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2012年秋,魏孝榮(笑容)參加了在內蒙古圖牧吉和吉林莫莫格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的國際自然課堂。他是植物組的老師。在備課時,笑容正向楊兆芬教授(國際自然課堂的名譽校長)請教有關植物學問題 ( 攝影: )
那些年,朋友們知道我在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做保護丹頂鶴和濕地的宣講工作,見了面很容易提起這個話題。一天在沈陽,朋友老孫問我,“怎么樣?這些年輕人行嗎?”老孫家里有一個在讀大三的女兒。我們一起聊天,其實是在交流如何引導孩子們進入社會的方法。
我對老孫說,這些孩子熱情很高,不怕吃苦,也很努力。但是沒有社會經驗,去中小學校宣講還可以,一到老鄉家就張不開口,不會和人聊天。用專業的話說是缺乏溝通技巧。老孫問,“那你怎么辦?”
我就給老孫講了我的策略和經歷。先是請了一位事業有成的商人,李先生(他愿意做保護丹頂鶴的志愿者)做溝通(推銷)技巧培訓。培訓的效果我感覺挺好。李先生講得非常專業,條理清晰,有實例,年輕人學習很認真。他們的接受能力很強。
只是,現買現賣,一到現場就露餡了。2011年春,我們第一次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輝河做入戶宣講的前一天晚上,我問志愿者們,“你們想好到老鄉家怎么開始你們的宣講嗎?”這些年輕人,平時開會發言都很踴躍,有的人常常滔滔不絕。這時,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
“李老師是怎么教你們的?”我咽下這句到嘴邊的話。明天就要見真陣仗,現在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就說,“好吧。我教你們三句開場白?!?/p>
“第一句,自我介紹你是誰?
第二句,你從哪里來?來自東北林業大學,或呼倫貝爾學院;
第三句,你來干什么?做丹頂鶴和濕地保護宣傳的。這三句話之后,就要你們自由發揮了?!?/p>
我一邊講,他們一邊認真地把我說的話記下來。
圖2. 輝河發源于大興安嶺西坡,穿過了山坡上的針闊葉混交林,順坡而下,進入呼倫貝爾大草原。它在草原轉了個彎又向東匯入伊敏河。河谷寬的地方約十公里,窄的地方不足二公里。就是這淺淺的河床,寬闊的河灘孕育出片片深淺不一的濕地,有的長蘆葦,有的長藨草,還有的被堿蓬覆蓋。這些淺水濕地為繁殖的丹頂鶴、白枕鶴和大量水鳥提供了安逸的棲息地。1997年12月,鄂溫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批準建立輝河珍禽濕地地方級自然保護區,200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攝影:蘇立英)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第一個要開展入戶宣講的莫達木吉嘎查(嘎查在蒙古語里指村子)。這嘎查就坐落在輝河河畔,村前幾十米就是輝河河谷的最寬段。濕地里葦草茂密,湖泡密布,各種水鳥種類多,數量大。不遠的濕地里有幾對丹頂鶴繁殖。這里是全流域中最大的幾個嘎查之一。地處交通要道,往來各類人員多,住戶組成復雜。
志愿者們分成2-3 人一組,每個組都有一名輝河保護區工作人員帶領,需要時兼做翻譯。各組很快都帶好海報、折頁等宣傳品 ,也明確了自己負責牧戶(住戶)的片區。一切準備就緒,臨出發前,我問了一句,“你們還記得我昨晚說的,三句話嗎?”
讓我大吃一驚的是,他們竟齊刷刷地大聲說:“記、住、了!” 我們就這樣開始了各自的探險經歷。
聽到這兒,老孫居然開懷大笑。邊笑邊說,這些孩子太可愛了,太有意思了。
當一伙年輕人,懷揣著拯救丹頂鶴和野生動物的理想,歷經數次培訓過程,再通過幾次甄選,終于有機會去實地踐行他們崇尚的理念。 他們不介意坐一夜硬座火車,下車后馬上就要投入工作;到了呼倫貝爾,他們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情。
他們有足夠的勇氣敲開一戶戶陌生人家的門,為難的是當一個或一伙陌生人站在他們面前,用疑惑的眼神盯著他們的那瞬間,多數年輕人不知如何開口。
當然,這種入戶宣講之前的拘謹堅冰,隨著有過幾次實踐經驗,加上晚上大家一起總結交流,開始逐漸化解。不過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直到我們做輝河項目二期時,綠色龍江(黑龍江大學生環保志愿者聯盟似的組織)推薦來一名叫魏孝榮的志愿者。我接觸的年輕人大多數是有生物學生態學或野生動物保護學背景的,這點魏孝榮與眾不同,他是學食品包裝的(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圖3. 2012年夏天,笑容用胡蘿卜、大蔥開始在向國際自然課堂的學員們介紹植物。他的自信在于身后有經驗豐富的胡雅濱老師和陣容強大的植物組成員的支持(攝影:蘇立英)
第一次見面他有點拘束,很快在大家熱情接納的笑聲中,他放松下來。經過幾次培訓,大家很快發現,我們要傳遞的很專業的鶴類和濕地保護信息,從他嘴里出來書生氣息就不那么濃了,已經變成容易被普通人聽得懂家常話。每次討論、交流時,輪到他發言,大家時不時地被他那家常話里的幽默逗得哄堂大笑。大家一致同意送給他一個貼切的自然名,笑容。
去老鄉家宣講,你看他不但不怯場,還與當地人融合非常自然。三言兩語就把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
圖4. 2011年秋在莫達木吉,“大哥,耽誤你幾分鐘,有個事和你說說唄?” 這是笑容的開場白。遇到這么和氣的老弟,大哥只好停下來,問:“啥事?” 笑容趕快把海報打開,“丹頂鶴,你們這兒有的。見過嗎?”在他們倆你來我往的問答中,楊銳(右)適時的補充些更詳細的鶴類和濕地保護的知識,強調他們(當地人)對自然保護的重要性(攝影:蘇立英)
圖5. 也是2011年秋在莫達木吉, 你看,笑容和大媽聊的多投緣。大媽是喜歡鶴的,當然完全接受笑容和楊銳對保護丹頂鶴和濕地的說法。末了,像對所有人一樣,笑容囑咐大媽若看見有人抓鶴、撿鳥蛋一定要想法勸阻他們 (攝影:蘇立英)
不得不承認,榜樣的力量。“笑容”混在這群“專業人士”之中,很快入戶和老鄉們聊天這事就沒那么可怕了。年輕人敲開牧戶的門的時候,不僅是笑呵呵地遞上印有年歷的海報,還能隨和地拉上幾句家常,再講起保護丹頂鶴和濕地的要緊事。大多數牧戶會把這些年輕人讓進暖烘烘的屋子里,有的還端上熱騰騰的奶茶為他們驅寒。
能為保護鶴類和濕地事業做貢獻的理想很浪漫;去野外,面對現實世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挑戰性。可是,別忘了不論走在什么樣艱難的道路上,笑聲都會陪我們走得更遠。
編輯:劉濤、郭志偉、朱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