛做的時候一天干18個小時,一個月就休息一天,現在也是做六休一。
以時間換收入,是很多所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常態,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依靠“平臺”的職業中,超長工作時間的從業者并不罕見。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2021年中國一線城市出行平臺調研報告》數據顯示,網約車司機日均工作時間為11.05小時,27.38%的司機每日工作12~16小時,有74.76%的司機會一周出車 7 天。
“自愿”加班的背后,是平臺的薪酬設計規則變相鼓勵從業者提高工作時長。不論是快遞外賣的計件,還是網約車的在線時長與派單質量相關,都使得一部分從業者選擇燃燒自己換取物質報酬。
最新的形態則可以看看主播們。
脈脈用戶媚媚是淘寶上的一名帶貨主播。她自述每天的工作流程是,每天下午三四點去看貨。“主要看服裝風格、質量以及價格。看的多了,基本上一眼就能把這件衣服值不值這個價看個大概。”
貨品合適,媚媚會和商家敲定排期,然后直奔今天的直播場地。從晚上七點一直直播到凌晨一兩點。
凌晨下播后,工作并沒有結束,媚媚還要跟負責運營的同事溝通今天直播的關鍵數據,在線人數、總觀看人數以及下單量等等。等到真正能休息了,幾乎就是凌晨三四點。
沒有周末,沒有假期,當主播的幾年中,除了過年休息幾天,媚媚每天雷打不動直播。
“不是不想休,是不敢休。休息三五天會對流量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完全不確定。直播不像其他工作,請假三五天,回來繼續干就行,即使落下一塊,努努力也還能補上。直播不是這樣,有可能你這一停,從此就不行了。”
神秘的流量法則,讓絕大多數的非頭部主播長期處于超長工作時長中。
平臺規則的制約讓看起來的“自愿”多了一些別的味道。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執行院長、教授肖竹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新業態用工形式靈活多樣,部分從業人員與平臺或相關方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但更多屬于“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以及“個人依托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等”的情形,這兩類用工方式目前尚未建立明確的工時保護規則,整體處于失范狀態。
隱形加班:班沒少加,錢不見漲
比起以時間換收入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更多的打工人似乎還處于“班沒少加,錢不見漲”的尷尬境地。
脈脈高聘人才智庫數據顯示,2023年新經濟行業約半數職場人的加班情況沒有緩解,約3成職場人加班時長更長了,其中超過5%的職場人加班時間增加了30%以上。
在工位的時間已經領職場人疲憊,工位外更多“潤物細無聲”的加班則讓人絕望。
彈性工作制和即時通信軟件,把工作時間無限延伸,工作和生活的邊界愈加模糊。
吃飽喝足窩在床上,電視劇的情節正激動人心,推送突然出現老板發來的文件,讓你再檢查一下有沒有問題,有心當看不見,但電視劇已經沒法全身心去看,不得已翻身下床打開電腦。
朋友聚會喝得正high,全員群里突然出現有人@你的提醒,未讀消息+1,+2,+3,+4....飛速增加,放下酒杯處理工作。
陽光沙灘小白馬,躺在沙灘椅上的你愜意的叼著吸管喝果汁,電話響了,沒顯示名字但你認得這個號碼,是領導...
噩夢也不過如此了吧。
這些“隱形加班”算不算加班?最近,確定的答案來了。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近日審結了一起勞動爭議案件,某職場人被要求每周五、周六深夜在微信工作群匯報工作成果,法院判決認定為加班,綜合勞動者訴求酌定由企業向勞動者支付加班工資2.4萬元。
雖然執行起來肯定有難度,但總算開了一個好頭。
如果你問,既然加班費拿不到,隱形加班還那么多,打工人就不能選擇不加班嗎?
數據告訴我們,我們似乎真沒得選。
脈脈高聘人才智庫《2023年度人才報告海報》數據顯示:收?增加與加班時?增減有關,加班增多?群是漲薪?群主?,加班減少?群是減薪主??群。
加班和工資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讓不少打工人不敢不加班,不敢少加班。
時代的一粒灰塵是個人的一座大山,那么時代的劇變必然在每個人身上體現的更加深刻和持久。
我們所處的,可能不是一個絕對“越努力越幸運”的時代,如果加班還能讓你上一層樓,那么你面臨的是這個時代最寶貴也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東西——機會,不妨再去拼一拼。
如果再卷也難上一層樓,不妨也學會給自己“降本增效”,從單純追求工作,向追求工作生活平衡轉型。
去一座不卷的城市,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很好。
本文轉載自脈脈公眾號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