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姑,我是煥先啊,你睜開眼,睜開眼看看啊……”。
1933年秋,大別山長沖東,一個叫甘滓崗的小山坳,傳來了撕心裂肺的哭聲。
哭泣的,是時任紅25軍軍長的吳煥先,因為他的愛妻曹干仙,餓斃于此,而就在幾天前,她還背著一大袋子“百家糧”,送去紅25軍駐地。
看著骨瘦如柴,衣衫襤褸,嘴里還咬著一截蒲公英的妻子,吳煥先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放聲大哭。
他怎么也沒想到,妻子為了支持他革命,竟然會餓死在荒野。
吳煥先是河南新縣箭廠河鄉四角曹門村人,他并非窮苦出身,他們家有14畝水田,8畝旱地,七八間大瓦房,還經營著一家藥店和一家雜貨鋪。
雖然如此家境比起大地主還相差甚遠,但絕對算的上是富農了。
吳煥先的父親吳維棣,有兩任妻子,發妻戴氏生育2子,早亡,后續娶陳氏,陳氏生下吳煥先,村里人都稱他為“三少爺”,幼時的吳煥先,實在父母的寵愛下,無憂無慮長大。
1923年,16歲的吳煥先考入了麻城蠶業學校,當時,這里是馬列主義最活躍的地方之一,在麻城教育局局長王幼安、共產黨員戴季倫等人的影響下,吳煥先漸漸走上革命之路。
1925年夏,吳煥先從蠶業學校畢業,回到家的他,把一個“大胡子像”貼在了自己供奉祖宗的香案上,這讓他的父親惱怒不已。
吳煥先告訴父親,這個大胡子是革命導師,叫馬克思,按照他的方法,就能創造出新社會!
對于吳煥先,爹娘很寵愛,也愿意聽他講新鮮事物,漸漸的,他們接受了他的理論。
回到家鄉的吳煥先,脫下了代表讀書人身份的長衫,穿上農民的衣服,開始走街串巷,四處宣揚革命道理,并且在箭廠河地區,創立了黨支部、農協會。
然而,一個衣食無憂的少爺,說是要帶著窮人們翻身做主,這個事情……多少欠缺說服力。
為了表明自己的堅定立場,吳煥先干了件大事,那就是先“革自己家”。
1926年秋,他把自家的佃戶和債戶邀請到自己家中,一把火把借據和租契全燒了,并且告訴佃戶們,誰種的地,以后就歸誰,欠的債也一筆勾銷。
此舉,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窮苦百姓對吳煥先贊不絕口,但地主老財們,心里卻開始惴惴不安。
就在吳煥先“革自己家”這一年,北伐軍攻克了武漢,消息傳來,河南新縣的百姓是歡欣鼓舞,革命火種一下子便傳播開來,四五十個村子,都出現了農協會,迅速呈現燎原之勢。
眼見革命形勢大好,吳煥先立馬行動起來,帶著自己發展起來的黨員,帶著窮苦民眾們,一起抗捐、抗債、抗租、抗稅、抗稞,并且對當地的兩大地主惡霸吳惠存和方曉亭實施懲戒。
吳煥先的做法,讓吳惠存和方曉亭驚懼不已,為了保住自己的家產,他們竟勾結土匪袁英,帶著200多名匪徒殺向四角曹村的吳家。
當時的吳家,并沒有防備,面對兇殘至極的土匪,他們毫無招架之力,先是吳煥先的哥哥吳尚先和吳奉先,被土匪亂槍打死。
緊接著,老父親吳維棣和五弟吳濟先被土匪抓住,亂刀砍死。
吳煥先的大嫂,慌亂之中,抱著不滿一周歲的孩子,跳進了池塘,被活活淹死。
等外出宣傳革命歸來,看到一家6口的尸體,吳煥先有多心痛,可想而知,可吳煥先并未被這些地主惡霸的報復嚇到,反而更加堅定了革命到底的決心!
