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著名的8341部隊,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這支承擔著毛主席,劉少奇、周總理、陳云等五大領袖保衛工作重任的部隊,為何有此代號一直為人所好奇,因為種種巧合,甚至流傳出了有人給毛主席算命,得出“壽命83年,執政41載”箴言的謠言。
然而,在我解放軍的軍隊序列中,還有一支比8341部隊還要神秘的部隊,那支部隊就叫作“8342”部隊。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家都知道8341是中央警衛團的代號,團長是張耀祠將軍,但8342部隊就可以說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名”了,唯一能確認的就是,8342部隊,一定是一支有肩負著著極其重要任務的軍隊。
1966年,周恩來總理正在辦公室里辦公時,收到了二機部提交上來的一份絕密的情報,他看完這份情報后思考片刻,下達了一份命令。緊接著,2萬多名8342部隊的戰士就此神秘消失,直到18年后的1884年才再次出現。
周總理
那么,8342部隊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呢?在這18年的時間里,8342部隊的戰士們,到底在干什么呢?
關于這個故事,要從上個世紀50年代說起。
8342部隊和816核工廠
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爆發的朝鮮戰爭中,美帝國主義侵略者一直叫囂要對我志愿軍進行核打擊,我國領導人深刻意識到,如果沒有原子彈,那么就必然要繼續忍受敵人的核訛詐和核威脅。
1958年3月30日,中央軍委正式下令從各大軍區調遣工兵團,陸軍,鐵道兵,建制師,秘密向甘、青、新等各省無人區進發,共同建設核武器研究工程項目。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10萬將士在特種工程指揮部的領導下,順利完成了核武器研究的主體工程建設工作,之后,部隊被整編為工程兵51、52、53、54四個師。
不久后,除工程兵54師外的另外三個師正式開拔前往北京、湖北進行新的工程建設,留下的工程兵54師則奉命繼續兩彈一星工程的建設,這個工程兵54師因為涉及絕密,因此被授予代號:8342。
8342部隊的戰士
時間進入1964年后,我國迎來了建國以來國際環境最惡劣的一段時期。
北方,曾經的“老大哥”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叫囂要對我國進行核打擊。
南面,美國瘋狂擴大越南戰爭局勢,對我國造成了極其巨大的軍事威脅;
東面,敗退臺灣的蔣介石和美國勾勾搭搭,結成“美日韓臺同盟”,對大陸進行戰略包圍。
西面,雖然我解放軍于兩年前教訓了不斷蠶食我國領土的印度,但印度仗著有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仍然對我國領域虎視眈眈。
毛主席意識到,如今我國東北重工業基地、軍事工業基地,基本上全都在蘇聯中程導彈和戰略轟炸機的打擊范圍內,而東部沿海地區也受到美蔣匪幫的威脅,新中國的首都北京更是同時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打擊范圍內,針對這種嚴峻的國際形勢,毛主席得出了必須加強戰備的結論。
毛主席
1964年8月19日,毛主席同意了李富春等人聯名提交的《關于國家建設防備敵人突然襲擊的報告》,黨中央正式決定,投入了2052億元人民幣,開搞“三線建設”。
這里的“三線”指的是,毛主席按照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把我國按照地理區域分為前線中間和后方,即一線、二線、三線。
三線地區位于我國腹地,主要指的就是云南,四川,貴州,陜西,青海,甘肅,寧夏,豫西,晉西,鄂西,湘西等地區,三線地區距離我國東部海岸線最近也有700公里以上,而距離西線邊界也有整整700公里,四周又有青藏、云貴高原,以及賀蘭山,呂梁山等山脈作為屏障,可以說是我國一個十分理想的戰略大后方。
三線建設
在整個三線建設中投入規模最大的工程之一,就是“816核軍工項目”。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國引爆了第1顆原子彈,考慮到美帝蘇修并不會對此"樂見其成",很有可能會對我國核設施進行武裝打擊。中央政府因此決定,在西南地區再建造一個新的核工廠,當做甘肅404廠的后備工廠,代號816。
甘肅404廠為了實現中央提出的“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要求,在接下來兩年多的時間里,先后勘察了90多個廠址,提出了17個遷移方案.經過綜合比較之后,他們正式向第二機械部(1982年正式改名為核工業部)提交了報告,建議將新核工廠816廠設在四川省涪陵地區的白濤鎮的大山深處(現為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
816廠
404廠選的位置十分偏僻,靠近川東烏江流域,烏江不但可以保證我軍的物資運輸,而且還能夠為核工廠內石墨慢化水冷卻反應堆提供大量的冷卻水,完美符合要求,二機部的領導們對此十分滿意,將之上報到了國務院。
