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聯合國把中文列為官方語言之一。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將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谷雨”日定為“聯合國中文日”,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讓世界更深入了解中文的魅力并積極參與學習中文。雨花受邀參加第15屆聯合國中文日。
在第15個聯合國中文日之際,上海喬榛語言藝術館迎來了一場特別的慶典。上海各界領導和文化藝術界的重要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慶祝中文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
大行法師
中華社文化發展基金會雨花行動公益基金的主任、杭州建德廣安禪寺住持大行法師,作為特邀嘉賓,發表了題為“致敬覺悟”的演講。他通過一部名為“漢字——覺醒之鑰”的小短片,向在場觀眾介紹了中華心字與覺字文化,帶來了視覺與思想的雙重盛宴。同時,大行法師的心字文化研究團隊在藝術館三樓展廳展示了心字書法作品和心字觀修體驗,通過漢字的深意啟發人心。
漢字智慧引領心靈覺醒。面對全球精神健康問題的嚴峻現狀,大行法師及其團隊自2018年起便致力于研究漢字,尤其是心字旁的漢字,以期為人類心靈的覺醒尋找可能的路徑。據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世界精神衛生報告》,全球近10億人受精神障礙困擾,中國抑郁癥患者人數已接近1億。
漢字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更是精神力量與智慧啟發的傳遞者。《康熙字典》中的1108個心字旁漢字,這些心字按性質來分,指向負能量的心字約占37%,如怨、恨、惱、怒、煩等;指向中性的心字約占45%,如感、情、懷、快、憶等;指向正能量的心字約占18%,如慈、慧、懇、惜、忠等。古人通過心字將人心的各種狀態描繪得淋漓盡致,每一個心字都是一個指南針,引領我們洞悉起心動念,認識自己,感悟生命。
大行法師帶領團隊開創了一種新型的靜心方式——心字觀修,通過對文字的觀修,了解字的起源,探究字的義理內涵,感受造字的初心,借由“天地君親師”的觀修模型,連接古圣先賢的智慧,通過專注的禪定與靜心修煉,逐漸將心字中蘊含的品德融為自身心行,以此作為化解各種負面心理狀態的有效手段。
在中文日之際,喬榛語言藝術館精選了中華心字文化研究團隊的13幅心字書法作品進行陳列展出,現場推出5個心字觀修體驗版音頻,邀請觀眾共赴一場心靈與心字的對話,期待通過文字洞察自我,點亮心靈本性與智慧之光,追求心靈的覺醒,共鑄生命的完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