1927年1月,吳煥先帶領農民群眾們,展開“年關借糧”斗爭,3月,帶領農民武裝,懲治了反動豪紳吳惠存,9月,發動了“九月暴動”,11月,率部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吳煥先與曹干仙相識相戀,是在1926年的夏天。
當時,吳煥先的摯交好友,同樣是共產黨員的曹學楷從武漢返回老家黃安劉家園,在這里創辦了貧民夜校,向窮苦百姓宣講革命道理。
夜校開辦后,吳煥先也經常去劉家園聽曹學楷講課,當時,曹學楷家負責接待客人的,是曹學楷的六妹曹干仙(又叫曹六姑)。
每次吳煥先來,曹干仙都是把第一盅茶給吳煥先,久而久之,旁人也發現了這一端倪,便調笑曹干仙:“六姑,為啥不先給我們倒呢?”。
聞言,曹干仙并沒有害羞,反而落落大方的說:“人家路遠,倒茶也得有個先后嘛!”。
從這時候起,吳煥先和曹干仙,便成了眾人調侃的對象,這玩笑開得多了,有時候也會成真。
1930年的一天,曹干仙的哥哥曹學楷來吳煥先家做客,跟吳煥先的母親陳氏閑聊時,陳氏向他抱怨,說吳煥先壓根不把婚事放心上,小時候給他定了個“搖窩親”,但吳煥先說這是封建包辦,無奈,陳氏只能跟人家退婚。
聞言,曹學楷笑了,就把吳煥先和妹妹曹干仙的事情,說給陳氏聽,還跟陳氏說,吳煥先的婚事兒,他負責張羅,陳氏聽后是笑得合不攏嘴。
原本,吳家是有5個兒子的,可惜,因為吳煥先鬧革命死了4個,陳氏就盼著他給家族開枝散葉呢。
令陳氏沒想到的是,幾天之后的元宵節,曹干仙竟然帶著一位姑娘,來她家里看她,這更是讓陳氏開心,積極為二人張羅婚事。
1931年農歷2月28,吳煥先與曹干仙喜結連理,開心至極的陳氏,特意把“洋菩薩”馬克思像從墻縫中請了出來,恭恭敬敬貼在堂屋正中。
二人結婚時的對聯也很有意思,上聯是:推翻封建陳規,振作精神來革命;下聯是:按照蘇俄新法,解除痛苦為窮人;橫批:新婚之喜!
吳煥先與曹干仙結婚之時,他已是紅四軍第12師政治部主任,需要操心的事情極多。
新婚夜,夫妻二人就將往后的“分工”做了分配,曹干仙照顧小家,吳煥先則帶著隊伍,為“大家”革命。
婚后的第五天,吳煥先便離開了家,在鄂豫皖蘇區與反動派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而曹干仙,則留在家里,耕田種地,照顧婆婆。
1931年10月,發生了一件讓吳煥先夫婦痛徹心扉的事情,時任第13師政委的曹學楷,因抵制王明、張國燾的錯誤路線,慘遭殺害,年僅33歲。
對于張,吳煥先是反感至極,他曾直言不諱:“蘇區干部哪有那么多反革命?”。
雖說如此,吳煥先的革命意志并未動搖,1932年10月,鄂豫皖邊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但吳煥先并未跟著去,而是留在當地繼續堅持革命。
1932年11月,吳煥先被任命為紅25軍軍長,政委王平章,在他麾下,出了兩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一個是徐海東,一個是高敬亭。
1933年3月,紅25軍攻打郭家河的敵軍,殲滅敵軍一個旅,俘虜敵團長以下2000余人,繳獲輕重武器2000余件,可謂大獲全勝。
此后,吳煥先又率部先后取得潘家河、楊泗寨戰斗的勝利。
為打開局面,吳煥先又重建了紅28軍,開赴皖西北作戰,可惜,4月份,紅28軍在皖西北作戰失利,部隊損失慘重,又被縮編為紅25軍73師。
1933年5月份,“省委”給吳煥先下令,讓他率部去攻打黃安重鎮七里坪,對此,吳煥先并不贊同。
因為當時的紅25軍,還未從“肅”的陰影中走出,而且給養嚴重匱乏,根本不適合跟敵軍硬拼。
可惜的是,他的意見并未被采納,他們強令他攻打七里坪,無奈,吳煥先只能率眾前往。
七里坪“戰役”打響后,紅25軍很快陷入僵局,打,打不下來,撤,上級又堅決不允許,怎么辦?