周恩來總理也對404廠選定的位置十分滿意,正式簽署命令批準在白濤鎮修建816廠。之后,白濤鎮這個并不起眼的小城鎮就在我國地圖上消失了,與白濤鎮一起消失的,還有8342部隊。
“挖洞”
按照作戰規劃,新的816廠將隱匿在大山深處,廠房進洞400米深,洞體除了要抵御的了100萬噸級氫彈在空中爆炸產生的沖擊力,或1000噸炸彈直接命中山體產生的沖擊外,還必須抵擋得了8級地震產生的破壞。屆時將在里面安裝擁有2001根燃燒棒的水冷式反應堆,用來提取钚239。
816工程
1967年初,8342部隊正式秘密進駐白濤鎮,準備開挖地下核工廠,他們將承擔起816核工程的主體工程建設工作。
當時的8342部隊實施的是四四建制,一個師4個團加兩個獨立營,每個團4個營,每營4個連,每連4個排,每排4個班,每班十數人,總共2萬余人。
按照計劃,第1批進駐白濤鎮的是101團,光靠部隊是不可能承擔得了這么大的建設工作的,除了需要404廠派來的技術人員的協助外,還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在最開始,101團的主要工作就是挨家挨戶地審查白濤鎮的居民,住在附近的地主或反動人物第一時間就被清理了出去。
之后,101團的戰士們在山上架橋鋪路,建立起了配套的廠房和住宅區。
解放軍工程兵
與此同時,涪陵地區按照上級指示從各地抽調了1萬多名民工前來幫忙。因為事涉絕密,地區政府對這些民工的審查十分嚴格,直接從他們的祖宗三代查起,只有完全清白的人才會被選上。
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后,8342部隊剩下的123、125、103三個團也相繼進入了白濤鎮,剩下的任務就是開掘洞體了。
1969年5月1日,8342部隊首長正式下達了開掘洞體的命令,當時我軍的施工工具并不算十分相近,開山全都靠工兵鎬、工兵鏟、鑿巖機以及炸藥等工具。
與此同時,因為時間緊、任務重,還必須保質保量地在工期內完成,戰士們只得實行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晝夜不停地進行山體開鑿工作。
解放軍工程兵
1969年的中國,社會環境可以說十分的復雜,按照毛主席“抓革命,促生產”的指示,大家在工作之余外還要學習革命思想,任務可以說十分的繁重。
當時山上的壞境也很惡劣,夏天時山上氣溫最高能達到40度,問題是最開始工地山連個風扇都沒有,五六十個人一起睡一個大通鋪,還要挨蚊子咬,冬天時山上又很冷,而且還有很大的濕氣。
當時的施工環境也很惡劣,戰士們施工時站在坑道里,上下左右前都是石頭,這種環境被大家形象地稱為“5面石頭夾一塊肉”,其中的“肉”,指的就是戰士們自己的身體。
同時,山體里不是所有的石頭都經得起炸的,有的地方石頭質量不好,起爆之后山洞里直接出現了塌方,經常有戰士還沒反應過來就犧牲了。
解放軍工程兵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這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但是也有好處的。
白濤鎮過于偏僻原始,住在附近的老百姓沒錢,物價因此十分的低。與此同時,政府為了保證戰士們和工人們的生活條件,后來還專門在大山里面為他們修建了一套完善的生活物品供應系統,戰士們和工人們不但能吃上海邊撈上來的魚蝦,還能吃上新疆產的哈密瓜。
就這樣,經過整整8年的不懈努力,戰士們順利完成了全部的施工任務。他們總共挖出了19個主洞和18個大小洞室,130多條各種道路、隧道,挖出了多達1500萬立方米的土石方量,灌澆了25萬立方米的混凝土。
為了運輸原料和物資,他們還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修建了兩條鐵軌和一條公路。2公里的車道將直抵高69米,占地1.3萬平方米的核反應堆大廳。
可以說,為了修建816廠,戰士們把一座山給挖空了。
816廠
從緩建到停工
1974年4月,工業部派遣了國營二二建筑工程公司的工作人員抵達了白濤鎮,開始為816工程從洞體施工轉入土建安裝工作作準備,8342部隊的戰士們負責對他們予以配合。
6個月后,洞內主體工程建設工作正式展開,按照計劃,816工程的17個子工程都在山洞里面進行,這些工程有的用過導洞連接,有的通過支洞連接,密密麻麻的像是迷宮一般。
二二公司的工作人員的熱情絲毫不亞于8342部隊的戰士,他們只用了短短6年時間就在山洞里面修建起了66米高,78米長,跨度24米的主廠房,各個子工程也在有序展開,從404廠遷過來的專業人員也陸陸續續展開了工作。
在當時,816工程的保密要求異常的嚴苛,所有人從到達白濤鎮的第一天起,就被要求不準向外界吐露工程相關的一個字。因此,施工人員統一對外稱自己建的是“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通信時也只準用“重慶市4513信箱”。
解放軍戰士
當時,有一對來自湖南的親兄弟同時參與了這次工程的建設工作,只不過他們一個在8342部隊,一個在車間里工作。
兄弟倆平時都是通過書信保持聯系,通信時分別用的“8342”和“4513信箱”,就這樣,兄弟倆很長時間都不知道他們在為同一個項目工作。直到兩年后的一天傍晚,他們在白濤鎮上碰巧見了面,才知道兄弟倆竟然當了兩年多的“鄰居”。
