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女作家丁玲年輕時是個思想激進、觀念新潮的青年。
丁玲出生在湖南灃縣一個官僚地主家庭,母親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她堅強熱情、勤勞獨立,給丁玲的一生帶來很大影響。
從小母親就帶她閱讀大量的中國古典書籍、給她灌輸中國古代文化知識,打下了扎實的文學功底,為今后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五四運動”時期,中學生丁玲剪短發、閱讀進步書籍、發表白話文,學習新知識、新思想,接觸進步人士,漸漸地走上革命道路。
1924年,為了追求真理,20歲的丁玲來到了北京,結識左聯青年作家胡也頻。
胡也頻對她一見鐘情 ,瘋狂追求,丁玲正因弟弟去世悲痛不已,無心搭理這個小自己1歲的文藝小青年。
丁玲回湖南老家,胡甚至借錢攢路費,蓬頭垢面,穿得像乞丐一樣,一路追隨過來。
丁玲終究被感動,接受了他的愛情,他們回到北京,在香山同居,生活貧苦,但卻溫馨快樂。
這時,丁玲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來到她身邊,著名現代詩人馮雪峰作為日語翻譯走進了丁玲的生活。
這個相貌平平的男人,以其卓越的才華征服了丁玲,已經有了事實婚姻的丁玲,愛上了他。
她說,馮雪峰是她第一個愛上的男人,她甚至提出三人同居,那兩個男人居然也答應了。
三人在西子湖畔同居了一時間,三人行必有人痛苦難當,這人就是胡也頻,他離開杭州去上海向好友沈從文求助。
當胡回到杭州時,那二人亦覺此事荒唐,馮雪峰離開,丁玲心如刀割,目送他運去的背影,潸然淚下。
收起浪漫心思,丁玲和胡也頻過了幾年安穩小日子,還誕下1個男嬰,雖然依然貧苦,有時飯桌上只有一碟辣椒,倒也溫馨和諧。
幸福的日子總是短暫的,1年后,革命青年胡也頻在上海龍華司令部被害,成為“左聯六烈士”之一,時年29歲。
同年11月,帶著母親、兒子艱難生活的丁玲,與史沫特萊的翻譯馮特結合,開始了第3段婚戀,他們的居所也成了地下黨的地下機關。
馮特和胡也頻、馮雪峰不同,他不是堅定地革命者,他出賣了丁玲,兩人一起被捕,被收押在浙江莫干山監獄。
丁玲曾想以死抗爭,上吊自殺,在她頭伸進深套、踢翻凳子、失去自覺地一瞬間,馮特救下了她。在陰冷森嚴的監獄里,她生下了第二個孩子,出獄后,丁玲義無反顧地離開了馮特。
兩年后,丁玲去了延安,療愈身心,積極投身革命,在這里遇到了比她小13歲的文藝積極分子陳明,他在話劇中精彩的演出和高大俊朗的模樣給丁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想到了胡也頻。
陳明也傾慕丁玲的才華,不惜離婚要和她在一起。
1942年,38歲的丁玲和25歲的陳明在人們的不理解、甚至譏諷聲中結婚了,沒有婚禮,只有雙向奔赴的愛情。
誰也沒想到,這段不被人們看好的姐弟戀婚姻,竟然持續了44年,從抗戰、內戰、土改到解放初期。
再到后來,紅極一時的革命女作家50年代被打成右派,文革時期又成了階下囚,再到平反回歸正常生活 。
在這期間丁玲經歷了8年流放北大荒、北京秦城監獄坐牢5年,下放山西農村11年,直到1979年平反,再到1986年離開人世,陳明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從未離棄。
人們熟悉的女作家丁玲,是《莎菲女士日記》和《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一個苦悶彷徨,人生無出路的小資文藝女青年,以及后來追求真理、積極投身革命的女作家。
丁玲代表作《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獲得了斯大林文學獎,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部反映土改運動的長篇小說。
后來,才知道她有如此經歷豐富的感情生活,一生4段癡戀,還有一段西湖畔的3人行,現代人流行的姐弟戀,也是她玩剩下的。
丁玲有超越時代的思想和不拘世俗的觀念,她在歷經情感的曲折波瀾和世事滄桑的榮辱沉浮后,并不就此沉淪、頹喪,而是更加努力地追求真理、追求幸福。
丁玲思想在當年已是如此地新潮開放,讓人不禁將她和蕭紅、張愛玲作比較。
同樣是戀愛腦女文青,感情上遭遇曲折坎坷,只有丁玲的結局是美好幸福的,因為遇到一個真正愛她的人,相伴終老。
丁玲比蕭紅獨立堅強、比張愛玲熱情光明,她始終站在追求真理的潮頭,男人們愛她的容貌才華、更愛她的干練灑脫。
“多少人曾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虔誠的靈魂,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
丁玲的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女人的青春和美貌是短暫的,可她的靈魂和思想卻是永恒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