為了維持局面,吳煥先只能發動根據地內的群眾,四處為紅軍“打糧”,先解決了戰士的吃飯問題再說。
當吳煥先的母親陳氏和妻子曹干仙聽聞此事后,也主動加入了“打糧”的隊伍。
可根據地糧食有限,即便全部給了紅25軍,對于這種“對峙戰”,也是杯水車薪,無奈,婆媳二人開始外出乞討,四處為紅二十五軍討“百家糧”。
經過多日奔波,曹干仙背著半袋子糧食,來到了紅25軍軍部駐地,她這次來,除了送糧,其實還想告訴丈夫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結婚3年的她,終于有了身孕。
可惜的是,當時的吳煥先正忙著指揮戰斗,便讓警衛員打發妻子先回家。
此時的警衛員,也已經一個多月沒見過這位“軍長夫人”了,當看到她枯黃消瘦的臉,是大吃一驚:“嫂子,你咋成這樣啦?”。
聞言,曹干仙抿嘴一笑:“俺也不怕你笑話,俺是饞的……害口咧!”。
警衛員年紀小,并不知道害口是啥意思,他立馬把吳煥先的話轉達給曹干仙,讓她先回去。
可曹干仙卻不愿意走,她對警衛員說:“俺知道他要指揮打戰,俺大老遠跑來,就想見他一面,絕不拖后腿……”。
聞言,警衛員也是一臉無奈:“嫂子,軍長正在發脾氣,你千萬去不得,弄不好我也要受罰,挨罵哩!”。
見警衛員不肯帶自己去見吳煥先,曹干仙只能打消這個念頭,她把帶來的糧食和一個籃子交給警衛員,并囑咐他,糧食是給部隊的,籃子是給吳煥先的。
臨走時,她又忍不住讓警衛員轉告吳煥先,說自己有喜了。
回到吳煥先身邊,警衛員把所有經過都講了,唯獨漏掉了最后一句。
或許,知道妻子懷孕,再忙他也會抽空見她一面吧……
曹干仙離開后,后勤的同志們,打開了曹干仙送來的東西,小籃子里,是一雙嶄新的布鞋和幾顆熟雞蛋。
而布袋中,是一堆“雜糧”,大米、小麥、黃豆、谷糠、麩皮應有盡有。
看到袋子里的糧食,后勤的同志們哭了,因為這樣的“成分”,只能是乞討來的。
曹干仙離開幾天之后,吳煥先正在營地鼓舞士氣,突然,通訊員慌慌張張跑來,說是紅25軍經理處經理讓他去甘滓崗一趟,情況十分緊急。
聞言,吳煥先騎著騾子就往甘滓崗跑,等到了地方,他看到一群男女圍成一個圈,面色陰郁。
吳煥先的第一反應,就是這里死了人,可他怎么也沒想到,死的竟是自己的妻子曹干仙,這才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喪妻之痛,讓吳煥先肝腸寸斷,可當時正在打戰,吳煥先也沒有時間過多悲傷,他和戰友們挖了個坑,用自己唯一一條軍毯,裹著妻子將她埋葬。
在七里坪,紅25軍跟敵軍僵持了43天,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慘痛,傷亡了6000余人。
1933年7月份,敵人調集了14個旅,4個師10萬余人,對根據地發動圍剿,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吳煥先的反復陳詞,“省委”才算是同意紅25軍撤離。
撤離七里坪后,吳煥先率部轉戰皖西北,為保留革命火種,1933年10月,他再次重建紅28軍,徐海東任軍長,主要任務是牽制敵人,掩護紅25軍重返鄂東北活動。
1933年11月20日,回到家鄉的吳煥先,又聽到一個噩耗,他的母親陳氏,被活生生的餓死在了自家的夾板墻內。
原來,在第五次圍剿開始后,國民黨反動派就在根據地大量屠殺傾向革命的無辜群眾,不僅如此,他們還強迫村民們施行“移民并村”,企圖以此斷絕紅軍生存的土壤,餓死紅軍。
作為紅25軍軍長吳煥先母親的陳氏,自然是這些人搜查的重點對象,為了躲避追殺,陳氏躲進了自己的夾層,在驚餓交加中離開了人世。
吳煥先母親的慘死,讓戰士們憤慨異常,紛紛叫囂著要去跟反動派拼命,可吳煥先卻知道,自己不能這樣做。
逝者已矣,他不能讓手下的數千將士,為了自己的私仇,去跟數十倍于己的敵人打生打死。
吳煥先強忍悲痛,帶著將士們繼續打游擊,不久,他又收到了一個悲痛的消息,他的二嫂,無法接受親人接二連三的死亡精神失常,因病餓死于他鄉。
好在一點,他的侄女榮榮,被好心人收留,雖是當童養媳,但那戶人家對他不錯。
1934年4月,紅25軍、紅28軍再度和并,徐海東任軍長,吳煥先任政委,他們帶著部隊,不斷轉戰鄂東北、皖西北,先后取得長嶺崗、太湖等戰斗的勝利,恢復和開辟了朱堂店、陶家河等根據地。
1934年11月,紅25軍開始長征,在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后,進入了陜西南部秦嶺山區,在這里,他們兩次粉碎敵人的圍剿,創建了鄂豫陜革命根據地。
1935年7月,吳煥先等人率部北出秦嶺,威逼西安,在得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川北會師后,他們轉頭西進甘肅,準備迎接大部隊。
在此過程中,紅25軍先后攻下兩當、天水、秦安、隆德等地,直逼天水,有力的配合了大部隊。
可惜,1935年8月21日,紅25軍在涇川縣西王村過河時,部隊剛過一半,突然千余敵軍殺出,見狀,吳煥先立即率百余人搶占制高點,掩護部隊過河。
激戰之中,一顆子彈打在了吳煥先胸口,吳煥先犧牲,年僅28歲。
吳煥先的死,讓紅25軍全體將士紅了眼眶,他們高喊為政委報仇的口號,與敵展開肉搏,血戰四五個小時,全殲來犯之敵,還擊斃了敵團長馬開基。
戰后,軍長徐海東親自為吳煥先擦洗遺體,并給他換上了一套新軍裝,將他安葬在了隴東高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