1982年,816工程全部的土建工程、85%的洞體工程量和60%的安裝工程量已經完成,距離816廠完全建成只是時間問題,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此時上面卻突然下達了緩建通知。
816廠
這個消息一公布,所有參與工程的人員立馬炸了鍋,為了816工程,76名解放軍官兵為工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被埋在距離主洞不到1公里的叫做一碗水的山林里,這些烈士最大的不過30歲,最小的也只有18歲。
眼見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上面突然要求“緩建”,也難怪大家想不通。
就在大家對此議論紛紛時,一名最先反應過來的工作人員想明白了停建的原因:“現在又不打仗了,還生產那么多的核武器干什么呀?”
這話一說出口,大家頓時茅塞頓開。
的確,1982年的國際形勢和60年代的國際形勢相比,已經有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1979年,蘇聯不顧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譴責,悍然入侵阿富汗,然后陷入了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中,減輕了對我國的軍事壓力。
波列日涅夫
而中美兩國也為了合力對抗蘇聯結成了準盟友的關系,進入了事實上的蜜月期,國際壓力銳減。
雖然在南方仍然和越南進行著兩山輪戰,但那對于我國而言只是癬疥之疾。可以說,此時的 國中已基本進入了和平發展階段。
沒有了外部威脅,國家的建設重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黨中央開始進行國民經濟大規模調整,壓縮軍備國防工業的開支,成為了雞肋的816工程自然就沒有了繼續修建的意義。
1984年,持續了整整18年的816工程正式結束,原8342部隊的戰士終于不用困在大山里,得以轉業回鄉。
新生的816廠
816工程結束后,816廠正式更名為“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核工廠內的主要軍工洞體除了種過一段時間的蘑菇外,一直處于閑置狀態。
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
問題是,廠子雖然完成更名了,816廠內的5000多名工作人員去哪是個問題。
正在大家為生存問題頭疼的時候,得到了國家準備建設大化肥廠的消息。正巧當時有中央領導前來視察三峽,廠領導覺得如果能夠說服中央領導,將大化肥廠項目批給816廠,那一定能夠扭轉現在的不利局面,為了增加成功率,他們還準備了重達兩噸的論證材料。
1986年,建峰廠大化肥項目進入國家“七五”計劃,曾經的816廠,如今的建峰廠正式起死回生,逃脫了和三大建設中其他大部分停產倒閉項目一樣的命運。
雖然建峰廠內擁有大批的專業人才,但是想要短時間內生產出來化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經過所有人的不懈努力,1993年10月14日,工廠生產出了第1批尿素,并于三年后通過了國家驗收。
816工程
建峰廠雖然轉型了,但是核工廠的主要軍工洞體仍然是一個保密單位。2000年,建峰廠的領導覺得當今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且816工程已無復建利用之可能,因此專門向上級部門提出請示,請求將816洞體工程及堆工本體部分予以解密,將之開發成旅游項目,這樣不但能盤活旅游業,帶動經濟增長,而且能安置下崗職工。
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正式對816工程下達了解密令。
當涪陵旅游局得知此事后,專門花費20萬元,請一家深圳策劃公司搞了一份816工程旅游方案,結果算來算去需要兩個億的開發資金,因此只得選擇了暫時擱淺。直到2010年,“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旅游項目規劃正式啟動,816工程作為景點第一次對外界開放。
重回“816”的老兵
在歷時十數年時間的三線建設中,搬遷到三線地區的軍工產業改變了西部以及邊疆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軍轉民”后。眾多曾經的軍工廠也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三線建設不但留下了豐厚的物質遺產,也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知識和人才的儲備。作為三線建設中重點項目之一的“816工程”,就是其中的典型。
可以說,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避免萬一”提出并推進的“三線建設”,為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也許,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