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畢業季,我們心里都挺糾結的,是帶孩子跨省搬家,去高考壓力小的城市?還是選擇普通院校?
是考編入事業單位圖個安穩,還是到私企里拼一把,甚至放手一搏去創業?
是留在老家求發展,或是直接去大城市闖一闖?
今天,和大家分享施耐庵在七百年前,總結出的一句話:
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施耐庵用僅僅20個字,道盡千百年來,不同出身者的人生優選。
這里的“母弱”和“父強”, 并不是是字面意思"母親弱"或"父親強",它們是互文,是公用的,應該合在一起去解讀,意思是父母強或者父母弱。
施耐庵建議:如果父母很弱,就去經商;如果父母很強,就走仕途。
古代與現代社會迥異,奉行士農工商之序,商人地位今昔有別。商人地位卑微,甚至低于農民與工匠。
那么,為何施耐庵言:父母弱勢者宜經商,而非務農或務工?
因為,施耐庵所論,旨在如何通往成功之路。
務農與務工固然安穩,但成功機會渺茫。
盡管古代商人地位低下且風險高,然其回報亦最為豐厚,是母弱家庭破繭成蝶之唯一契機。
經商之路充滿挑戰,但潛藏無限,唯有敢拼,方能實現家族之崛起。
那么,母弱家庭為什么不能去做侍郎呢?
在古代,官在士農工商里排絕對第一。經濟回報豐厚,是名利雙收的好去處,待遇優厚且風險相對較小。
但是官場門檻自然極高,難以輕易跨越。偌大一個大觀園里,隱形規則就一道一道的,更別提朝堂之上。
在官場,不僅需要天賦讀書好,還要學會各種規則,而這些規則,根本沒有人真心教你,靠自己摸索,等學會時可能已經白了頭。
所以,在古代,母弱家庭直接沖擊官場,是件不容易的事。先選擇經商之路,成為出色的商賈,積累大量財富后培養后代讀書,然后再從小官小吏做起,逐步熟悉官場規則,并代代相傳,逐步攀升。
待家族實力足夠強大,即成為父強家庭時,再考慮沖擊更高職位,如侍郎等。
而在現代社會,階級鴻溝已逐漸減小。工農競爭不那么激烈,失敗的代價也較小,代表穩定生活,但向上的機會也相對有限。
而官商的差距,相比古代大大縮小,但依然符合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的規則。
因此,我們是去事業單位,還是私企、放手一搏這個問題就可以回答了。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弱,父母無法成為可依靠的參天大樹,那就去私企拼搏,跟著老板摸爬滾打,經過商海歷練積累經驗,拓寬眼界。
等到你確定自己是那塊料,再試著去創業,這或許是實現階層晉升的最大概率途徑。
如果,你原生家庭很強,是你背后強有力的支撐,這個強無論是在商海還是官,都應考慮入編或進入國企,在體制內穩步積累。
除非你確信,自己經商天賦足以超越原生家庭的影響,否則考編入國企往往是更為穩妥的選擇。
畢竟,父強則子承父業,天賦難以撼動原生家庭的影響力,選擇經商的風險和代價也相應增大。
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富二代王思聰創業,其父王健林積累的千億身家。此時他選擇創業,就算不明智選擇。閃耀光環,讓他一舉一動都會被外界無限放大。
除非他擁有非凡的才華和億中無一的天賦,但這畢竟是一個極小的概率。所以,他的創業之路尤為艱難。
相對而言,如果他選擇考取編制,進入國企,即使職位不高,也能逐步穩健和上進。
相反,大家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例子:有的人父母弱,然而他們卻憑借自己的努力,從小本買賣做起,一步步超越了自己的父母,取得了不俗成就。
那什么叫望族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這里就要涉及幾個概念,家族和宗族。淺白點講:《知否》中盛家,從盛老太爺到長柏的子女,這是一個家族。而算上盛老太爺兄弟們,算宗族。
而現代,我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甚至是獨二代,家族觀都大大減弱。
盡管如此,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比如:印度,阿聯酋、日本、韓國等,家族和宗族觀念都極為強烈。
血親關系作為一種天然紐帶,讓彼此互相信任,互幫互助。比如《紅樓夢》中,賈云求鳳姐幫忙派活,先是送禮不說。后又巧遇。其實,鳳姐早有心思把園子種植的事派給他,只是一直沒有合適機會。
因為她覺得與其交給外人,不如派給自家人,她相信對方會以其他形式回報。后來,當鳳姐遇難,是賈蕓夫妻二人出手相助。
這種基于血親關系的信任,在陌生人之間是難以建立的。陌生人之間,往往依靠金錢交易來建立短暫信任,一旦交易完成,利益關系消失,這種信任也就不復存在。
此外,在影視劇中,我們常看到反家族壟斷。這或許正是“族望留原籍”這一說法的現實寫照。
所以,施耐庵教導后輩: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
這意味著如果你出身于名門望族,家族和宗族勢力強大,那么最好留在原籍生活和工作;
相反,如果家族勢力衰弱,則應該選擇遠走他鄉,不要留在原籍。
自古以來,名門望族子弟憑借家族庇護,常能輕松嶄露頭角,即使資質平平,也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雖然,隨時代變遷,宗族觀念已逐漸淡化。但,在小地方,人情世故影響力不容小覷,有背景的人往往更易成功。
既然如此,不如出去闖蕩闖蕩。去更廣闊的天地,尋求更公平的機會。雖然個人努力,往往難以匹敵家族多代積累。
但隨著生育力下降,宗族很難恢復過去的輝煌,旺族成為過去式。大部分家庭在未來,很難擁有龐大的家族。
即便,在迷你家族中,如果在原地扎根得足夠深、足夠穩,也能給很大的幫助。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城市定居,愿意留在家鄉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少。
那么,對于我們是該留在老家發展還是去大城市闖蕩的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看自己家族背景。
如果家族強大,那就留在老家,去大城市闖蕩,可能會浪費自身優勢。
相反,如果家族背景弱,完全沒人幫自己。那就去去大城市闖蕩、努力拼搏,尋找扎根的機會。
如果扎根成功,以后大城市就是你孩子的原籍。他就不用再操心留在家鄉,還是去大城市。
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你很多人生問題的答案,其實都濃縮在這句話中。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刪,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